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界法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20 上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9-19 06:11:55
  【116】我們都不是一般人哦!
  (卷二十)
  上一堂課講到下品下生。
  善導大師對於觀經的九品,他認為這九品差別是如何形成的?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
品差別。以善導大師的看法,事實上九品往生的行人,都是具足大乘善根、淨土善根的人

  什麼叫大乘善根?就是這個人懂得正念真如,因為經常的憶念──真如本性本自清淨
,所以知道生命本來是沒有煩惱的。本來沒有這個觀念很重要,如果我們本來就有煩惱,
那問題就很嚴重了,我們就很難超越它的系縛。所以我們看《楞嚴經》說:即便我們無量
劫來,在三界生死中打滾這麼久,造了無量無邊的罪業,猶如虛空這麼多,憑什麼在臨終
的時候,短短的時間裡憶念佛陀就能夠往生?因為它本來就沒有!
  我們的真如本性──本自清淨,沒有煩惱、沒有罪業、沒有生死的果報,完全是一念
的妄動,然後把這些事情虛妄的創造出來,所以我們修行只是還他一個本來面目而已。這
事本來沒有,是自己捏造出來的,就像做夢一樣,夢裡明明有六趣,你在夢境當中看到很
多情境,醒過來什麼都沒有,做夢前沒有、醒過來也沒有,這中間只有過程,有它暫時的
假名、假相、假用如此而已。
  本來就沒有這個思考,對於大乘行者,特別是臨命終人非常重要。正念真如,這個就
是你的善根,你有這樣的覺悟、這樣的思想,對你生命的反轉力量越大!
  你看有些人,同樣有這樣的煩惱跟罪業,但是他很快就能從煩惱中跳脫出來,有些人
卻依舊跳脫不出來,就是善根不夠。煩惱一活動起來,一定把他折騰得精疲力竭,要拜幾
部的八十八佛、持多少咒,才有辦法慢慢慢慢的消減。有些人一念之間轉過來,就跳出來
了,善根深厚!好比獅子奮迅三昧,獅子王奮起之時,其勢迅速勇猛,水溝再怎麼寬,它
一下子騰空就躍過去了。所以在處理障礙的時候,你的善根很重要,般若善根栽培得深厚
,就容易超越這些障礙,這就是大乘的善根。
  其次,是對阿彌陀佛強烈的皈依──淨土的善根。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你
把佛號提起來的時候,你真實的順從本願,相信阿彌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你,把所有的妄想
、執著通通放下,身口意全交給阿彌陀佛,看你有沒有這種決心,這也是一種善根。這個
不是盲目,而是一種智慧的勝解,必須長時間的學習才有辦法做到。對於佛陀的信任,就
是把你的身口意全交給佛陀、交給阿彌陀佛,那不是衝動,是從智慧的學習,而得到堅定
的理解,發自內心的信仰與願望,這也是善根。
  你看有些人偏於空性,大乘善根強,就像《中觀》的學者,他就是觀一切法空,但是
不相信阿彌陀佛的功德。偏於有相的人,他容易執著,就很難正念真如。淨土宗是又要觀
一切法空,安住真如,又能夠從空出假安住佛號──一一理性具足莊嚴,一一莊嚴全體理
性,真空妙有。所有善導大師才說:這些人都不是一般人,都是大乘善根具足、淨土善根
也具足。
  那為什麼有些人是上品,有些人是下品?但以遇緣不同。有些人剛開始學佛,就親近
大乘道場、學習大乘佛法,就能夠把他過去的善根啟發出來,走上大乘之路。有些人因緣
不好,從小就沒有遇到佛法,所以善根暫時被遮蔽了,就造業了;等到臨命終時,才遇到
善知識為他開導,是這樣子。善導大師認為這些人通通具足善根,只是一時的因緣不同,
而產生九品的差別,這是善導大師的看法,這種看法和解釋是比較合理的。
  【117】下品往生的,沒有一個人是譭謗正法的!
  最值得我們去關心的是下品下生造五逆十惡的眾生,他是臨終的時候,才遇到佛法、
遇到善知識,為什麼在這麼短時間當中,能夠產生這麼大的反轉呢?正如智者大師在《觀
經疏》上說:雲何臨終少時心力,能勝終生的造惡?那麼知禮大師(他取天臺智者大師的《
觀無量壽經疏》極力研究其中深奧的義理)約猛力心解釋說這當中有兩個理由:
  第一個、遇值善友:因為他福報大,遇到善知識;善知識有方便力,種種安慰、為說
妙法、教令念佛,幸遇善知識從旁的開導。
  第二個、為苦所逼:通常沒有善根的人遇到痛苦,就會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但是有
善根的人遇到痛苦,會開始去迴光返照、自我反省,就會把善根激發出來。
  他在痛苦的逼迫之下、又遇到善知識的開導,就讓他完全的相信──隨順大乘的法流
、隨順淨土的法流,然後光明的心馬上現前,他就往生了,是這個意思。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上說:綜觀下品下生造了五逆十惡,這個人非心性之極致,
彌陀之大願,持名之奇勳,何以有此!是說這個人造了五逆十惡還能夠往生,那豈不就是
:心性的功德顯現、彌陀大悲的願力加持、乃至於念佛的這種功德力!最後會歸到三力─
─心力不可思議,他這一念心跟真如相應了,法力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佛力不
可思議,三力不可思議,而產生反轉。
  不過,這地方我們要注意:我們看《觀經》下品往生的,雖然全都是造惡業的,但是
沒有一個人譭謗正法。換言之,你的身口意可以有過失,但是不能邪知邪見。如果你心中
充滿邪知邪見,那就沒辦法得到法益了,開示也沒有用,所以破戒還有救,破見就完了,
無法成道!
  如果你有一些過失,那麼你臨終的時候至誠懺悔,都還可以反轉;但是你邪知邪見,
你就不受教化,這時候就沒辦法了;所以《觀經》的下品,必須遠離譭謗正法這方面的過
失,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
  【118】生命是我們自己畫出來的,當然也可以把它擦掉重畫!
  乙二、明利益
  乙二說明它的利益。佛陀講完《觀經》之後,有哪些人得到利益?我們看當機眾所得
之利益,有三個層次:
  證無生忍
  說是語時,韋提希與五百侍女,聞佛所說,應時即見極樂世界廣長之相,得見佛身及
二菩薩,心生歡喜,歎未曾有!豁然大悟,逮無生忍。
  最上品的是韋提希夫人,因為她大乘善根深厚,所以世尊宣說十六觀行跟九品往生之
後,韋提希與五百侍女,當下都見到極樂世界的廣長之相。其實在說法之前,佛陀曾經顯
現給她們看,但是那時候不是那麼的廣大、詳細,聽完《觀經》之後,所見的更加莊嚴,
而且還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莊嚴之身,於是心生歡喜,歎未曾有,便
豁然大悟,逮無生忍。這是指韋提希夫人成就了無生法忍,韋提希夫人的善根也是不可思
議。
  成就往生
  五百侍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生彼國已,獲
得諸佛現前三昧。
  而且這五百侍女都發無上菩提心,發願往生到極樂國土。世尊為她們一一授記,將來
皆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之後,能夠成就諸佛現前三昧,在定中經常能夠見佛、聽聞
佛法,即便這個人沒有生長在佛世,隨時都能跟佛陀見面請法。
  發無上心
  無量諸天,發無上道心。
  無量諸天,聞佛說法,也都發起無上道心。
  換句話說,大眾聽完了觀經之後,有兩種情狀:第一個,不能夠修習理觀的,知道極
樂世界的功德莊嚴,無比殊勝,對比娑婆世界的過失,從事相的對比而發起菩提心、生起
願往生的心,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從觀經當中知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們本來清淨的,本來清淨怎麼有
十法界?生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是你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來的。你作錯誤的想像、
作五欲的想像,你把三惡道創造出來;你是作一些人天善法的想像,你把人天安樂的果報
創造出來;你在生命當中經常作苦、空、無常的想像,你把偏空涅盤創造出來;你經常生起
菩提心、六波羅蜜的想像,你把佛菩薩的法界創造出來。所以生命本來是清淨的,本來是
這樣子,後來因為仁者心動,看你往哪個方向動,往好的方向動,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
佛;往壞的方向動,叫做心作地獄,是心是地獄。
  所以《華嚴經》上說:我們的內心就像一個工畫師,可以畫種種五蘊現象。生命是你
自己畫出來的,當然你也可以把它擦掉重畫。為什麼可以擦掉?因為本來清淨,所以可以
擦掉。我們一定要有理觀的智慧,才有辦法會事入理而證得無生法忍。我們看本經,事相
講得多,描繪出整個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但是韋提希夫人卻證得無生法忍,因為她能夠把
事相的因緣法,回歸到一念心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