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分享] 戒定慧(智慧)

作者: loby1234 (天策四象)   2021-01-09 22:00:45
※ [本文轉錄自 Learn_Buddha 看板 #1VzyQ0_I ]
作者: apple03 (稻香) 看板: Learn_Buddha
標題: [分享] 戒定慧(智慧)
時間: Fri Jan 8 10:42:06 2021
 這裡所說的智慧,並不是指腦瓜轉得快,理解能力強,記憶力好;也不是指在商場、官
場、戰場、考場能打敗對手,青雲直上。這些能力只能叫才華或聰明,不是佛教所說的智
慧。佛教所指的智慧,是能夠徹知人生真相、洞察世間本質的智慧。
  培育定力的方法叫“修止”,培育智慧的方法叫“修觀”,即如實觀照名色法、觀照
世間無常、苦、無我的意思。因此,培育定力和智慧的方法合稱為“止觀”。
  戒定慧中的智慧
  我們需要透過智慧來觀照名色法,了解名色法無外乎是由眼、耳、鼻、舌、身、意所
構成。眼、耳、鼻、舌、身稱為五根,即五種感官,它們構成了這個色身(肉體之身)。意
呢,有六種,即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這六識分別認知六種對象
:顏色、聲音、氣味、味道、觸覺和各種現象(法所緣)。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就是自己
的身心和這六種對象的互動 。
  當我們看到美麗的東西、聽到悅耳的聲音、吃到好吃的食物等等時,很容易生起貪心
,想要追求這些東西。當心接觸到不喜歡的對象時,心會排斥、抗拒,很容易生起嗔心。
不了解事物的本質,叫做癡。貪嗔癡都是不善心,亦即是煩惱。
  我們應當用這樣的方法來觀照名色法是如何構成的?它們如何運作?在什麼情況下生起
的是善心,什麼情況下生起的是不善心?應當如何培育善心,如何避免不善心?
  了解名色法之後,還必須進一步追查造成名色之因、生命之因。有果必有因,生命作
為一種結果,也必定有其因。為什麼會有生命呢?因為有煩惱,有貪愛、有追求,想要這
東西、想要那東西,於是會采取行動,造作善業或不善業。當這些善業或不善業遇到因緣
成熟的時候,則產生相應的果報。生命以及生命中的不同境遇,就是這些行為的結果。一
旦擁有了生命,就執著生命;身心接觸到不同的外境,又會產生新的煩惱。於是,煩惱、
業與果報三者互為因果,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如果不致力於斬斷這條鎖鏈,中止這種循環
,輪回之苦將是了無盡期。
作者: tmac012004 (寂滅寂滅就好)   2020-01-08 18:47:00
你終於 po最接近佛教的文章你之前的文章偏向修福報雖然我是慈濟志工,但我思想偏向原始佛教!佈施行善助人,基督教做得比較好,但戒定慧,佛教的獨到專長!
作者: dxdx58 (^^)   2021-01-09 23:2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1-01-09 23:38:00
貪嗔癡中癡最是難懂,明明有我可善可惡,善惡中卻找不到我.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1-01-10 21:53: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