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發意欲求佛菩提者,當發菩提心。」 (32)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3-09-01 10:02:04
: 摘自:《阿毗達摩概要精解》菩提長老(Ven. Bhikkhu Bodhi)
: 欲(chanda):在此欲是指欲行動(kattu-kāmatā),即要實行某件事或要獲取某
: 些成就。應分別(分辨)此「欲」(chanda)與屬於不善的貪(lobha)或貪欲(rāga)。
: 後兩者肯定是不善;但前者則不定,當它與善心所配合時,即能作為追求良善目的的
: 善欲。其特相是欲行動;作用是尋找目標;現起是需要目標;近因是所希求的目標。它可
: 比喻為把心之手伸向目標。在經中,欲常用以作為貪與貪欲的同義詞,所以也作不善欲解
: 。但諸經在某些情況解說欲為善行的潛力,即當其欲是「欲棄除不善法」和「欲獲取善法
: 」的時候。可參考《長部‧經廿二》或《中部‧經一四一》對正精進的詮釋。
補充:菩提長老解釋心、心所當中,欲心所的內涵,提到欲獲取善法的正精進可參考長部
在北傳《雜阿含877經》亦提到:
「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正斷(四正勤),何等為四?
…『已起惡不善法斷』,生欲、方便、精勤、心攝受…;
…『未起惡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
…『未起善法令起』,生欲、方便、精勤、攝受…;
…『已起善法增益修習』,生欲、方便、精勤、攝受…。」
>>>>>
[1] 對於修善,要生起欲求;對於斷惡,也要生起欲求。
修善又分兩方面:1.未起善法令起,2.已起善法增益修習。對這兩方面生起欲求。
斷惡也分兩方面:1.已起惡不善法斷,2.未起惡不善法不起。對這兩方面生起欲求。
[2] 不論南傳或北傳佛典,如阿毗達摩俱舍論、大乘阿毗達摩集論、百法明門論等,講到
覺知的心、心所,都是將欲心所和貪心所二者分開來講,也就是,欲心所不等於貪心
所,如,佛陀自心相續的心、心所當中,有沒有欲心所?有;有沒有貪心所?沒有。
[3] 四正斷(四正勤)的正精進提到:「已起善法增益修習,生欲、方便、精勤、攝受…」
我們身語意三門當中,內心意知的善法,例如:修持戒定慧、慈心、悲心、菩提心、
空正見等,不只要欲求彼法生起,且更要欲求彼法增長,由欲求的推動力精進令其增長。
[4] 學習佛法,並非孤陋寡聞,例如,經典說全然止息能帶來安樂,是指一切十二緣起支
所攝的有為法、無常法止息帶來滅諦涅槃的安樂,這樣的止息,必須全然斷除無明我
執的遍計煩惱障及俱生煩惱障,所以必須與另一系列文"止觀雙運"配合,由空正見的
止觀雙運才能達到,否則光只會引經文卻不解其義。又,一切十二緣起支所攝的有為
無常,不等於一切有為、無常,如佛聖者證得佛果涅槃也有有為、無常,但不是說佛
聖者是有為、無常就不安樂,這些都要多聞思學習,才不會因為孤陋寡聞混為一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