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蔣孜曲傑:無住生心;時而止修,時而觀修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8 19:42:10
: 摘自:《修次中篇》103任甘丹赤巴洛桑丹增仁波切 講於2004年 翻譯:如性法師
: 在談到「無諦實」(勝義觀察諸法非諦實成立)的時候,之前我們有談到證成無諦實
: 最主要的正因,是談到了「離一、異」的這個正因。如果一法的形成它是「有諦實」(勝
: 義中諦實成立)的話,要不然它就是「諦實一」(具支與支分是完全的一)、要不然就是
: 「諦實異」(具支與支分是完全的異)。(於有法上遮除諦實成立的一、諦實成立的異)
補充:離一、離異
摘自:菩提道次第略論五 甘丹赤巴2011年
宗喀巴大師造 甘丹赤巴尊者講授﹝日宗仁波切﹞   
中譯:如性法師 (五)2011年3月23日
首先在還未聞法之前,我們在場每一個人必須先調整聞法動機,先在內心中策發起「
為利有情願成佛」的菩提心,以這樣的動機來聽聞今天的大乘法。
昨天我們介紹到正文當中第22頁,這個部分昨天的後半段有提到四種關鍵。「四種關
鍵」分別是「了解所破的關鍵」、「了解周遍的關鍵」以及「了解離諦實一的關鍵」,最
後「了解離諦實異的關鍵」。
宗義師們在證成諸法是「無諦實」的當下,所舉的是什麼正因?這時宗義師們會認為
「一法是無諦實」,因為既沒有「諦實的一」也沒有「諦實的異」,因此諸法是「無諦實
」的。所以透由這個正因來證成「無諦實」的過程中,我們就必須了解「所破」、「周遍
」以及「離一、異」的道理。
在昨天我們簡單的介紹了「我」跟「蘊」這兩者的關係是「體性相同、反體相異」。
對於這一點印度的四大教派,從有部到中觀所有的宗義師,他們都承許「我」跟「蘊」這
兩者的關係是「體性相同」而「反體相異」。(我跟蘊是體一、反體各異。)
(註:本文所說的,「我」跟「蘊」,誰的蘊?是指自己的蘊,是指「我」跟「我自
己的蘊」,不是指「我」跟「他人的蘊」,更不是指「我」跟「一切的蘊」。
「我」跟「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