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167(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20-06-20 19:26:20
一、所有分別執著都是你妄想裡頭變現出來的
  我們學佛就是回頭、回歸自性。釋迦牟尼佛、惠能大師、海賢老和尚、他母親、海慶
回歸了,回歸得大自在!淨土稱為常寂光,常寂光就是自性。常,不生不滅;寂,清淨,
永遠不受染污;光,它的樣子遍宇宙,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像燈光照滿一室,無時無處
不在。常寂光就是毘盧遮那,就是法身。回歸常寂光後,無量智慧、德能、相好,神通道
力統統現前,自性本有,不必向外求。本來面目是佛,一切眾生個個都是佛,蚊蟲螞蟻是
佛(有情眾生),樹木花草還是佛,山河大地也是佛。佛是什麼?佛是自性,這些東西全
是自性變現的。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回歸自性,性相是一不是二。
  海賢老和尚表演給我們看,「好好念佛」,萬緣放下,「成佛是真的,其他全都是假
的」,必須要放下。放下不是在形式,是在心裡。眼見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
是智慧,這是本能。雖然清楚明瞭,沒有起心動念,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
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決定不會起個心動個念頭。我們現在面對電視屏幕,屏幕
裡的色相,我們整個人被它吸引住,都以為是真的,在畫面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叫
六道凡夫。佛看電視怎麼?他不起心不動念,為什麼?全是假的。所有分別執著都是你妄
想裡頭變現出來的,真的等於零,真的它沒有。只要你參透,日常生活去練功,果然把執
著放下,你就證阿羅漢果,六道輪迴不見了,這個夢醒了。六道輪迴從執著來的,不執著
,六道就沒有了。極樂世界是心現沒有識變,是真心變的,我們要用真心,習慣用真心。
真心是絕不欺騙人,絕不能佔別人一點便宜,佔不到,假的。見色聞聲裡頭修什麼?修不
著相、不動心,就是修不分別、不執著。
二、入佛境界就是入整個宇宙全體
  相信佛的話,整個宇宙是自己。自己只有一個,真正的自己就是自性。這麼多人、事
、境界,全是自性變的,就像電視畫面。所以對一切人事,用真心的愛,就是大慈大悲。
沒有理由,沒有條件,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入佛境界就是入整個宇宙全體,對眼前一
切人事物,隨緣不攀緣,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為什麼?所爭所求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
真的。這個世間拼命在爭在求,都是不明白因果道理。財施是因,得財富是果;法施是因
,得聰明智慧是果;無畏布施是因,健康長壽是果。只要種因,果報就現前,決定不要想
個我要擁有、我要得到,那就變成業,業就有果報,善業三善道,惡業三惡道。
  佛教我們不造輪迴業,要造菩薩業,菩薩業一切為眾生,沒有一樣為自己,他自己超
越了。佛的教學就一句話,離苦得樂。究竟苦是六道,沒有離開六道,就沒有辦法永遠離
苦。六道自己造的,一切善不善業造成的。這些業統統有染污,有我就是最嚴重的染污。
所以佛教入門,是把我放下。第一個身體,以為身是我。身不是我,身像衣服,髒了換一
件。靈還不是真我,它迷惑顛倒。靈怎麼會去投胎做餓鬼、畜生?不靈。靈性是我,性是
清淨的,沒有染污,性是平等的,沒有分別。
六根接觸六塵,在人事物裡,修不執著,什麼都好,海賢給我們做榜樣,他所吃所穿
都能夠心安,道理明白了,理得到心就安了,心安就是最美好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心好
什麼都好,吃的也好,穿的也好。有分別的人吃的是苦的,沒有分別的人吃的是甜的。有
分別的人,穿破衣服很難過;明瞭的人,穿破衣服非常華麗,用心來轉變物質環境。極樂
世界人都是正念,沒有邪念、染污,他們憑覺正淨去的,最好的心念,所以叫極樂。
三、順境沒有貪戀,逆境沒有怨恨,心永遠是清淨平等覺就好!
《彌陀經》教我們,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今現在說法」。極樂世界是一個大學
校,往生的人都到那去求學,老師是阿彌陀佛,菩薩是高級班,阿羅漢是中級班,我們六
道去往生的是初級班。阿彌陀佛用願力,四十八願把三等擺平了。這樁事,十方一切諸佛
剎土裡沒有,只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這一生就取極樂世界。
無論修什麼法門沒有關係,方向目標是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不是專修也能往生,往
生條件,真信、真願,一心願意求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就
是念佛功夫的淺深,但是「皆作阿惟越致菩薩」。縱然下下品往生,享受上上品的待遇。
  佛沒有假話,佛語真誠,是事實真相。我們要相信、要爭取,在這一生當中超越,不
再搞輪迴,不再搞這些愚蠢的事情,一切據為己有就是愚蠢的事情,沒有自己。在這個世
間一切真隨緣,一切佛菩薩替你安排,自己不操心。順境順受,逆境也順受,歡歡喜喜,
順境沒有貪戀,逆境沒有怨恨,心永遠是清淨平等覺就好!這是真修行。時時刻刻法喜充
滿,心裡頭行住坐臥一句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
四、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這個會集本,「十念必生、國無女人、蓮花化生」統統都在。「復妙攝各願精要」,
把五種原譯本精簡了,「以少文而顯多義」。例如,「《魏譯》第三十八願」,「設我得
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洗濯
者,不取正覺。」這麼長。「第二十四願曰: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
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魏譯》此兩願顯衣服與供具之如意。但缺
飯食如意。如《漢譯》第二十三願,(《吳譯》為第十四願)曰:我作佛時,我國諸菩薩
欲飯時」,就是想吃飯,「則七寶缽中,生自然百味飯食在前。食已,缽皆自然去。不爾
者,我不作佛。(於此又可見魏唐之四十八願,實不足四十八也。)今此會本,攝集以上
三願為: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需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這
文字簡單,把前面全部都融進去了。「可見會本,文約義豐」,真的會得好,「諸譯所具
之彌陀勝願,備顯無遺。是以近世諸賢,公認此為善本,良有以也。」
  下面經文,「陳說請聽」。佛陀囑咐法藏菩薩,把修學經過向大會提出報告:
  【法藏白言。唯願世尊。大慈聽察。】
  「聽者,耳聞也。察者,心中審思也。《會疏》曰:如來聽其說明,照察丹誠,故云
聽察。故經義為法藏菩薩請求世尊,垂慈於我,聽我所說,鑒我誠心。」: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
  這句是總說。「首四句,總括全部大願」,就是四十八願。「願我成佛時,所居之佛
剎,具足無量(無法以數量表示)勝妙功德」,殊勝微妙的功德,「具足無量清淨莊嚴」
。「具足者」,圓滿,具足無量清淨莊嚴,就是圓滿無量清淨莊嚴。「周遍含攝,無欠無
餘,故云具足」。十方三世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的真善美好,法藏比丘全部都採納,有缺
陷的全部捨棄。「所具功德與莊嚴皆不可思議,超情離見」,不是凡夫能想像得到的,「
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非語言文字之所能表,故曰不可思議。《華嚴經》獨明事事無礙之
不可思議境界,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廣狹自在、延促同時、重重無盡、圓明具德等等」
,華嚴的十玄門。「今經阿彌陀佛即是毘盧遮那如來,極樂淨土何異華藏世界。極樂依正
舉體是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一一圓具無盡玄門,故曰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由
於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故能令眾生,聞名得福,聞名發心,十念必生,逕登不退」。
所以我們這一生能夠得人身、遇到淨宗,遇到會集本、集註,實在非常難得稀有。一
定要把這個機會抓穩,決定不能放鬆,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作佛是真的,賢公
這句話要記住,其他全是假的,假的隨緣就好,別認真,認真就生煩惱,就錯了。
==
六根接觸六塵,在人事物裡,修不執著,什麼都好,海賢給我們做榜樣,
他所吃所穿都能夠心安,道理明白了,理得到心就安了,心安就是最美好的。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0-06-20 21:2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6-20 21:48:00
阿彌陀佛!
作者: dxdx58 (^^)   2020-06-21 01:0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mikehale (窗外正暴雨)   2020-06-21 09:5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20-06-21 15:3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0-06-21 18:20: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