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界法師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導讀09 下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1-08-24 19:26:43
  【52】十六觀之五——池觀(三)
  結歸佛力
  如意珠王,湧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為百寶色鳥,和鳴哀雅,常贊念佛、念法、念
僧。
  總結觀名
  是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觀。
  前面講到流水會說法,這地方又講到另外一種演說妙法的方式。是說:這個如意珠王
,能流出八功德水,但是這個如意珠王又能夠放出微妙的金色光明。這光明是做什麼呢?
這光明能夠化作種種顏色的鳥,這些鳥的音聲特別的清亮高雅,能夠讚歎佛、法、僧。讚
歎佛陀有說法之恩,讚歎法有開慧之恩,讚歎僧有住持之恩,讚歎三寶的種種功德,這是
八功德水想,名第五個觀想。
  此處池水觀,主要是在詮釋兩樣東西:第一個、蓮華,就是我們受身的地方。而這蓮
華主要是在表達兩個道理:首先,蓮華以什麼為住呢?當然是以八功德水為住,所以談到
我們受身的處所是安樂的、如意的。因為八功德水有如意安樂的功能。
  其次,在這個池水中,你能夠聽到的水聲、還有鳥類的種種說法,使令我們的道業能
不斷地增上。其實極樂世界的殊勝微妙,它是五塵莊嚴,色、聲、香、味、觸。但是看過
經文之後,依報的部分已經快結束了,發覺佛陀在詮釋極樂世界的莊嚴,偏重於兩塵:第
一個、色塵,眼根所對的境界。
  比方說:關於極樂世界的光明相,佛陀講了很多光明相,甚至為了觀想光明相,佛陀
先講落日觀,還有佛陀頭的前後都有圓光,那個圓光就有點像落日,那種光明很溫和、柔
軟。
  清淨相,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琉璃地;還有莊嚴相,那就有種種的七寶莊嚴。當然它的
光明、清淨、莊嚴是互含互攝,光明中有莊嚴,莊嚴中有光明,互含互攝,這是色塵。
  第二個、聲塵,現在慢慢講到聲塵,就是音聲說法。極樂世界所發出來的音聲,包括
天上的奏樂、百寶色鳥鳴,以及八功德水流動的音聲都在演說妙法。經文所描述的大都是
極樂世界的色塵和聲塵。至於觸感怎麼樣、食物的味覺怎麼樣、詮釋得少。
  蕅益大師解釋說:因為釋迦牟尼佛介紹極樂世界的時候,祂是隨順我們婆婆世界的根
機,六根當中我們經常用到的,就是眼根跟耳根。就像韋提希夫人當時跟佛陀說:我願不
見惡人、不聞惡聲——不見惡人就是指色塵,不聞惡聲就是指聲塵。釋迦牟尼佛隨順眾生
的喜好,而偏重於色塵和聲塵,其他的香塵、味塵、觸塵沒有特別提到,但事實上也是具
足的。
  【53】十六觀之六——總觀
  接著看第六科的總觀,就是將極樂世界依報的莊嚴,做一個總合的觀想。
  經文分成兩大段:首先說明因地的觀法,其次再看果地的功德:
  辛六、總觀
  舉所觀境
  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
  極樂世界是眾寶所成的國土,眾寶所指的當然是莊嚴,不像我們娑婆世界有很多的泥
沙、石頭。而且在每一個區域當中,有五百億寶樓,這些樓閣跟寶樹有相當關係。極樂世
界的樓閣,歸納成三類:
  第一個是樹上的樓閣:這是天人居住的。天人不是住在地上,是住在八千由旬的寶樹
上。
  第二個是地上的樓閣,就是我們一般往生的人民,住在地上的樓閣。
  第三個是空中的樓閣。
  前面的兩種樓閣是實體的七寶所成,這裡的空中樓閣,是光明所變現出來的,變現種
種的樓閣,讓你聽法跟修行用的。
  閣內莊嚴
  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
  樓閣的當中,有無量諸天,常奏種種美妙的音樂,一方面供佛,一方面說法。
  樓外莊嚴
  又有樂器懸處虛空,如天寶幢,不鼓自鳴。
  在樓閣旁邊,有很多樂器懸掛在虛空中,就像天上的寶幢。不鼓自鳴,這些樂器不須
要打擊,自然會演奏種種的音聲來。
  天樂說法
  此眾音中,皆說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這些音聲,皆說念佛、念法、念比丘僧,都是在讚歎三寶的功德。這是講到因地的觀
照方法,再看以下果地的功德,先看經文:
  觀成之相
  此想成已,名為粗見極樂世界寶樹,寶地,寶池。
  總結觀名
  是為總觀想,名第六觀。
  此想成已,此想是指包括前面的寶樹、寶地、寶池都觀想成就之後,我們就粗見極樂
世界了!為什麼叫粗見呢?因為相對於正報來說,極樂世界依報莊嚴是比較粗顯,不像正觀
正報──阿彌陀佛的莊嚴、觀世音菩薩莊嚴、大勢至菩薩莊嚴,那麼的精緻微妙,所以才
叫做‘粗見’,這是第六觀。
  觀成之益
  若見此者,除無量億劫極重惡業,命終之後,必生彼國。
  如果我們能夠把總觀觀想成功,就能夠滅除無量劫的極重惡業。前面有講過五逆十惡
、謗法之重罪,只要你能夠憶佛、念佛都能夠消除,而且命終之後,必生淨土。
  辨觀邪正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能依照如此作觀者,名為正觀,否則,就是邪觀。
  從第一觀到第六觀,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已經講完。
  【54】往生三要素:戒行清淨、實悟實修、誓願堅定!
  再講一個小故事,給大家做參考,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淨土三要述義》裡面,
有講到一個公案:明朝時有三個兄弟,叫做袁宗道、袁宏道、跟袁中道,很有名。這三個
人生長在士大夫的世家,他的父親、祖父都是做官的,這三個兄弟非常聰明,很年輕就考
上功名,考上舉人、進士,做了地方官。但是他們三個人的個性,特別的剛正清廉,所以
在當時的官僚體系當中,跟大家不合。後來他們三個人就在中年的時候,罷官隱居,專修
念佛法門。在他們的傳記當中說,除了念佛,他們還兼修止觀、修禪觀。之後袁宗道大哥
先往生,袁宏道二哥也往生,只剩下他弟弟袁中道。
  有一天他弟弟晚課做完的時候打坐,就坐在窗戶的旁邊打坐,隱隱約約還看得到外面
昏暗的月光,就在這個時候,突然間一念相應入定,他的神識就飛出去了。當然禪定的神
識是很清楚的,禪定心跟作夢的心不一樣,作夢的神識是暗鈍的。所以當他飛出去的時候
,他看到虛空的雲層當中,有兩位童子跟他招手,然後他就很自然地跟兩位童子一直往上
飛,飛到一個地方,他看到有很多的寶樹,這些寶樹排列地非常整齊,一排寶樹、一排街
道;寶樹之間的距離也非常清楚分明。再繼續往前走,他就看到七寶池、八功德水,各式
各樣的蓮華放大光明,再往前走就看到很多的樓閣,大大小小樓閣。當他走到其中一間樓
閣時,那兩位童子就飛下來,然後就站在樓閣的門前,其中一位童子就對他說:你在外面
等一下!有一位童子陪他在外面等候,另一位童子就跑進去,之後走出來一個人,這個人
是誰呢?就是他的二哥袁宏道。他二哥說:唉呀,你今天來啦!就帶他到樓閣裡面去坐。袁
中道就問說:這個地方是極樂世界嗎?袁宏道說:對!這就是我們平常憶念的極樂世界。你
現在看到的是地居,有分地居跟空居,我們是人道,所以你看到地居。再往上走,就是天
人住的空居,比這裡超過百千萬倍莊嚴;那麼再往上走呢,就是法身菩薩住的地方。
  他講到極樂世界的住處有三層,我們一般往生的是地居;再往上是空居,天人住的極
樂世界;再往上去就是法身菩薩住的。袁宏道又說:我在娑婆世界修行的時候,雖然誓願
堅定,又有修福德(袁宏道著作了一本書叫做《西方合論》,有弘法的功德)。但是,我當
時在娑婆世界修行,有兩個過失:第一個、戒行不全,戒行沒有持得很清淨;第二個、情
染未除,對於娑婆世界的情感沒有徹底的消滅,所以只能住在地居。但是雖然生長在地居
,還是可以飛行自在,親近十方諸佛。他的弟弟就問他說:那你可以去天人、法身菩薩住
的地方嗎?袁宏道說:但能神遊未得久住。意思是說:他偶而以神通力飛到天人住的地方
,只能夠做一些參學神遊,不能在那個地方長住下來,只可以暫時的參訪,但是他的神通
力,還是可以離開極樂世界到十方諸佛去參訪。
  他的弟弟又問說:你覺得在這裡修行,跟在娑婆世界修行有什麼差別?他回答說:這
裡是無諸雜染,勝解易成。沒有五欲的雜染。不像我們在娑婆世界,雖然很用功做功課,
但是我們的修行老是進進退退。如同印光大師所說的:娑婆世界修行,如逆水行舟;有很
多雜染的因緣不斷刺激我們,才剛進步又退步了、進步又退步了,修行很難成就。那麼在
極樂世界,是無諸雜染,勝解易成。生活環境無有雜染,清淨的智慧就很容易生起來。
  談完之後,當他要離開時,就問他哥哥說:對於淨土宗的修學者,你有什麼建議?要
如何修行才能成就?他哥哥臨走前告訴他說:
  第一個、戒行清淨。他說很多修淨土法門的人,因為戒行不清淨,結果多為業力所牽
。雖然你的願力很強,信心也具足,但是殺盜淫妄,那是大罪業。他在傳記裡面特別講到
殺業,諸罪業中,殺業尤重!如果戒行不清淨,往往墮入八部鬼神。雖然你有菩提心、有
波羅蜜的善業,但是因為持戒不清淨,容易墮入八部鬼神。
  第二個、實悟實修。這是修禪觀以破妄。很多修淨土的人,只強調把清淨莊嚴的相狀
引進來,卻忽略了要將心中的妄想消滅掉。好比這個杯子要裝甘露之前,沒有先把它洗乾
淨,就直接把水裝進來,臨命終的時候,有雜染的妄想,也有清淨的力量,兩個都有,最
後的結果是──心隨妄轉,因為妄想是熟境界,所以平常就要兼修禪觀,實悟實修。
  第三個、誓願堅定。往生的願力要堅定。
  只要能夠遵照他這三個法去修,不久必能相見,一定能夠在極樂世界相見。說完之後
,袁中道突然感覺從空中掉下來,又回到他的身體,眼睛一打開啊,竟是清晨了,已經出
現陽光了。關於這個公案,諸位可以去看《淨土三要述義》,講得非常詳細,他從極樂世
界回來之後,特地把這段經歷記載下來。
  所以才說:我們觀想極樂世界莊嚴,一定要有經文的根據,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
觀者名為邪觀。有一位大陸的法師,寫了一本極樂世界遊記,很多人看過。他說到了極樂
世界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怎麼樣,這就不對!極樂世界根本就沒有女眾相!我們所觀想的功德
莊嚴,一定要跟經典相符合,極樂世界的人民,都是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那我們怎麼
知道袁中道去的是極樂世界,而不是天界呢?其中有一句話很重要。就是:無諸雜染,勝
解易成!天界也有很多的寶樹、樓閣,那跟極樂世界有什麼差別呢?天界是一個放逸、雜染
的地方,因為有五欲,所以一定有男女相、有放逸相。但是他說這個地方無諸雜染,這一
定是清淨國土!所以說,我們今天的皈依境是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而這個依正莊嚴,必
須以經典來做根據,這樣就叫做: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