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廣論止-23

作者: ykkdc (ykk)   2022-05-17 20:14:12
《廣論奢摩他章略講》/宗喀巴大師 造論/見悲青增格西 教授
依止資糧修奢摩他
身何威儀而修
【卯二、依止資糧修奢摩他分二:辰一、加行;辰二、正行。今初
修如前說加行六法,尤應久修大菩提心。又應淨修共中、下士所緣自體,為菩提心之支分
。】
諸多儀軌按不同的理由有不同的編排,但是它們的內容都以修菩提心為目標。
唸誦歸依發心偈「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幾秒鐘生起菩
提心是大菩薩才辦得到的事,初學者做不到。初學者要從中下士道開始思惟,如此才會生
起造作式的菩提心。
【辰二、正行。分二:巳一、身何威儀而修;巳二、正釋修習之次第。今初
如《修次中編》、《下編》所說,於安樂具,身具八法。足者,謂全跏趺,如毗盧遮那佛
坐,或半跏趺。眼者,謂不應太開,亦非太閉,垂注鼻端。身者,謂非過後仰,莫太前屈
,端身內念。肩者,謂平齊而住。頭者,莫揚,莫低,莫歪一方,自鼻至臍正直而住。齒
與唇者,隨自然住。舌者,令抵上齒。息者,內外出入莫令有聲、粗猛急滑,必使出入無
所知覺,全無功用徐徐而轉。】
修止時,身體要具足八法,安坐於舒坦的坐墊而修。
「安樂具」:指墊子、吉祥草[1]等舒坦的坐墊。
「身具八法」:八法分:足者、眼者、身者、肩者、頭者、齒與唇者、舌者與息。
一、足分全跏趺坐與半跏趺坐。
金剛跏趺坐會分腳金剛跏趺、脈金剛跏趺、氣金剛跏趺、心金剛跏趺。顯教只談腳金
剛跏趺,無上密續會談後三者。
若腳金剛跏趺不成,脈金剛跏趺也不成;脈金剛跏趺不成,氣金剛跏趺、心金剛跏趺
也不成。手要成三角形放在肚臍上,這對修拙火有利。
最好是把手指相對在一起,脈相通,容易生出止觀。
「如毗盧遮那佛坐」,毘盧遮那佛是五方佛之一,表色身達到究竟圓滿的情況。
二、眼如果太開,容易引生掉舉,如果太閉,容易生昏沉,所以不可太張、太閉,端
視鼻尖或附近即可。
三、身別太後彎或前屈,但要微屈一點。
四、身中有脈,脈中有氣。脈不正,氣就不順,心也就不聽話。說肩平、頭莫揚、莫
低都是為了使中脈直。中脈直,氣才會順,對修行才有幫助。
五、頭可以收下巴、稍微前低一點。氣有好氣與濁氣,前低一點可以壓住濁氣,重點
是注意中脈要垂直。
七、舌抵於上齒容易生津調氣。津有助於治百病。不談對修止的幫助,舌抵上齒、下
齒都可以生津,但是抵上齒更帶有調整氣息的作用。
八、是為了調心才調氣息,氣息太粗猛、急促都無法入定。
平常就要做調氣息的動作,心急躁時,氣息也會很急促。在一般的情況下觀察氣息,
可以看出壽命、健康、心情等,呼吸短而急促,壽命不長,呼吸平穩而長,則較長壽。
【《聲聞地》說,於佛所許,或床、或座、或草敷上,結跏趺坐,有五因緣:一、善斂其
身速發輕安,由此威儀順生輕安故。二、由此宴坐能經久時,以此威儀不極令身疾疲倦故
。三、由此威儀不共外道及異論故。四、由此威儀令他見已極信敬故。五、由此威儀,佛
、佛弟子共所開許、共依止故。正觀如是五因緣故,結跏趺坐,端正身者為令不生昏沉、
睡眠,先應令身具八威儀,尤於調息如說善修。】
《聲聞地》指出五種佛稱許跏趺坐的理由:
一、可以收攝身體,快速生出止。「輕安」指止。
二、不會很快疲倦。入座時就先調整坐姿,不要太緊或太鬆。全跏趺或半跏趺坐都可
以。調整完後,即使有點累也要堅持,因為越動會越累。
三、外道不會跏趺坐。
四、端正威儀令他人生起恭敬。乍現威儀以取得世間名利是不可以的,如果是帶動他
人修出世間法是可以的。
五、是佛與佛弟子所開許的,皆共依此而坐。現代在坐姿上有很多質疑或創新,然而
應依經教所說準。
在佛陀降生之前,眾人因為不知道正確的坐法,所以都修不出禪。有一位菩薩很慈悲
,了解他們是因為身威儀沒有做好所導致,因此就化現為猴子作示範;大家依著修,就獲
得了禪定。這個公案是講身威儀對修止的重要。
然而,對一些特殊根器的修行者會有例外的做法。例如佛陀曾對某一人開許過午不食
戒,因為那個人的外相是人,但內部器官是牛的器官,所以允許他吃晚飯;而且,大家都
用毗盧遮那八法入定,他可以躺著修,因為對他來說,躺著修才是正的。就是因為佛有這
樣的弟子,所以戒律中才有特例的情況。
總之,特例的情況要看師長是否是像馬爾巴譯師般的師長,可以特別針對弟子調整,
不是的話就要依經教。
>>>>>
[1] 世尊成道是在吉祥草上。
[2] 本課程教授廣論<止觀章>當中的止,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3] 版上分篇貼文釋義,顯得較零散,可參看CBETA有完整論文,配合學習
CBETA《菩提道次第廣論》(共24卷)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目前範圍在第14卷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_01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