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以正念正知除遣沉、掉獲得禪定18

作者: ykkdc (ykk)   2022-12-31 17:15:02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教授《覺燈日光》
這裡講到,運用世間道的毗缽舍那,來斷除欲界的煩惱。
講到世間道斷煩惱時,要知道這種斷除,是指暫時壓伏煩惱,使煩惱不會現起,但不
是從根本上斷除煩惱。
從初禪的前行(初禪近分定),到初禪的正行(初禪正行定),這期間是大有學問的
,初禪前行從因地上講有六項,加上第七項果位(即初禪正行),共有七支。
因地的六項是:
一、了相,就是對自地為粗相、上地為靜相的了知。
二、勝解,透過反覆思惟自地的過患、上地的功德,而生起毗缽舍那。
三、遠離,遠離了欲界的上三品煩惱,即欲界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的煩惱。
四、攝樂,遠離了欲界中三品的煩惱,即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的煩惱。
五、觀察,因為已經遠離了大部分欲界的煩惱,所以會覺得已經斷除了欲界所有的煩
惱,但實際上並沒有斷除欲界所有的煩惱,此時,要透過觀察的力量讓自己察覺到仍然還
存有欲界煩惱,再一次地去行加行,而進入了第六項。
六、加行究竟,斷除了欲界下三品的煩惱,也就是欲界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的煩
惱。
第七、果作意,欲界的九品煩惱都完全斷除(壓伏)之後,獲得了初禪正行,就是加
行究竟果作意。
所謂了相作意,就是自地為粗相,上地為靜相的這種作意。
獲得了第九住心,生起了奢摩他(初禪近分最初作意),可是還沒有到達了相作意,
這個時候的奢摩他叫作作意初修業者,又叫作第一靜慮(初禪)近分所攝正奢摩他。
為了壓伏欲界煩惱,行了相作意時,這時候的奢摩他叫作淨煩惱初修業者。
所以,作意初修業者,和淨煩惱初修業者,是不同的。
淨煩惱初修業者的這個奢摩他,叫作了相的奢摩他。
可是作意初修業者,並不是了相的奢摩他,只是得身心輕安之後而生起的奢摩他而已
,此時行者並沒有刻意去觀修自地為粗相、上地為靜相。
許多瑜伽師常常誤會一開始所獲得的這個奢摩他,因為一旦生起了,就獲得了初禪的
近分,所以他們把初禪的近分和初禪近分的了相視為一體,也就是把作意初修業者與淨煩
惱初修業者混淆在一起了。
以此之故,宗喀巴大師就在此處對這兩個做出很詳細的區別。
近分六作意,是從了相作意開始算起,而不是從作意初修業者算起。
六作意的第一個—了相作意,是近分所攝毗缽舍那的第一個,它是勝解作意的前因,
但不是靜慮近分的第一個。
所以對於毗缽舍那,我們要有所區分:
講到六作意的毗缽舍那,那就是由了相作意生起的毗缽舍那;不經由了相作意,只是
很單純地依奢摩他而生起的毗缽舍那,就是初禪近分所攝的毗缽舍那。
在了相作意之前,就已經生起了初禪近分所攝的奢摩他,即作意初修業者。
在還沒有獲得作意初修業者之前所有的禪定,都屬於欲界心(例如:九住心)。
若依諸大教典之義,得到奢摩他者,也是極為稀少的,何況是能得毗缽舍那。
>>>>>
[1] 獲得初禪近分定的奢摩他之後,經過七作意,獲得初禪正行
四禪八定,獲得每一處所的禪定,都分為兩個階段:近分、正行。在下一個處所當中
,此地處所為粗、上一處所為靜,由上一處所的近分經過七作意,獲得上一處所的正行。
例如,獲得初禪近分之後,由初禪近分經過七作意壓伏欲界煩惱,獲得初禪正行;獲
得二禪近分之後,由二禪近分經過七作意壓伏初禪煩惱,獲得二禪正行;獲得三禪近分之
後,由三禪近分經過七作意壓伏二禪煩惱,獲得三禪正行;如此類推,相繼獲得四禪八定。
[2] 九住心是欲界心,九住心之後,最初獲得身心輕安的止,是初禪近分初作意正奢摩他
九住心的過程,從第一住心至第九住心,都是屬於欲界心。
有以為,獲得第九住心是初禪近分定,並非如此。獲得第九住心是圓滿了欲界定,此
時還未獲得近分定,由第九住心的禪定進一步獲得身心輕安的止,才是獲得初禪近分定。
最初獲得初禪近分定的止,即正式的奢摩他,獲得正式的奢摩他時,不屬於欲界心,
正式的奢摩他(正式的止)屬上界心所攝。之前九住心階段,屬隨順的奢摩他(隨順的止)。
獲得初禪近分初作意奢摩他之後,還要修觀,經七作意壓伏欲界煩惱獲得初禪正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