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倉忠仁波切:佛聖者是無常,所以最終會消滅不存在?

作者: ykkdc (ykk)   2023-04-21 14:00:18
摘自:<佛教四部宗義見解明釋>倉忠仁波切教授
* 佛聖者是無常,所以最終會消滅不存在?
無常就是剎那變異而相續,並非安住不變。
我們不應該片面的認為,無常、剎那性就是消滅而完全不存在,很多人都是如此認為
,但這是不正確的。
例如在授課中說到:「佛聖者是無常。」有人很驚訝而疑惑:「佛聖者怎麼是無常?
所以,佛聖者會消滅不存在?」
又如,有人認為:「光明心是常,因為它一直存在於心續中。」但是,並非如此。
光明心(俱生原始光明的真如心)是無常,因為彼是剎那性、具有續流的法。
從無始以來直到成佛,光明心(俱生原始光明的真如心)以續流的方式而存在於心續
中,但不一定顯現。相反的,若是常,那麼就沒有續流。
為何會有這些疑問?我想一想,這是因為沒有以無常的性相(定義)而去正確了解。
這種錯誤觀念認為,無常就是消滅不存在,但是,無常的性相是「剎那性」,彼法具
有剎那變化的續流,彼法就是無常。
以下舉出一些事例,希望有助於正確了解無常,其中主要是闡明——
彼法是無常,則必定是剎那性,既然是剎那性,則必定有其續流。
例如,我學習經論經過一年的時間,「最初學習的我」於一年後並不存在,然而我是
續流到現今,所以,這一年中我學到經論的內涵。
又細分來說,昨天的我是存在,今天的我是存在,明天的我是存在,如此續流的我是
存在的,如果我不是具續流的法,我就根本學不到經論的內涵。
或者,又更細分而言,今天早上結束上課時,「早上學習的我」就不存在,但是,「
早上的我」與「下午的我」是續流的法,是因果關係的法,並不是——早上我是存在、下
午我就不存在。
如是,續流的「總我」是存在的,但並不是常住不變,而是剎那剎那改變。
此中,如何以剎那改變的我而建立我是存在?
昨天的我、現在的我、下午的我等等,彼等皆是「總我」的「別」,「總我」與「別
我」是一體,因為「別我」是剎那性改變,所以「總我」也是剎那性改變,如是,我是具
剎那性之續流法。
從無始以來直到成佛,我們的心都存在,因為心是剎那性的改變,心的續流是存在的。
我們的心有很多垢染障礙,透由生生世世的修行,心就能遠離所有障礙而成為一切相
智(一切種智),這就是心的續流轉變為一切相智,但是,現在的心並不是一切相智。
反之,如果心沒有剎那性的改變,心就沒有機會遠離所有障礙。譬如,髒水沉澱為淨
水的過程中,最初開始沉澱時水的續流是存在,乃至變成乾淨的水,甚至將水從器皿中倒
出,水雖然有改變,但是水的續流仍然存在。
例如,所謂「一切眾生會成佛」,並非意謂從現在的眾生就變成佛,而是說,眾生的
續流最終能成為佛聖者。
從一位眾生直到成就為佛聖者,心的續流是剎那改變,透由生生世世長時修行而斷除
所有障礙,心遠離所有垢染而成就一切相智(一切種智),這樣的補特伽羅就是佛聖者。
又以色蘊方面來說,從我出生到現在,我的身體是剎那改變,但是,我的續流是存在。
再以成佛來說,佛是具足斷證究竟圓滿之功德,佛報身莊嚴圓滿,直至輪迴未空一直
存在,然而報身是剎那改變,但不是於第一剎那時莊嚴圓滿,第二剎那時就變成不莊嚴。
又,如果佛聖者不是無常,釋迦牟尼佛理應也不是無常,那麼就應該不會圓寂,有此過難。
>>>>>
[1] 無常法的定義,不是說會消失不存在。常法的定義,也不是說不會消失永遠存在。
例如,佛陀意知的菩提心、空正見(都屬佛的第六意知的真如光明心)是無常法,佛
的意識續流相續不斷、不會斷滅,佛的心是無常但會一直存在,會一直持續下去不會斷滅。
空性是常法,以蘋果的空性為例,當蘋果不存在時,蘋果的空性也就不存在,蘋果的
空性是常,但不是一直存在。
無常法和常法二者,並不是以會不會消滅不存在而做區別,某一法是常或無常,是以
是否具有剎那轉變的性質、是否具有剎那性的續流做區分,要從定義認識才會清楚正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