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關於藏傳、大乘跟小乘

作者: chen5566 (文心)   2019-12-18 01:01:29
※ 引述《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之銘言:
: ※ 引述《chen5566 (文心)》之銘言:
: : 藏傳中的密教,實際上是印度教跟融合一部份的佛教,算是外道,在元朝跟清朝時被

: : 來的。
: : 阿姜查苦行僧的方式也不算是佛教的方式。
: 頭陀行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修行方法,例如大迦葉就是以修頭陀行而出名。
釋迦佛教的苦行跟外道的苦行意義是不同的。
: : 大乘與小乘的差別應該只有僧團的修行方式跟戒律的差別而已。
: 真正的佛只會說真話不會說假話,真正的佛說法不會自相矛盾,
大乘哪一點說假話?
就是阿含經也有很多矛盾之處啊!
: 上座部佛教不承認「小乘」「大乘」「密乘」這些說法。
上部佛教也不代表什麼!看看那些迫害羅興亞等民族的佛教徒!
: : 在中國、日本方,因社會環境的關係,出家與乞食非常不易,所以更改了一些規則戒

: : 樣。
: : 兩者也都有菩薩道,在原始佛教中也有文殊、普賢菩薩啊!
: 上座部佛教沒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這類宗教信仰。
每個佛教派別都有自己的見解,上座部不能代表整個佛教。
: : 菩薩與佛的差別就像碩士與博士一樣。
: : 十地菩薩則是已修完博士學分,只需交論文跟口試就可以升格為佛(博士)。
: : 阿羅漢就是大學畢業生。
: : 辟支佛是從業界學徒,白手累積經驗及經歷來的。
: 真正佛經說明辟支佛、阿羅漢弟子和佛的解脫「無有差別」不需要再繼續成佛
辟支佛、阿羅漢弟子想繼續修成佛不行嗎?
釋迦佛不只是個人的解脫,而是有要幫助眾生成佛、救拔苦難的大願在的。
佛需要的是更高的福慧功德,和只求個人解脫的阿羅漢是不同的。
你說的“真正佛經”是哪一部?
南傳的阿含經是西元五百年才成書的,
而大般涅槃經、法華經的成書時間都還早於阿含經!
口傳五百年有沒有疏漏你知道了?
: http://tripitaka.cbeta.org/T01n0026_036
: 中阿含經卷第三十六
: (一四五)梵志品瞿默目揵連經第四(第三念誦)
: 尊者阿難答曰:「目揵連!若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解脫,及慧解脫、阿羅訶解脫,此

: 解脫無有差別,亦無勝如。」
: 佛、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已經用智慧斷除貪嗔痴走到了佛教的最終目的「涅槃」,
: 漢傳佛教中阿含經清楚說明了佛、辟支佛、阿羅漢弟子的解脫「無有差別」,
: 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不需要再繼續成佛。
: http://tripitaka.cbeta.org/T01n0026_029
: (一二五)中阿含大品貧窮經第九
: 漏盡阿羅訶比丘已知滅盡,拔其根本,永無來生。
: 漢傳佛教的中阿含經清楚記載佛說辟支佛和阿羅漢弟子已經「永無來生」,
: 辟支佛和佛的阿羅漢弟子不會繼續輪迴在來生成佛。
: 真正的佛一定會幫助很多聲聞弟子覺悟證阿羅漢果,
: 要是所有眾生都成佛,誰來當佛的阿羅漢弟子?
: 上座部佛教的佛弟子是由自己自由選擇要成為佛、成為辟支佛或成為佛的阿羅漢弟子,
: 不管是佛、辟支佛、佛的阿羅漢弟子都已用智慧斷除所有煩惱不再輪迴
: 死後直接入無餘涅槃界。
: 佛的智慧和神通比辟支佛和阿羅漢弟子更高所需要的修行時間也更長,
: 成為阿羅漢弟子所需的修行時間比成為佛和成為辟支佛短,
: 因此大多數上座部佛教佛弟子不想成佛想要當佛的阿羅漢弟子早點消除貪瞋癡脫離輪迴

: 想未來成為辟支佛的上座部佛教佛弟子比較少,
: 想未來成為佛的上座部佛教佛弟子更少,只有極少數的上座部佛教佛弟子想成佛。
: http://dhamma.sutta.org/books/six_collection.htm
: 第一次結集時大迦葉提問,優婆離和阿難答題,五百阿羅漢共同認證巴利三藏的每一個

: 都正確無誤。
: 西元1954年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印度、斯里蘭卡、越南、尼泊爾的上座部佛教

: 團推舉兩千五百個精通三藏的長老舉行第六次結集。
: 第六次結集時馬哈希提問,明昆答題,兩千五百阿羅漢共同認證巴利三藏、註釋、疏鈔

: 每一個字都正確無誤。
: 馬哈希尊者和明昆尊者開示說明辟支佛、阿羅漢弟子永無來生不會繼續輪迴在來生成佛
: http://www.nanchuanfofa.com/neiguanyaoyimahaxizunzhe/
: 上座部佛教馬哈希尊者在《內觀要義》開示:
: 阿羅漢再繼續這樣禪修有什麼好處呢?他可能成為辟支佛嗎?或正等覺者(佛)嗎?不

: 都不可能。他將是以阿羅漢的身分脫離輪迴,進入涅盤。阿羅漢不再有未斷或未鎮伏的

: 惱。一切的煩惱已斷除和鎮伏。因此,他沒有需要再作什麼,以斷除或鎮伏未斷或未平

: 的煩惱。他已無需再改善任何戒德、定力與智慧。應當圓滿的一切戒德、定力與智慧都

: 圓滿。所以他無需再進行改善未盡完美的,或增加那已圓滿的。
: 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是真正釋迦牟尼佛的菩薩成佛之道
: 為了說明真正的菩薩成佛之道,
: 明昆尊者特別把
: 上座部佛教巴利三藏和注釋中釋迦牟尼佛的菩薩成佛之道整理成《南傳菩薩道》,
: 有興趣了解真正菩薩成佛之道的人可以參考。
: http://www.dhammarain.org.tw/books/sou/sou-all.htm
: 上座部佛教明昆尊者在《南傳菩薩道》開示:
: 什麼是滅苦的涅槃?當四道智證悟了無為界(涅槃;其相為寂)時,所有一千五百個煩

: 都被根除及不會再生起。當證悟阿羅漢道後,阿羅漢就不會再有來生,死後五蘊都全部

: 滅,就好像熄滅的火一般。那無為界即是涅槃。
: 凡夫不能有如聖者一般清楚地明瞭涅槃的本質。若他們不清楚卻勉強要說或寫有關涅槃

: 情況,以讓他人明白,他們是可能會犯錯的。暫且別說涅槃,就只說他們從書中得知的

: 事,若他們想要當作親眼看過的來向人解說,他們也很可能會犯錯。由於凡夫不能有如

: 者一般看到涅槃的各層面,他們應該只以上述的解說法來向他人解說。
: 當那些還未如實知見涅槃的人在想像何為涅槃時,他們可能會以為涅槃是一個金剛不壞

: 城市或國家。當有部經把涅槃形容為安全的城市時,那只是一種形容法而已。涅槃並不

: 一個城市或國家。但還是有人相信涅槃是一個城市,而其居民的身心是沒有老病死的。

: 實上,佛陀、辟支佛和阿羅漢進入涅槃是指五蘊完全止息,死後不會再出生在任何一界

: 。(涅槃是道心和果心的目標,是一個究竟法。般涅槃則是五蘊或名色法完全止息,不

: 生起。)他們進入涅槃並非進入涅槃城。在究竟上是沒有涅槃城這個東西的。
: 當人們行善時,他們的導師會訓誡他們發願證悟涅槃。雖然他們照辦了,但一般上他們

: 不曉得涅槃的含意,所以他們對欲證悟涅槃並不熱心。因此,導師應該要他們發願解除

: 切痛苦,這樣信徒才能真正明白,而能夠熱誠與認真地發願。
作者: chen5566 (文心)   2019-12-18 01:10:00
https://i.imgur.com/vyQbeid.jpg上座部也有大般涅槃經喔
作者: armida (東岐明)   2019-12-18 15:37:00
您應該讀讀學術界的佛教史,才會知道經典來歷的真相。
作者: chen5566 (文心)   2019-12-18 18:2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