[新聞] 都會短評╱「有需求」卻冷場 不能偏聽網

作者: Odakyu (青蛙騎士 瀬戸幸助)   2018-08-26 09:39:10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3330520
北市公共運輸處近來透過網路等管道蒐集民意,想方設法改善公車運輸便捷性,接連推
出境內通勤專車、內湖區對外通勤路線公車,但原本評估「有需求」的6條新路線,上
路以來,不是乘客只有個位數,就是沒人買票,顯示政策規畫未對準民眾需求,問題究
竟出在哪?
從內湖區兩條通勤路線的業者心聲來看,第一線人員事前就預估到搭乘人數有限,對運
量不抱希望。業者評估依據是,內湖上午往其他行政區行駛的公車運量長期以來都不多
,且東湖地區鄰近捷運還算方便,交通可替代性大,而內湖五期居民則不多,大部分也
都習慣自行開車。
這和公運處從市府陳情系統與網路蒐集到民意,評估通勤1、2路線每天搭乘需求量可達
40人的結果截然不同,而上路至今慘澹的運量證明,業者的評估顯然較公運處準確。
另一個例子是上月開放預購車票的「跳蛙公車App」4條北市境內通勤專車路線,市府最
初也透過App募集網路意見,預估每條路線搭乘需求至少20人,但一個月來賣不出票,
路線因而無法開通。
在網路發達的年代,網路聲量往往容易被放大,公運處面對網路意見,不能全盤接受,
規畫時,還是必須更準確掌握實際需求,若只是偏聽網路聲音,未來類似落差恐怕持續
發生,不但造成人力等資源浪費,更難說能達到鼓勵大眾運輸、紓解車流壅塞的政策目
標了。
作者: buslover (SingleForever)   2018-08-26 10:06:00
最典型的萬人響應一人到場這樣
作者: TsaoJJ (完全沒有畫面)   2018-08-26 11:05:00
都馬被凹出來的 沒人搭正常
作者: kutkin ( )   2018-08-26 11:12:00
路線本來就要養
作者: Littlechozy (キミに100%)   2018-08-26 12:20:00
一天才一兩班的路線難養吧,養運量要靠密集班次這種少班次的就是要一次打中需求才有機會
作者: taxlaw1991 (taxlaw91)   2018-08-26 12:33:00
內湖那條網路不看好的不少啊 XD五期的屬性本來就沒有公車生存空間
作者: visa9527 (高級伴讀士官長)   2018-08-27 09:35:00
台北人根本已經不習慣交通車型式的運轉模式了搭公車都嘛習慣到站牌等個幾分鐘車就來的路線
作者: hinajian (☆小雛☆)   2018-08-27 11:50:00
我想關鍵是你怎麼去看待這種機制十個募集來的路線有一個變成穩定路線我覺得就值得如果說試行駛的成本太高,那可以考慮如何改善機制
作者: Xperia (X霹靂鴨)   2018-08-27 13:46:00
同意樓上
作者: lina7inverse (杉森‧費西佛)   2018-08-30 12:39:00
同意樓上上
作者: busgoer (巴士狗兒)   2018-08-30 18:54:00
過濾掉非當地巴士迷鍵盤路線,成功率可能高一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