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144(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20-04-18 00:04:35
一、修行就是修這個心,要把真心修出來
  修行就是修這個心,要把真心修出來。真心裡頭一念不生,有念是阿賴耶,無念是真
如。無念,他什麼都知道,他沒有執著。阿賴耶有執著,自性沒有執著。沒有執著沒有障
礙;有執著有障礙,障礙見性。你什麼都能接觸,接觸裡頭在修行,修不起心、不動念、
不分別、不執著。這真修,真管用,接觸萬物才能夠度眾生,但是你要起心動念、分別執
著,你被眾生度跑了,受他影響干擾。真正能度,他有定功,如如不動,沒有起心動念、
分別執著,大定。這個定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的盤腿面壁入定。
  釋迦牟尼佛天天講經教學,他在定中。他自己說,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沒有說一個字
,誰要說我說法,謗佛。所說一切法,沒有通過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自自然然從自性裡
頭流露出來的。說的一切法,今佛與古佛完全相同,同一個自性沒有兩種法,是一法。佛
教我們從哪裡開始?從最粗、明顯的執著,不執著。所有一切造作,都是從起心動念變現
出來的。他沒起心動念,能現身說法,幫助眾生覺悟,滿眾生的心願,統統是感應。
二、無所住就是心裡什麼都沒有,生什麼心?生度眾生的心
  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就是心裡什麼都沒有,生什麼心?生度眾生的心。度
眾生的心是一,度眾生的手段是千變萬化,善巧方便。現什麼身說什麼法,完全是應機,
完全是順眾生。普賢十願,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決定沒有自己。生心裡頭最重要、根本
的就是慈悲心。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幫助眾生脫離六道十法界叫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是
西方極樂世界;換句話說,把眾生送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這叫得究竟樂。所以千
經萬論處處指歸,都是指導你到西方極樂世界,諸佛菩薩度這個眾生圓滿了。
  我們度眾生同時要度自己,度自己不妨礙度眾生,度眾生不妨礙度自己,肯定幫助自
己提升。自己的目標就這兩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淨土法門,而生其心,生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心;通途來說,生一切諸佛四弘誓願之心。發大願,不為自己,為一
切苦難眾生。一切苦難眾生跟自己同體,都是迷失自性變現出來的境界。做惡夢受的驚嚇
都是冤枉,根本就沒有,都是自己妄念變現出來的,不善的念頭,貪瞋痴慢疑、七情五欲
都從這個地方變現出來。一秒鐘二千兆次的生滅,哪一個生滅是真的?你看到的統統是幻
相。彌勒菩薩說穿了,我們生活在二千一百兆次生滅波動所產生的幻相,整個宇宙。
  全體是不可得,空無所有!應該無所住,決定不能把一樣東西,人事物,不可以放在
心上。放在心上,你的心就被它干擾,就錯了,你就迷了。看得清楚,聽得清楚,心裡乾
乾淨淨,什麼都沒有,對了,你完全用真心,跟諸佛菩薩沒有兩樣。而生其心,外面境界
是感,你自然就有回應,這個回應叫而生其心。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最怕的、最嚴
重的障礙就是我,有我就麻煩,見不到了。要把我見放下,無我是真我。我是法界,法界
是我。遍法界虛空界是自性變的,自性才是真我,能生、能現,諸佛菩薩跟六道凡夫同一
個自性,凡夫在迷,佛菩薩在覺。所以這個其心就是自己的心。整個宇宙是自己的一場夢
境,只是作夢時不知道是夢,知道是夢就覺悟了;不知道是夢,迷在裡頭。
三、把那些拉雜東西換成阿彌陀佛,念念都是阿彌陀佛
  下面,「此二經中所標之其心,正是一心」,一心無二心。「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無明惑盡,自心朗現,故云增上其心也。」古時鏡子是銅做的,時間久了要磨,灰塵磨乾
淨就能照,比喻無明惑盡,自心朗現。無明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就沒有無明,那個
心是真心。真心能照全宇宙,能照過去未來,通達明瞭,沒有障礙。大乘法裡頭最怕的就
是有住。眾生他有住,有住生心就造業,無住生心沒有業。換句話說,心裡不能放東西,
什麼都不能放在心上。淨宗它很特別,它讓你放一樣,只可以放一樣,這一樣就是南無阿
彌陀佛,這個容易修。什麼都不放很難修,你沒辦法,你總會放東西在裡頭。現在叫你換
一個,把那些拉雜東西換成阿彌陀佛,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
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三年五載,什麼念頭都沒有,就很容易證得,淨宗妙就妙在此地。
  海賢老和尚老實、聽話、真幹,九十二年不拐彎,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除外什麼都
不會。善始善終,萬緣放下,心裡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沒有把人
、事、萬物放在心上,真正放在心上的就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念念嚮往,對了。
四、依教、依理、要能感果,這個修行法就對了
  下面,『堅固不動』,「其心如金剛,能破一切,而不為一切所破,故云堅固」。海
賢老和尚真的是堅固不動,順境隨喜,逆境忍辱,不為外境所動。念佛不許念,心裡頭默
念;不許拜,晚上起來偷偷拜,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其心如如,《金剛經》曰:如如
不動。故云不動。此之不動,不是沈空滯寂,而是心心契於真如法一,念念流入如來覺海
也。」如來覺海就是自己的覺海,就是真如本性,本性廣大沒有邊際,用海來做比喻。念
念與自性相應,具足無量智慧、德能、相好,一切都是無量,無量覺就是阿彌陀。
  『修行精進,無能踰者』,「修行者,為通用之辭」,行為犯錯,把它修正過來叫修
行,這是社會上通用的。「自晉後轉為佛教術語」。「如理而行戒定慧,曰修行。即佛教
中教理行果四法中之行法」。教是教學,經典文字是教;文字含道理,這是理;裡面教我
們修行的方法,這是行;依照教理行,後面有結果。在淨土宗,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果。四
法當中的行法,修行,行要依教、要依理、要能感果,這個修行法就對了。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理只有一個,統統都是教我們回歸自性。從自性上說,一
切眾生本來是佛,跟釋迦、彌陀、毘盧遮那是一不是二。能用慈悲對待一切眾生,就叫釋
迦;能用清淨平等覺對待一切人事物,就叫阿彌陀。所以叫自性釋迦、自性彌陀,是性德
裡頭名稱。常常念,念明白、覺悟了,把自己的慈悲心、平等覺念出來,這就叫證果。佛
告訴我們,你圓圓滿滿一切具足,不要向外求。向外求是業,是你自己造作的。教理行果
遍一切法,佛法讓我們覺悟,修正錯誤迷惑顛倒,回歸自性本有的教理行果,這是修行。
五、只要懂得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任何一法都是佛法
  「精進」,精進是勤奮,不能懈怠。精是精純的意思,「無惡雜故。進謂升進(提升
),不懈怠故」,能勤奮不懈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慈恩上生經疏》,慈恩是窺基大
師,他在《上生經疏》裡,《彌勒菩薩上生經》,說「精謂精純,無惡雜故。進謂升進,
不懈怠故」。「又踰者」,踰是超越、超過、超勝。「此二句總結上文。修行總括以上種
種妙行」,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就是種種妙行,每個法門都能證無上道。因為每個
法門都要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是總原則。你要不放下,這不是佛法。
  佛法教你得定,一門深入是戒,唯有一門容易得定,得定之後能開智慧。我們求的是
開悟、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只要你專一,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統統見性。所以哪一
法不是佛法,只要懂得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任何一法都是佛法。不能放下妄想分別
執著,《無量壽經》、《華嚴》、《法華》也不是佛法。你得不到定,你不能開悟。最後
,「如是諸行悉皆精勤升進,故云修行精進。法藏比丘之德行,無人能及」,沒有人能比
得上,所以說「無能踰者」。
==
自性釋迦、自性彌陀,是性德裡頭名稱。
常常念,念明白、覺悟了,把自己的慈悲心、平等覺念出來,這就叫證果。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0-04-18 00:1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4-18 21:46: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20-04-19 22:22: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