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徹悟禪師語錄中 09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6-06 08:21:05
書蓮經普門品後
題標妙法。何法也。品號普門。何門也。說者謂一光東照。十界圓彰。隨類現身。應念脫
苦。未為非是。特其末耳。直須未舉以前。向世尊開口不得處。大士囘避不及時。親見法
法此法。門門此門。正與麼時。不與麼會。始具看經眼。否則入海算沙。執指為月。不唯
埋沒己靈。見惜明眼。將恐普門漸閉。而妙法終隱矣。默超居士有見於此。得是經而裝帙
之。囑綴數語。普為見聞隨喜者。震塗毒鼓。食少金剛。其意豈淺淺哉。
二有室跋
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此
金口誠言。分明指示。而世之昧者。猶謬執唯心。橫生異議。可悲也。因特書此以名余室
。用警省焉。
余以二有名室。或者淺之。吁。是尚不知卽空之有。有而非有。況復雙泯雙存。超四句。
該四句。圓教有門之有。與夫性具本有之有耶。其謂之淺也宜矣。無庸辯。
 
跋禪人勇建血書楞嚴經莊嚴淨土
首楞嚴者。稱性大定之名也。以如來藏心而為體性。以耳根圓通而為入門。以窮極聖位而
為究竟。此依藏性之理。起稱性之行。還復證入藏性全體。一經大旨。義盡於斯。故文殊
於是請結經名。此後復明昧此難免七趣沈淪。修此須防五魔擾亂者。但反襯正宗。以補足
其間要務耳。經中兼明淨土。其處有四。第一大勢至法王子。親稟念佛法門於超日月光佛
。其所陳念法。至為切要。而大士修因契果。自利利他。唯以念佛。皆悉具足。第二乾慧
地中云。現前殘質。不復續生。夫乾慧地。雖圓伏五住。見思尚猶未斷。何以便不續生。
蓋超同居穢土。生同居淨土矣。智者大師是其明證。第三情想升沈中云。純想卽飛。便生
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清淨國土。隨願往生。前乾
慧地。猶屬聖位。此則博地凡夫。純想之心。便往生有分。此蓋我釋迦如來。大慈悲心。
熾然輪迴之中。特地拈出此橫出三界之要道耳。古今未入聖位之人。臨終往生者。是其證
也。第四流通分中。若有一人身具重罪。將招極惡。一念宏法。變其所受地獄苦因。為安
樂國。重罪尚然。況輕罪乎。況無罪乎。無福尚然。況有福乎。況多福乎。一念尚然。況
多念乎。況終年終身乎。其往生不在中下品矣。古今宏法諸師。現相往生者。皆其證也。
夫念佛法門。普逗十方之機。三根齊被。耳根圓通。專逗此方之機。唯利上根。且示阿難
以就路還家。故文殊大士曲為揀選。非謂耳根獨勝。念佛便劣也。讀經者不可不知。禪人
血書此經。流通大法。實為希有難能之行。其於往生。當必有分焉。
=============================================================================
雖然我最近在貼祖師法語 但是其實對學者而言
不是很好說 自己直接讀祖師法語
佛學強調傳承的意思是說 這個傳承對教法有一套整理
認為跟我有緣的學習者 應該知道什麼 應該學習什麼 應該練習什麼
有傳承的話就是好幾代出家眾在實踐這件事情
好 如果沒有這套整理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
就是學習者會需要自己整理一套架構 可以容納看到的各種經典文字
這是祖師在弄得事情 而且其實我們不太有時間做這件事 前人整理過了
應該先看整理後的資料 而不是自己整理一套 整理完還不知道這套對不對
想想花十年整理出自己的一套 後來出來看看才發現是錯的 前人討論過了 是不是很冤
以漢傳來說最近傾向推薦淨界法師的講經 因為整理出來的面向最細 一層一層講
藕益大師 曾說漢教法上的缺點是 畏繁樂簡
很多事情不說清楚 雖然有包容性或直接性 但是 就過去了
他也不是一個人想出來的 他的傳承也是傳統佛學院
以社會背景的角度來說 中國在明末四大僧 其實有出來整理教法
天台華嚴禪宗淨土都有 但是明末之後戰亂換朝代 把能量耗掉
在清 教法上沒有很大的進展 延續明末 然後又是民國左右有一段 之後又是二戰
前一兩代 的僧眾都很辛苦 不是直接在戰亂 或是戰亂後資源缺乏的狀況
現在則是相對安定 終於有力氣整理教法 可以對民眾講一些更細的東西
佛學院不管是傳統佛學院強調帶行門的 或是新科佛學院引入文科文獻學的
都在整理與面對各宗派 與自宗派各種理論融合
所以我們在版上 常常直接對初學者說 去聽經 找有系統的學 這真的不是瞧不起你
或覺得你不行 自己看不懂 而是經驗上來說 這樣比較有效率
也不是很厲害的事 就是多少待久了會知道
https://youtu.be/2parsgytYAw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