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淨空法師:為何有人認為求生彌勒淨土會退轉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8-05-30 19:49:20
法師說的不算錯但並不完整,因此對於所欲引導的觀點,並不能完全認同。
維摩詰經裡提出一個關於淨土的重要論據:心淨則土淨,淨穢在心不在土
基於此理,我可以認同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不及阿彌陀佛乃至十方諸佛的淨土莊嚴。但這跟你我這等眾生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一樣在維摩詰經,同樣心淨土淨的段落,世尊是如何開示的?建議多看幾遍
外在環境莊不莊嚴,跟我自己的內心狀態有關係。就算我跟佛並肩挨著站在一起,佛受用的境界就是跟我不一樣。
經說某某淨土如何如何莊嚴,那叫先以欲勾牽。說實話,再好的境界,功夫不到,就是四個字:關我x事
在這、在那,或是在其他地方,你的程度不會因為在哪裡而改變,而你的程度也決定了你受用的境界。即便說有佛、菩薩的願力加持,這種道理不會改變。
同樣的話再說一遍:如果因為彌勒菩薩與阿彌陀佛的差別而承許兜率淨土與極樂世界的差別;那麼也就等於同樣承許,即使同處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音菩薩跟各程度不同的往生者所受用的境界不可能一樣。
進一步的說,既然如此,那麼又有什麼理由認為在兜率淨土的某a,他所受用的境界一定比在極樂淨土的某b差呢?
再舉個例子:地獄的環境很糟糕,諸下惡人俱會一處,但地藏菩薩所受用一定比在人間的你我好,全球首富加起來也比不上。其理甚明
佛語心為宗,心才是真正決定的因素。佛法始終是在心上下功夫,而不是去追逐或攀比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不管用甚麼方法,把心顧好,才是最真實也最重要的。
黃葉止啼、空拳誑小兒之事沒有甚麼好爭的…
※ 引述《happiness0 (卍Namo Amitabha)》之銘言:
: 【分享】淨界法師法語
: *以下文字節錄自《淨心與淨土講記》淨界法師講述
: 諸位,可以看窺基大師的《阿彌陀經通贊疏》,他解釋極樂世界依報莊嚴,提出說明:彌勒
: 淨土跟阿彌陀佛淨土的差別,它們依報環境最大的差別是什麼呢?彌勒淨土是「業感緣起」
: ,那是修十善業所成就的,所以你到彌勒淨土你有放逸的可能性。嚴格來說彌勒淨土尚未達
: 到究竟淨土,唯佛有淨土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他還沒
: 有降生、還沒有成佛,所以彌勒淨土,我們的定義是:穢土中的淨土。因為有彌勒菩薩說法
: ,相對於諸天來說,那種放逸的境界,彌勒淨土好多了,因為他有彌勒菩薩說法。但是那裡
: 的國土,本身是個穢土,它是業感緣起,是眾生有漏業所感的。 極樂世界的本質不是業感
: 所成就的,那是阿彌陀佛願力成就而接引眾生往生的真實報土,不是業感緣起。所以希望大
: 家把彌勒淨土跟西方淨土做一個揀別;一個是純粹的淨土,是淨土中的淨土,是完全無漏的
: ;一個是穢土中的淨土;二者本質不同。
: *以下文字節錄自《佛說阿彌陀經導讀》淨界法師講述
: 丁二、菩薩眾
: 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
: 大菩薩。
: 前文講到聲聞眾,是屬於小乘的修學者,以下是講大乘的菩薩。「菩薩」翻成中文叫「覺有
: 情」;「摩訶薩」是質勝量廣的意思。我們一般人稱為「菩薩」,但是我們不能稱為「菩薩
: 摩訶薩」。當菩薩冠上「摩訶薩」時,表示他是一位「聖位」 的菩薩、或者說是「法身」
: 以上的菩薩,才有資格稱為「菩薩摩訶薩」。以下列出四位代表: 第一位「文殊師利法王
: 子」 :這位大家都知道,就是文殊菩薩。 第二位 「阿逸多菩薩」:「阿逸多」翻成中文
: 叫「慈氏」,就是彌勒菩薩的意思。彌勒菩薩也在現場聽法,有他特殊的意義。我們看經典
: ,彌勒菩薩的悲心很重,他也是一位出家菩薩,但是他跟居士的互動很頻繁。從經典記載來
: 看,佛陀講經,彌勒菩薩在座聽的,並不多;但是佛陀講《阿彌陀經》時,彌勒菩薩也在現
: 場。所以蓮池大師跟蕅益大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看法,這當中有一層的深義,怎麼說呢?蓮
: 池大師說:「彌勒既聞此經,龍華必說此經! 」
: 意思是說:彌勒菩薩在釋迦牟尼佛宣講淨土法門時,為什麼會突然蒞臨呢?因為他要得到這
: 個傳承,以後他的「龍華三會」一定會講這部經。釋迦牟尼佛說法講經三百餘會,我們身為
: 釋迦牟尼佛的弟子,覺得很光榮,他是一位很精進的佛陀。彌勒菩薩是講經三會,講三次經
: ;你要能覺悟,就覺悟;你要不覺悟,那也沒辦法。但是龍華三會,他一定會講《阿彌陀經
: 》的。所以你看本經的「經題」,我們前面講《佛說阿彌陀經》,這是玄奘大師的翻譯,事
: 實上在本經的「流通分」中,釋迦牟尼佛已經對本經,安立了一個經題,叫做《稱讚不可思
: 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是讚歎阿彌陀佛本願的功德,是一切諸佛所弘傳、護念的
: 法門,所以這個淨土法門等於是十方諸佛,所共同流通的法門。你看有些佛出世講《法華經
: 》、《楞嚴經》,有些佛不講,但是淨土法門祂們一定會講,所以彌勒菩薩的蒞臨,有「法
: 門流通後世」的一個真實含義。
: 壬二、徵釋略顯
: (前略)
: 身為阿彌陀佛,他的咒願力,變現這麼多鳥類,這個極樂國土當然是不可思議,不要說八地
: 菩薩,祂是佛陀!我們要知道,極樂國土不是「業力」所感,我們再三強調──這是「阿彌
: 陀佛的法身」所變現!
: 我再說明一次: 我們這次講解這部經,主要參考的註解有三個:一、整個義理、架構主要
: 是根據蕅益大師;二、在消文這部分,我們參考蓮池大師的《阿彌陀經疏鈔》,另外是窺基
: 大師的《阿彌陀經通贊疏》。因為窺基大師的註解,有些部分有他的特色,他有列出「彌勒
: 淨土」跟「西方淨土」的十種差別,我們不詳細說明,只講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淨」跟
: 「穢」的差別。就是清淨跟污穢的差別。窺基大師說國土有三種:
: 第一種是「穢土」 :我們現在所生長的環境,就是屬於穢土,福報大的人放逸,福報小的
: 人痛苦。痛苦的人,等到痛苦受完之後,他福報變大了,換成他放逸,就這樣不斷的輪迴,
: 這個叫做「穢土」。
: 第二種是「穢土中的淨土」 :這是講「彌勒淨土」 ,其實它的本質是個穢土,因為它是業
: 力所感。如果你生到兜率天去,你看到宮殿、樓閣、鳥類,肯定你不會生起念佛、念法、念
: 僧之心,你一定是心隨境轉。為什麼呢?因為那裡的果報體是業力所感的,業力所感我們說
: 是二分法、對立的嘛!你不是產生厭惡、就是產生貪愛,二種情況而已,不是「貪」就是「
: 瞋」。 那麼「彌勒淨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因為在諸天當中,有「彌勒菩薩」在那個
: 地方說法。既然有菩薩說法,就能夠使令眾生生起正念;但是,一旦離開了彌勒菩薩說法的
: 地方,到法堂外面去,你就放逸了,因為它不是真正的淨土,所以叫做「穢土中的淨土」。
: 就是說:它的本質是穢土,是有漏善業所感的一種穢土,因為有彌勒菩薩的住世、說法,所
: 以才叫做淨土,是穢土中的淨土。
: 第三種是 「純淨土」:古德說:「三賢十地居果報,唯佛一人生淨土。」三賢十地的菩薩
: 不能講「淨土」,菩薩叫做「莊嚴淨土」,菩薩怎麼可以說是淨土呢!你現在是在積集資糧
: ,準備要成就你未來的淨土而已,所以叫做「莊嚴淨土」。世間上只有一個人生淨土,那就
: 是『佛』 ,唯佛一人生淨土。所以經文說:『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
: 就是說明它是一個 「純淨土」。
: 國土有三種:第一個是穢土;第二個是穢土中的淨土;第三個是純淨土,西方淨土是「純淨
: 土」。你到極樂世界去,所有的果報,沒有一個是業力所感的,全都是阿彌陀佛清淨法身所
: 變現的,這一點大家要清楚!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8-05-30 21:26:00
其實有種快餓死的窮光蛋在討論巴菲特跟比爾蓋茲賺錢的方法哪個好的感覺...-.-凡人一世,是有多久,人命在呼吸之間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05-30 21:44:00
去的了的話,那裡都好。下輩子會不會墮入三惡道,還說不準咧。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8-05-30 21:59:00
能去得了淨土,不管是哪個,應該都暫時晃出六道,很難得了至於佛說法或是一生補處菩薩說法,對還在六道裡打混的,都夠補?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18-05-31 01:26:00
我也覺得很誇張,一天到晚在這個不好那個好....到底五戒十善做到什麼???這不是更應該被強調??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8-05-31 04:16:00
是啊,個人是覺得想往生哪個淨土看個人因緣,0到1的距離跟1到1000的距離哪個遠...-.-阿彌陀佛淨土再好,沒去成也就沒去成人道的五戒十善基礎到哪裡問題比較大,雖說是仰仗佛力,但是自心做不做的到跟阿彌陀佛宏願相應?唸佛是個善巧,中間發生了啥事還有點複雜,要不先往生的是唸佛機嗎?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唸佛機有在動的時候都在唸佛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