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般若八事七十義--修持大乘法的界限-9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3-09-13 14:13:53
: 摘自:《現觀莊嚴論明義釋02》洛桑卻佩格西講授/法炬法師翻譯 2008-03-15
: 若對「般若波羅蜜多之有境」生起淨信,是獲得一切善的主因。
: 「一切善」是指解脫﹑遍智﹑增上生﹑決定勝。若對「般若波羅蜜多之有境」起淨信
: ,這是未來獲得增上生和決定勝等的主因。
前一篇說到:若對「般若波羅蜜多之有境」生起淨信,是獲得一切善的主因。
補充:信為道源功德母--空性智慧是諸佛善法之母,能對空性有希求與信心長養諸善根
摘自:<顯現與真實>教授者:勘蘇仁波切 蔣巴曲究/英譯者:佛教僧侶 史提夫.克理爾
在《正理海》,宗喀巴大師引自龍樹菩薩的《集學論》(Sutrasamucchaya) 說道:
「信順諸佛及佛法,信為先導功德母,長養一切勝善法,成就無上大菩提。」
何為甚深法?它是法的究竟體性,補特伽羅無我與法無我,空掉自性有。
為何稱為「甚深」呢?我們說空正見是甚深見,因為空性是證悟瑜伽現量(即聖者行
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現量證悟空性)的甚深所緣境。
「信順諸佛及佛法,信為先導功德母」是說,若我們對空性有希求與信心,且希樂能
證悟它,我們就會嘗試去瞭解它。而投入心力去了解空性,我們會累積無量無邊的資糧。
經中說,有些菩薩可能精進地修習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與禪定-百劫千
劫。然而,一位凡夫行者聽聞空性教授,思惟和禪修其內涵,作筆記或解說給別人聽,累
積的資糧遠勝於前者。
為此,以般若為前導而修習前五度,謂為“善巧的修行”,而缺乏般若為前導的修習
,謂為“不善巧的修行”。
>>>>>
[1] 《正理海》即宗喀巴大師註解龍樹《中論》的大部頭著述--《中論釋.正理大海》
[2] 格西說過,佛教修行者希求三乘菩提,若不是希求三乘菩提者,則不是佛教修行者。
其中,大乘修行者希求佛果菩提,希求佛果菩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