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以正念正知除遣沉、掉獲得禪定2

作者: ykkdc (ykk)   2022-11-23 19:04:37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教授《覺燈日光》
有一種邪見認為:內心起伏過大,就很容易產生散亂。應該讓內心不要高昂,一直保
持低沉的狀態,如此就很容易培養止力,能快速地成辦三摩地。說這是修禪的大教授。
宗喀巴大師說,這是不了解沉與修的差別,因為不了解沉沒的過患,而把沉沒當成了
禪定的觀修。
沒有過失的奢摩他(禪定)必須要遠離沉沒和掉舉,這並不是無分別止住這個因緣就
能滿足。
還有人認為看清楚境,就會遠離沉沒,所以只要有澄淨分和安住分,三摩地就沒有任
何的過失。
宗喀巴大師說,這是未辨昏沉和沉沒的差別而說。昏沉和沉沒是不同的,很多人認為
把境看得非常清楚,就覺得自己沒有沉沒了,然而這只是沒有昏沉而已。
光是看得清楚、有澄淨分是不夠的,還要有明顯分,即內心非常有精神,如此才是遠
離了沉沒。
要想生起奢摩他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很難控制內心的高低起伏。內心有一點點高
時,容易產生掉舉、散亂;往內收攝、內心稍微低一點時,又容易產生沉沒。既非太急、
又不太緩的適中界限很難抓到。
「故說遠離沉、掉二邊,修此中界平等運轉妙三摩地,極屬難得。」「平等運轉」的
意思是保持不急、不緩。若如某些人所說,讓心放緩、低沉一點,往內收攝,就能修禪定
的話,修禪定也就不會困難了,可是並不是如此。
「言心明見,故非說境略明顯,是說心相極顯、極堅。」
「心明見」是指明顯分。
「心相極顯極堅」的「堅」是抓得緊緊的意思。在此是針對明顯分而說,所以「堅」
並不是不散亂、不動搖的意思。
明顯分不只是把境看清楚而已,還要緊緊地抓住境。
如果不了解細微的沉沒,認為看得很清楚,內心也安住在所緣境上,就是在修奢摩他
,就會有修的時間越久,忘念也就越重,和「擇法之慧日返愚鈍」等的危險。
(細微的沉沒能把境看得清楚、也能安住在所緣境上,但是並沒有緊緊抓住的力量)
問:以正念令心住於所緣境上,這時候可不可以觀察心有沒有抓住所緣境呢?
宗喀巴大師回答說:一定要這樣做。
初學者在緣所緣境,如緣佛像時,以正念讓自己知道:「我在想佛像。」與此同時,
還要不斷提醒自己:「我有沒有在想佛像?」這點很重要,不然就會過了很久才知道自己
的心隨散亂而走。
只有在修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醒自己,才會在心隨散亂而走時立即知道。
就像我們不想忘記某一樣事,就要不斷地去想起它,在觀修禪定時,我們也要不斷地
提醒自己:「有沒有在緣善所緣?」
如果認為觀修禪定時不斷提醒自己,是散亂、是執相,那麼就無法生起強而有力的正
念、正知。
>>>>>
[1] 我們的身語意三門當中,內心意知修習禪定奢摩他時,要以正念、正知除遣沉、掉
修習禪定奢摩他時,內心意知選定一個善所緣境,以正念安住在上面,之後以正知觀
察內心散動離開此善所緣境時,要以正念還復安住善所緣,如此前念安住、後念亦繼續安
住,念念相續安住於此善所緣境不散動掉舉到其他所緣,也不沉沒,最後成辦禪定安止。
[2] 《大寶積經》:
「彌勒!復有二法,離諸惡道及惡知識…一者、於奢摩他(止)勤修習,二者、於毘
鉢舍那(觀)而得善巧,是名為二。」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玄奘法師譯):
「復有二法,謂:奢摩他(止)、毘鉢舍那(觀)者。
奢摩他云何?答:善心一境性,是謂奢摩他(內心於一個善所緣境上安住,不散動到
其他所緣,內心如如不動安住在一個善所緣境的過程中,除遣掉舉、沉沒成辦安止)。
毘鉢舍那云何?答:奢摩他相應,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解了、等了、近了
、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毘鉢舍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