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見悲青增格西:世俗諦 9

作者: ykkdc (ykk)   2022-11-08 13:25:55
: 補充:經云諸法「但隨世間言說施設有(即名言中有),非勝義中有(即勝義中無)。」
補充:有以為,世俗諦不是勝義有,但是勝義諦是勝義有。並非如此。
摘自:《中論釋-正理海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他人認為,理智成立無自性,此無自性就會變成實有,這邊就是要破除這樣的說法。
無明執的是自相有(自性有),什麼是自相有?譬如我們看一零一大樓,這裡面會涉
及二個部分:
一個是我們(無損害的六識)所見的一零一大樓(這是世俗名言量安立的);
一個是我們看到它的一個現象,那個現象(因為無明習氣的所知障而顯現為自性有、
自相有的現象)與一零一大樓完全貼在一起,我們會覺得一零一大樓本身就在那邊,它本
身就有,與我們的分別心無關(不觀待分別心從其自境不共而有),那就是無明所執。
(我們的無明心識,因為所知障的緣故顯現為自相有,並且因煩惱障執為自相有。)
無明執的是自相有(自性有),我們修空性就是在觀察,無明所執的這個境到底對不
對?是否符合事實?也就是,是不是從境自己方面有?
如果所看到的與實際情況一樣,以理智去觀察時(觀察有沒有自性的勝義理智量去觀
察),它仍不變,就可以說它堪忍觀察。
如果所看到的與實際情況不一樣,以理智去觀察時(觀察有沒有自性的勝義理智量去
觀察),看到的現象會破滅掉,說明它不堪忍觀察。
也就是,我們去觀察無明所執的境(無明執不觀待分別心從其自境不共而有),如果
無明是對的,因為無明執的是自相有、實有,所以就可以說諸法是自相有的(諸法是不觀
待分別心從其自境不共而有)。
可是觀察之下,發現無明所執的(不觀待分別心從其自境不共而有)與實際情況不符
,無明執的是自相有,但是境方面根本沒有自相有(境方面並沒有不觀待分別心從其自境
不共而有),這個自相有就不堪忍觀察了。
(以勝義理智量)一直觀察無明所執的境,若它堪忍觀察,它就是事實,它就是實有。
從這邊,有人就說:只要是空正見(了解空性的智慧)看到了,就是堪忍了;堪忍的
話,就會是實有,因為空正見找的就是有沒有實有、自相有;所以空正見通達了無自性,
此無自性也就變成實有。
可是什麼叫懂空性?如實觀察時(勝義理智量觀察究竟的智慧觀察時),(觀待勝義
理智量)看不到、找不到就叫找到了空性—自相空。這跟剛才那個不一樣。剛才是觀察自
性有還是無,一直找,只要獲得了個什麼,都叫實有。
而一直找(勝義量觀察),得到了「找不到」(屬於無遮),就叫找到空性,這從另
一個方面去講的。因為途徑不一樣,所以不能因為空正見找到了空性,就說空性是實有。
本文說到,有人說:理智成立苗等無自性,此無自性就會成為堪忍正理觀察的內容。
因此,「沒有實有」就會是實有,也就是空性是實有。
若如他人所言,空正見看到了、找到了就是實有,就很麻煩了,要麼說空正見不懂空
性,要麼就要說空性是實有,除此二者,不能說其他的。
正理智(勝義理智量)指的是通達空性的智慧(空正見),有現量和比量二種,聖人
有現量,凡夫有比量。
以凡夫來說,通達空性的智慧、理智、了解空性的比量等同。但是有人就把理智與比
量區分開來,認為理智與比量是同一體的二面,將二者判為相異,說理智無境,而比量有
境。
總之,在他人看來,因為多處會說到現量現前看到自境、比量通達自境,所以講現量
、比量不懂境是說不過去的,一定要承認現量、比量是懂境的。可是懂空性的智慧不能懂
境,一旦懂了境就要說實有,所以不能說它懂境,即與比量同體的理智不懂境。
也就是,他人認為比量這一面是能了解空性的,理智這一面是無法了解空性的。他的
意思是,就算比量了解了空性,空性也不會變成實有。但是一旦理智了解了空性,空性就
必須變成實有。
上述的這二種說法,其實是同樣的想法:說空正見懂空性,就要說空性是實有;如果
不願說空性是實有,就要說空正見沒有看到空性。
(前者說空正見看到了空性,所以空性是實有;後者認為不可以說空性是實有,所以
要說空正見什麼都沒看到。)
自宗認為這二種說法都不對。
所謂觀察苗等是不是實有,是如前面所說的,觀察其是否如俱生我執所執般存在;
這個(俱生我執的所執)跟堪不堪忍配合在一起時,堪忍(正理)觀察的話,就會是
實有。但堪不堪忍觀察,或是不是理智所成就,不能作為判斷實有的標準。
如這張桌子是堪忍我的眼識觀察的。但是用空正見(觀察有沒有自性的智慧)觀察它
是不是實有(是不是不觀待分別心從其自境不共而有),從這方面觀察的話,它是不堪忍
的。
堪忍只不過在說能夠接受挑戰、能站得住腳。以了解空性的智慧去觀察有沒有自相時
,找不到自相(找不到不觀待分別心從其自境不共而有),那時就叫獲得了空性。
這個空性在空正見(了解空性的智慧)面前是不是站得住腳的?是,它是堪忍的。但
是再從另一邊去看,它自己是否如無明所執般自相有?這樣去觀察時,它又不堪忍了。
總之,挑戰有很多種,是不是實有的標準要定在無明所執的那個境能不能接受挑戰。
不是這樣,單單講堪不堪忍,空正見破自相有時就叫懂空性,空性也如如不動地站在
這個智慧前面,從這邊去講,空性是堪忍的,因此無法拿堪忍不堪忍當標準。以前我們都
只說堪不堪忍,沒有關照到細節,如果把堪不堪忍當標準,是會有誤差的。
所以,自宗講出二個標準,是不是實有的標準是,像無明所執(俱生我執所執)的那
個樣就是實有;理智所成立的(勝義理智量所通達的),不是建立實有的標準,不能單單
因為是理智所成立的(勝義理智量所通達的),就說它是實有。
自宗說,堪不堪忍觀察,或是不是理智所成就,不能作為判斷實有的標準。
他人又說:這雖然不是實有的標準,但只要理智成立了,就一定是觀察究竟智慧觀察
下所堪忍的,這樣就會是實有了。
他的意思很簡單,就算不能把它當成標準,但只要理智成立了,就要說它堪忍了,堪
忍了就是實有,不堪忍就不能說它成立了,沒有不堪忍又成立的。
對此,自宗說:這是把堪忍理智觀察及由理智成立二者混為一談。也是只要是由理智
成立就會是實有的意思。
他人是因為沒弄清楚怎樣才是實有的界限,才會如此。從上面講的實有的標準,很容
易了解這些說法是不合理的。
理智去觀察苗等是不是實有時,看到沒有實有;看到沒有實有時可以說看到了空性。
再一次,觀察看到的這個空性是不是實有?即是不是無明所執的那個樣子?觀察空性
本身是不是實有的量找不到「空性」,但是它找到了空性,雖然前後「空性」的用語相同
,但其實是不一樣的。
(註:觀察空性本身是不是實有的量找不到「空性」,但是它通達了空性的空性,即
空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