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151(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20-05-07 00:02:58
一、不捨菩薩業供養
  「不捨菩薩業供養」,說菩薩法供養。法供養裡第一就是如說修行供養,佛教我們的
,一定要認真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把錯誤的行為依照佛所教導的修正過來
,叫做修行。如說修行是法供養裡最重要的科目,這是菩薩從根本上的供養,從這紮根。
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接著不捨菩薩業供養。
  業是事業,菩薩的事業是教化眾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做出榜樣給,他三十歲在菩
提樹下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釋尊是佛寶,他所說的一切法是法寶,五比丘是僧寶,三寶
具足,出現在世間。常隨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些弟子對佛陀最殊勝的供養,佛對弟
子的期望,好好學佛,成佛是大事,成佛是對佛最殊勝的供養。身心清淨,萬緣放下,修
戒定慧。戒是佛的教誡,定是修學的樞紐。八萬四千法門,方法手段不一樣,可是目的是
相同的,持戒的目的是得定。清淨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定,平等是菩薩的定。定的目的是
開智慧,心定了就開智慧,覺是佛教修學終極的目標,大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
成佛,佛教育就圓滿了,成佛就畢業了。
  成佛之後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幹。佛在世間,自覺之後完全在覺他,幫助別人,
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是利益社會、利益眾生,真正全心全意為一切眾生服務。服務總的
方向、目標是幫助眾生回歸自性。用的手段是教學,教學第一個目標,幫助一切眾生離苦
得樂。把苦樂的現象、真相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先說苦再說樂。這部《無量壽經》
把這兩樁事情講得很清楚。所以佛首先教我們知苦樂。佛告訴我們,苦從一切違背自性、
違背性德,錯誤的思想言行所感得的;樂從我們思想言行與性德完全相應。什麼是性德?
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是性德,這就是菩薩業。
二、菩薩業是淨業
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五倫是道,所謂道就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法
爾如是」,自然而然,不是人建立發明創造的,不是,本來就是。五倫是一體,是自性所
生所現。你看母親生了兒子,這個兒子還沒有到一百天,他全身所顯示的天真。天然,不
是造作的,自然表現出來的。他的眼神、動作,非常可愛,他不認識他的父母,不認生;
換句話說,他沒有被染污,完全是天真的表現!父母對他的愛、關懷照顧,你在這裡看到
了親愛,從父母身上看到了,從嬰兒身上看到了。
「性相近,習相遠」,本性是一樣的,叫相近,這個階段天真完全顯露出來,習慣會
把人跟自己的本性距離拉遠。所以「苟不教,性乃遷」,天性漸漸被蒙蔽,習性漸漸形成
,以後習性當家麻煩可就大了,習性是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沒有仁(仁是仁
愛),自私自利,只有利害關係,沒有親愛關係,不講禮,造惡業;沒有智慧,愚痴;沒
有信用,存心欺騙一切眾生,連父母都欺騙,兒女欺騙父母,父母欺騙兒女,夫妻互相欺
騙。這個世界不像是人的世界,像什麼?妖魔鬼怪,變幻無常。所以教育重要。
  佛教人不修善不修惡,善惡造成了六道輪迴。菩薩業是什麼?菩薩業是淨業,清淨,
不落在善惡二邊,所以菩薩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而不把一切善放在心上,這叫淨業。放在
心上,心就被染污了,清淨心裡頭沒有善惡,平等心裡頭沒有覺迷,染淨善惡都不放在心
上,這個業就變成菩薩業了。淨業三福,要非常認真做,供養一切眾生。就佛陀而言稱教
化,就菩薩而言說為供養,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與三福相應,這是標準的佛弟子。「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要常常放在心上,認真把它到,做給社會大眾看,這是真正的勸
孝勸敬。人能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這人就是聖賢君子、佛菩薩阿羅漢,依這個標準。下
面,「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兩句是根本戒,培養自己的德行、智慧,這紮根教育。
三、身行言教,這是菩薩業
  我們向佛菩薩學習,是接受教育。接受了之後,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
這叫修行,這叫不捨菩薩事業。「身行言教」,把佛陀教給我們統統做到,身行,身行就
是教化眾生,做出榜樣給人看;別人看了受感動,跟你請教,你再用言語把這些道理講給
他聽,他聽懂了,真能接受了,這個人就得度了。在六道裡離苦得樂,不究竟,你沒有出
離六道輪迴。
  菩薩業用什麼方法來落實?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的榜樣是教學。特別是他教學的方法,
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用讀書的方法,不需要講解意思,字沒有念錯,句子
沒有念漏,一遍一遍念,他就不會打妄想,就不會有雜念,這是定。遍數念多了,他記得
了、熟了,教他得三昧、得定。他有定他就會有悟處,他念念念,老師沒給他講,他自己
明白了。明白之後,學生講給老師聽,老師給他印證。這就是其義自見,念久了自己明白
了。大乘佛法培養的人才是佛、菩薩、羅漢。這是菩薩業。
==
淨業三福,要非常認真做,供養一切眾生。就佛陀而言稱教化,就菩薩而言說為供養,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與三福相應,這是標準的佛弟子。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0-05-07 01:2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5-07 17:40:00
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0-05-07 21:0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johnyuko (...)   2020-05-07 22:09: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20-05-07 23:11: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