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kkdc (ykk)》之銘言:
: : 之前聽到一個故事...
: : 就是關於佛經的大翻譯家-鳩摩羅什吞針的故事。
: : 好像是因為某個世俗的掌權者希望鳩摩羅什這麼聰明才智的人能有後代,
: : 於是要求他娶妻生子,而其他僧人卻也紛紛仿效。
: : 但鳩摩羅什卻不希望其他僧人像他一樣破戒,
: (略)
: 出家僧人的還俗,有分為:破戒還俗、捨戒還俗,這二者有差別。
: 摘錄《高僧傳》鳩摩羅什傳記的幾段敘述:
: 「鳩摩羅什…至年十二…有一羅漢見而異之,謂其母曰…此沙彌若至三十五不破戒者
: ,當大興佛法度無數人。」
: 「堅(符堅)遣驍騎將軍呂光…率兵七萬西伐龜茲,…強妻以龜茲王女…乃飲以醇酒
: ,同閉密室,什被逼既至,遂虧其節。」
: 「什於長安大寺講說新經,續出小品金剛波若十住法華維摩…。」
: 以此觀之,鳩摩羅什應是捨戒還俗,而非破戒還俗,所以鳩摩羅什的考量,應是不希望其
: 他僧人興起捨戒還俗之風,對出家僧人而言,還俗是不被鼓勵的。
: 漢地廣傳的《法華經》、《金剛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等,都是普傳鳩摩羅
: 什的譯本,這些是在他還俗娶妻,成為在家人之後譯出的。
【南禪七日】鳩摩羅什法師的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mk7YV_rK0
南懷瑾老師對這一段歷史似乎有不同於y大的解讀。
至於南懷瑾老師的原話說請點上方YT連結,
以下節錄部分文字(網路整理資料):
"天山有個羅漢得道的人,一看他,這個比丘尼帶一個小和尚來,這個得道的羅漢就合掌,
太恭敬他,這個孩子不得了,講法同那看相講的一樣,三十二歲不破戒,第二個佛,這一
代的第二個教主...
...
現在鳩摩羅什生下來,這個相士一看不得了,佛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種相好,比佛差了
一點,不過如果他要做干政治做皇帝的話,他也是造成一個一個方面一個國家的太平,但
是看來他不干,看這個孩子的相,出家了,等於第二個釋迦牟尼佛,可是呢,很難,這個
人,要出家也難,有桃花劫,有女離子愛他的太多了,三十二歲以前不犯戒,不破女色的
戒,他會成第二個佛,這一關過不去呢,就不能成第二個釋迦牟尼佛一樣,但是他會影響
人類文化,一個大時代,也等於佛的功德..."
南懷瑾老師可能把<高僧傳>記載的三十五記成三十二,應該算是口誤。
主要和y大的分歧點在於鳩摩羅什是否有「大興佛法度無數人」,
y大似乎是認為羅什已經有達到「大興佛法度無數人」,故反推得到"並未破戒"的結論。
但南懷瑾老師的說法,「大興佛法度無數人」是相當於成為"第二個佛",
而羅什未能成為"第二個佛",僅能成為有文化影響力的人,即是因其"已破戒"之故。
也或許<高僧傳>當中的「破戒」是指所有無法持戒的情況,並無"破戒"或"捨戒"之分。
另外,捨戒之後即無破戒的問題,但捨戒之前有無可能就先破戒呢?
所以縱然後面有捨戒還俗,但不代表前面未曾有破戒在先的事實,要看時間發生順序。
以上個人淺見與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