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實修] 古印度佛法傳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231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6-20 21:53:17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二〈上士道.學菩薩行.精進波羅蜜〉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庚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初中(學習六度熟自佛法)分六:一、學習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
五、靜慮;六、般若道理。
寅四、學習精進 (...接續 #1UtuxI3A (Buddhism))
卯三、精進差別
辰二、發生精進之方便
巳二、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午三、發歡喜力
發歡喜力者。如是由其猛利欲樂勝解之力,精進未生能令生起。又令已生不退之因,
謂由成就堅固之力或我慢力。最初入時歡喜而入,已趣入時,於其事業不欲斷絕,無飽意
樂者,即歡喜力。故應引發。
應發何等無飽之理?如云:「此於所作業,如欲遊戲樂,應著其事業,喜此業無飽。
」謂應勵力發起喜心,如同小兒遊戲之業,無飽足心。
又如樂果無所飽滿,其因之業亦應無飽。如諸俗人於安樂果能不能得尚有猶豫且策勵
轉,況行此業決定能生安樂之果。如云:「成樂否無定,尚為樂作業,若業定感樂,不修
云何樂?」
又以此理亦不應飽足。如云:「諸欲如刀蜜,尚且無飽足,況福感樂果,寂靜何故飽
?」如鋒刀蜜雖亦略有甜味可嘗,但若舐之必能割舌,可愛欲塵雖與現前少分安樂,然生
現後極大痛苦。其受用者尚無飽足,況諸資糧能與無罪現前久遠無邊安樂,何應飽足?如
是思已,應當發生無飽意樂。
故為圓滿所修善業,乃至未生,如日中時日熾諸象趣向可意蓮池之心,應善修習。如
云:「為圓滿業故,如日中熾象,遇池而入池,亦應趣其業。」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