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不昧因果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6-13 08:51:13
不昧因果,昧指愚昧,愚昧於因果是一種愚癡(業果愚),去除掉對於業果的蒙昧、愚癡
,叫作不昧因果。
增補推文:十善業道當中意三善根,與第六意識心王相應的三種善心所——無貪、無瞋、
無癡,十善業道當中的無癡,所要去除掉的愚癡,主要是去除不承許前後世、業果的愚癡
,所以就是深信業果。不承許業果是以有為無(將存在的損減為不存在)的斷見,十善業
道相關可參見如《十善業道經》、《菩提道次第廣論》共下士道科判〈深信業果〉章節。
又,正見有兩種,一是世間正見(即對業果的正見),一是出世間正見(即對空性的正見
)。世間正見而言,遮止不承許業果的愚癡,不承許業果是以有為無(將存在的損減為不
存在)的斷見;出世間正見而言,遮除對於無我真實義(空性)的愚癡,補特伽羅我執與
法我執二種我執的愚癡是以無為有(將不存在的增益為存在)的常見。所以,世間正見與
出世間正見遠離了斷常二種邊見。
《菩提道次第廣論》共中士道科判〈十二緣起〉章節提到兩種無明,一是業果愚(愚昧於
業果),一是無我真實義愚(愚昧於無我真實義),前者的業果愚將導致墮入於三惡趣。
作者: aneshsiao (ed105905)   2020-06-13 09:06:00
想請教出處,這些說法有些沒看過
作者: ptt8592 (明月)   2020-06-13 09:08:00
不於身中而有業,亦不依止於心住,智慧了知無業性,以因緣故業不失。心不妄取過去法,亦不貪著未來事,不於現在有所住,了達三世悉空寂。菩薩已到色彼岸,受想行識亦如是,超出世間生死流,其心謙下常清淨。諦觀五蘊十八界,十二種處及己身,於此一一求菩提,體性畢竟不可得。菩薩了知諸法空,一切世間無所有,無有造作及作者,眾生業報亦不失。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6-13 09:08:00
例如<瑜伽師地論>提到佛教中的三士道之理。
作者: aneshsiao (ed105905)   2020-06-13 09:09:00
戒定慧三學,去斷定人天果位太絕對,非凡夫吾所明白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6-13 09:09:00
無有造作及作者,是說沒有實有的造者、沒有實有的作者,遠離常邊,但是眾生業報亦不失,遠離斷邊。
作者: aneshsiao (ed105905)   2020-06-13 09:10:00
瑜珈師地論?謝謝,我明白了我讀過的經論不多經律論在漢文化豐富內涵的洗禮幾千年來百花齊放我會選擇性的讀,但戒慎不去批評東家做牛西家做馬,不掛記人天果位,只求精進不懈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6-13 09:23:00
人天果位是遠離三惡趣,重點是斷除十惡業,如本文已說。(人天果位不是求來的,是斷除十不善業道才能證得的,如佛陀廣泛的在諸經說持戒得善趣,一般講持戒即十善業道的戒)
作者: aneshsiao (ed105905)   2020-06-13 10:02:00
不掛記人天果位,無所謂求不求,只能說如是如是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0-06-13 11:01: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ykkdc (ykk)   2020-06-13 14:13:00
隨喜
作者: dxdx58 (^^)   2020-06-13 22:15: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