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5-10-09 09:13:39快樂的秘訣
其實快樂是有秘訣的,俄國大文豪列夫椰姿葩筑黥螟蕨L:「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
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既然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有很多共通點,那麼這些
共通點我們能否去創造,去獲得呢?
另外,美國有一位作家叫瑪西椰鞎鬗牷A她寫了一本書,叫《快樂人生七步驟》。
這本書通過對一千多人的調查,最後分析得出一個結論:快樂是有條件的。我們對照瑪西
椰鞎鬗珒ㄔX的快樂的要點來看,這裡面總共有七條,也就是說,你想要在這一期的生命
中獲得幸福快樂,就必須要認識到這七個步驟。實際上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就已經告訴
了我們快樂人生的這些秘訣。
快樂的第一秘訣,是要認識到自己有獲得快樂的能力,也就是要有自信,一定要
相信自己未來的人生是快樂的。
其實大部分人的生活環境、遭遇都很相似,有些人會感覺很痛苦,而有些人卻覺
得很滿意。能不能獲得快樂,取決於個人的素質,而事實上我們每個人本身都具足一種快
樂的能力。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能夠快樂,就永遠快樂不了。所以,快樂的秘訣,第一就
是自信。
這位作家告訴我們,想獲得快樂的人生,第一步就要相信自己有獲得快樂的能力
。我們想家庭和睦,就要相信自己有讓家庭和睦的能力;我們想身體健康,就要相信自己
有讓身體健康的能力;我們想發財,就要相信自己能夠發財;我們想要有地位,想讓別人
尊重,那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夠獲得大家的尊重。至於什麼是真正快樂的源泉,我們先不去
思考。
所以自信是獲得快樂的第一要訣。一個人不相信自己能夠成功,那他永遠不會成
功。即使成功了,他也不會快樂,因為他不相信,會覺得像做夢一樣難以置信。很多時候
,在同樣的條件下,能否獲得成功,就看我們自信的程度有多深遠。當我們有強烈的自信
,我們的力量開發出來,結果就跟其他人完全不一樣。
佛法說:「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我們學佛第一步是要信佛,但信
佛不是簡單地相信佛陀,而是具足「三信」:相信自己、相信老師、相信佛法。第一就是
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夠成就佛陀的功德、慈悲、智慧、能力,相信自己跟一切諸佛菩
薩在本質上無二無別,這個自信是一定要有的。第二是信師,相信老師。
我們皈依三寶,以三寶為老師,佛是我們的老師,他是過來人,覺悟了生命的真相。佛所
說的法是他覺悟的經驗,也是客觀的事實,所以第三是信法。這「三信」對任何一個學佛
的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在學佛路上,兩種心態是最大的障礙:第一種是自卑,第二種是自傲。
自卑就是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它是障礙我們成就的一個「攔路虎」。
釋迦佛的弟子,有一位叫周利槃陀伽,一個四句話的偈子,前文念了忘後文,後
文念了忘前文,什麼都記不住。佛陀就讓他只念一句「掃塵除垢」,每天一邊掃地一邊念
誦,掃到最後,他把心地的塵垢全部掃乾淨了,證阿羅漢果。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的六祖
慧能大師沒有上過學,他一聽《金剛經》就開悟了。
學佛的人要相信:自己能夠具足佛菩薩一樣的能力,人人都有佛性,心佛眾生三
無差別。每個人的真心跟諸佛菩薩、羅漢,甚至天人、阿修羅以及三惡道眾生的真心都是
平等不二的。我們坐在這裡,雖然每個人都與他人不同,但是大家能看到台上、能聽到聲
音的性能、功能,是完全一樣的,這就是我們的佛性。
至於這個功能怎麼用,就看我們怎麼去開發。所以佛陀就直接告訴我們:人人都能成佛。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無論身份、學識、經歷如何,成佛的心性或者說獲得快樂的能力已經
在我們的心裡。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和問題了,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它處理圓
滿;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那就會離快樂越來越遠。這是快樂的第一個秘訣——相信自己
一定能獲得快樂。
自傲就是覺得自己很不得了。實際上即使是成就等覺菩薩,離佛也還差一等;一
般的羅漢或者是權位的菩薩,那就相差更遠。
世間的一切財色、名利、能力、知識、學問,在佛菩薩面前根本就算不了什麼。在這一期
的生命中,無有一絲一毫是值得我們自傲的。
一個人,當他覺得自己值得驕傲了,他的生命就到盡頭了,他就不會再發展,就
沒有空間了。所以我們想學習佛法,想獲得快樂,無論別人說我們做得多麼成功,我們內
心要知道,自己還沒有成就像佛那樣圓滿的智慧、慈悲、福德、能力,我們還差得很遠,
所以絕對不能有絲毫的傲慢。
自卑和自傲是兩個嚴重的障礙,但是自信跟謙虛又是獲得快樂必需的要點。
我們要相信自己有成佛的能力,有獲得快樂的能力,有成就世間福德、智慧、健
康、長壽、善終這五福的能力。一定要相信自己未來的人生能使所有人都受益,每一位眾
生不會因為我們而受到傷害,只會因為我們而成就智慧,解除煩惱,這份自信就是發心。
我們信佛的第一個階段,是向佛要東西。我們拜佛拜下去,向佛要什麼?要福德
,要智慧,福慧兩足尊。大家正月到寺院裡拜佛,燒頭香,人山人海,討個彩,就是求佛
菩薩保佑我們平安健康。
第二個階段,是向自己要東西。大家學佛以後就知道,其實佛只是給我們提供了
一條讓生命走向圓滿的道路,這條路走不走是我們自己的事。佛菩薩再慈悲,再肯保佑你
,也要遵循因果的規則。我們不行善積德,去佛菩薩那裡求保佑,佛菩薩保佑我們什麼呢
?難道是讓我們有了地位去欺負別人,有了能力去傷害別人嗎?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第二
個階段我們要懂得,信佛以後是要對自己有要求,要按照佛菩薩說的去做。
第三個階段,是替佛弘法。當自己修學佛法有受用了,才真正知道佛的慈悲、佛
的智慧,而九法界的任何一位眾生都需要這種慈悲和智慧。我們自身得到了受用,一定不
能忘記感恩佛陀的教法,所以要代佛說法,以身作則,幫助眾生走上解脫的道路。
這是信佛的過程,從淺入深。如果沒有自信,那麼我們自己修學佛法的道路上充
滿了煩惱和痛苦,更別提利益他人了。
自信很重要,謙虛也很重要。「滿招損,謙受益。」謙虛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我們要向他學習。自信和謙虛是學佛路上的兩大通道。有些人東奔
西跑去親近善知識,去拜訪高僧大德,到處拜;拜到最後,他不是從高僧大德那裡學到了
佛法,而是拜出了一大堆傲慢,看到普通的師父就說他哪個高僧都見過。這樣的人很多,
他實際上是在增長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吹牛的本錢,沒有真正地學習佛法。
謙虛跟自卑非常像,有些人分辨不清楚。自卑是把自己看扁了,把自己看成沒有
用了,扶不起來了;謙虛是讓自己心胸寬闊,能夠包容和學習,是讓自己站起來,所以謙
虛是一條通道,通往快樂的通道。
自信跟自傲也很像。自傲是把自己看得太大了,膨脹得容不下別人,天下唯有他
自己,所以他沒有道路,前面已經被他堵住了;而自信是天地寬闊。有句不好聽的話,「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在這個地方不行,在別的地方行,只要有本事,到哪裡都需
要,這就是我們的自信。每一個人,都有一分別人用得著他的地方。一個有自信的人,不
會是一個傲慢的人。
所以快樂的第一個條件一定是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獲得自
己的快樂。
達照法師
https://i.imgur.com/t9y2rmG.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