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疏節錄9(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1-30 13:25:11
(續:疏【若具足懺。應須善達逆順十心。謂先識十種順生死心以為所治。】)
這十種,第一個:
  疏【一妄計人我。起於身見。】
  諸位想想,這個觀念誰沒有?這是「人我見」,有「我」,我們總執著這個身,有你
、有他,在這個裡頭起了分別執著。把這個身當作我,這叫『身見』,這個見是成見,這
個成見非常之深,很不容易打破。執著這個東西叫身,這就完了,生生世世永遠搞六道輪
迴。修行,初果證不到。實在說我們是無量劫來多生多劫都在修行,修行為什麼沒有成就
?就是「身見」沒有破,自始至終執著這個身體是我。如果這一生當中這個見解還不能突
破的話,來生還繼續搞六道;假如這個見解打破了,那就恭喜你,你證得小乘初果了。證
得初果就位不退,決定不會退到凡夫,所以初果叫「入流」,入聖人之流,你從此以後不
是凡夫了。我們從這個地方也明白了,凡夫跟聖人的分界線就是「我見」。
  聖人決定不執著這個身體是我,那身體不是我是什麼?身體是我所,我所有的,不是
我。好像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不是我,所以衣服丟掉沒關係,「我」沒丟掉,這是我
所有的。身是我所有的,身不是我;身要是我,身死了,我就死了,還投什麼胎?就沒有
了。可見得人死了之後,身丟掉了,「我」又投胎去了,他又去找一個身,投胎去了。所
以一定要明瞭身不是我,身是我所。這個觀念換過來,你對於生死沒有恐怖了,為什麼?
生死等於脫件衣服、換一件衣服一樣,你脫衣服、換衣服沒有感覺到痛苦,為什麼?你了
解事實真相。三界六道裡頭捨身受身就是換衣服,人老了就是這件衣服穿舊了,舊的不要
了,再換個新的,哪有那麼痛苦!痛苦是忘掉了,把衣服當作我,你說糟不糟糕!那個問
題就嚴重了,所以他生死有恐懼、有苦惱,從這兒來的,所以要曉得身體不是我。「妄計
人我,起於身見」,這是第一個錯誤的觀念,這個觀念害得我們生生世世修行不能證果。
第二:
  疏【二內具煩惱。外遇惡緣。我心增盛。】
  這個「我」的成見不但沒有減低,一天比一天增長,為什麼增長?裡面有貪瞋痴,我
貪、我瞋,都有個「我」,這個麻煩。外面有一些緣在那裡誘惑你,都是幫助你加強、增
長你的我執,就是對這個身體起了我見的執著,搞這個東西。第三:
  疏【三內外既具。滅善心事。不喜他善。】
  嫉妒從這裡生了,看到別人做善事心裡就不痛快,嫉妒障礙。嫉妒從哪來的?你從這
裡看看就曉得了,嫉妒是與生俱來的,是從我執裡面生的。「我」,就不希望別人超過我
,不喜歡別人比我更好,見到別人有好的總要想方設法去阻礙、去障礙他,障礙不了心裡
也不痛快,這生煩惱。第四:
  疏【四縱恣三業。無惡不為。】
  『三業』是身口意,身口意這三業造作一切的惡業。『縱』是放縱,『恣』是恣意,
我們一般講隨心所欲造作惡業。這個惡業,總而言之是損人利己,這個惡業就嚴重了。他
不知道事實真相,不曉得後來果報之痛,他不曉得,只看到眼前,沒有看到未來。第五:
  疏【五事雖不廣。惡心遍布。】
  前面講這個惡心是遍布虛空法界,非常可怕。
  疏【六惡心相續。晝夜不斷。】
  連晚上睡覺作夢還在幹損人利己之事,你說這有什麼法子!
  疏【七覆諱過失。不欲人知。】
  自己做了許多的罪過,隱瞞不讓人知道。自己做一點小善要極力的宣揚,自己做的惡
事是隱瞞得非常嚴密。這種人,善的馬上就報掉了,惡的在那裡累積,累積到最後來做總
報,那個報得就很慘,這就是愚痴、迷惑。第八:
  疏【八虜扈抵突。不畏惡道。】
  『虜』是傲慢的意思,『扈』就是跋扈,這兩個字合起來講就是對一切人、一切事一
絲毫恭敬心都沒有,我們常講「大不敬」就是這個意思。侵犯別人,掠奪別人,完全沒有
一絲毫的敬意。『抵突』就是抗拒、排斥。『不畏惡道』,為什麼「不畏惡道」?他不相
信因果報應,所以他能夠隨心所欲的造作惡業。
  疏【九無慚無愧。不懼凡聖。】
  『慚』是自覺,『愧』是別人責備,慚愧也就是我們古人講的良心。所謂是良心發現
,自己造的惡業自己不安,那就是慚。愧是什麼?自己造作惡業怕別人批評,別人批評覺
得很難為情,這叫愧。「無慚無愧」就是講這個人沒有良心,也不怕別人罵他,造一切惡
業不怕社會輿論,完全不在乎。『不懼凡聖』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不在乎輿論。第十:
  疏【十撥無因果。作一闡提。】
  『一闡提』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沒有善根的人。他完全不相信因果報應,這個人
一點善根都沒有。所以這個十類實在講,有個一條、兩條就決定是生死輪迴。既然在六道
裡面,決定是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時間短,頭出頭沒。這是十種順生死心,就是六道
輪迴裡面的業因,你造作這個就決定是搞六道輪迴。下面是:
  疏【次起十種逆生死心。從後翻破。一明信因果。二自愧剋責。三怖畏惡道。四不覆
瑕玼。五斷相續心。六發菩提心。七修功補過。八守護正法。九念十方佛。十觀罪性空。

  這十種逆生死心完全對治前面十種,它的順序是第一個對前面的第十。第一個是『明
信因果』,對治『撥無因果』。第二個『自愧剋責』,就是有慚愧心,對治第九「無慚無
愧」,這是翻過來,來對治。明是明瞭、明白,對於理、事,道理、事實真相都明白了,
因緣果報當然深信不疑。作善一定得善果,作惡必定得惡報。假如我們把這個道理、事實
搞清楚,真的明白了,古德常說的自求多福,你自己就會求了,不必別人教,自己就會了
。我要多福,我多做善因、多做好事,後來的果報一定殊勝。做好事要緊!做好事要把握
機會,好事情那個機會失掉了,想做機緣沒有了。譬如你現在有錢,有錢正好做好事,等
到將來錢都花掉,都丟掉了,想再做好事已經沒錢了,機會失掉了,這是從自己說。從外
面境界說,現在有個大好的因緣,真正的福田你遇到了,你在這裡種福,那個福報很大;
再過幾年,這個機緣失掉了,想種福種錯了地方。
  諸位都知道,佛勸我們在佛門當中種福,果報第一殊勝。可是佛門裡面,就像了凡居
士說的一樣,有真的、有假的,有偏有圓,有大有小,這裡頭很複雜。佛在《楞嚴》上告
訴我們,我們這個時代,佛門裡面「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邪師住持的道場,你到那裡
去種福那就種錯了。末法時期邪師多,正法少,你要有能力去辨別,你這個種子才不會種
錯地方,那個果報完全不同。所以一定要明因識果,要認識得很清楚。
  第二,自己一定要有慚愧心。你看印光大師一生自己常稱「常慚愧僧」,慚愧二字一
刻都不離。這就是講把良心端在外面,無論做什麼事情,要憑良心,唯恐自己做錯事情受
別人的批評,所以他自己的警覺性非常之高。此地講的「自愧剋責」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有
高度的警覺心,能夠斷惡修善。
  第三,『怖畏惡道』。三惡道,佛在經論裡面說得很多,確實是非常恐怖,所受的苦
難,諸位多念《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曉得。《地藏菩薩本願經》說惡道裡面的狀況是略說
,細說說不盡。而且時間非常之長,墮惡道容易,出來太難了,這是一定要知道的。《楞
嚴經》裡面講輪迴的狀況講得特別詳細,講七道,通常我們講六道,七道是加上神仙(仙
人),所以總共講七道。講七道,單單講地獄這一道就佔全部經文的二分之一。為什麼把
地獄道說得這麼詳細?那就是警告我們,地獄決定不能去。可是地獄很容易去,去了之後
想出來就太難了。這是常常要有「怖畏惡道」之心。
  實在講,不但三惡道恐怖可怕,真正覺悟的人明白六道輪迴可怕。認清了六道輪迴之
可怕,我們就會下定決心,這一生當中一定要超越。我們有能力超越嗎?幸虧遇到淨土法
門,這個法門決定能超越;其他法門,各人根性不相同,若不是上根利智就非常困難。淨
宗法門,下下根人都行,只要以清淨心,前面講的「清淨三業」信、願、持名,沒有一個
不往生的。我們在最近遇到幾位念佛往生的,從瑞相看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假。臨終的時
候告訴大家,西方三聖來接引他,這就是決定往生,這一點都不假。臨終的時候神智清楚
,一點都不迷惑,告訴家人佛來接引他,他跟佛走了。這幾位念佛的時間都不長,都不到
一年的時間,有這麼好的瑞相,這就說明這個法門真的像古德所說的「萬修萬人去」。
  第四『不覆瑕玼』,自己的過失絕不隱藏,常常能夠發露懺悔。發露就是常常說給別
人聽,我做了些什麼過失,不要怕難為情,使我們的惡業現前就報掉,這是聰明人,這是
真正有智慧的人。自己做的好事不要到處告訴人,告訴人,這個讚歎你一句,那個恭惟你
一句,你的善果報掉了。所以自己做的善事不要說,最好也不要放在心裡,把它忘掉,這
最好,以後善果就不可思議。一切惡行、過失要常常記住,改過自新,後不再作,這是真
正修行,就『斷相續心』,「斷相續心」就是剛才講的後不再造。第六,『發菩提心』。
菩提是覺悟,真正的覺悟是覺悟三界苦,六道不可留。彌陀悲願接引娑婆眾生,下定決心
「我一定要去」,這就是大菩提心,這不但是真正覺悟,是徹底覺悟。第七『修功補過』
,「功」是功德,也就是常講的積功累德,彌補我們這一生、過去生生世世的過失。所謂
善是真正利益眾生的,這是善,真正幫助佛法弘揚光大的是善。這裡面正邪真假要辨別,
是正法,是真正的佛法,我們全心全力去修學,幫助它推廣發揚光大,要在這上面去努力

  第八『守護正法』。這一句必須先從本身做起,也就是說怎樣守住自己的正念,這是
最重要的。念佛人的正念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念佛人常常念念,念走了樣子,念到別
的東西去了。念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會想到別的事情去,以後把阿彌陀佛都忘掉了
。一天不曉得多少時間,不知不覺的阿彌陀佛沒有了,這叫失念,這個念頭失掉了。這個
要提醒,常常提醒自己。所以現在我常勸同修用隨身聽,作用在哪裡?在提醒自己,怕把
這句佛號忘失掉了,用這個方法幫助自己守護這個正念。我教給同修們修的「十念法」也
是守護正法,時間隔得很短,一天要修九次,一次時間只要一分鐘。時間雖然短,但決定
是淨念,這十句佛號裡面沒有妄想、沒有雜念,真的是淨念相繼。時間短,每隔一段時間
又修一次,一天修九次,對於現代工作繁忙的人,這是一種很好的修行方法。我們把這些
方法介紹給別人,勸導別人來修學,這也是守護正法,希望修行這個正法的人愈來愈多。
  凡是佛所說的法,哪一法不正?皆是正法。但是諸位要曉得,如果這個法門不契機,
法是正的,對這個人來講不是正法,契理契機那才叫正法。我們綜觀這個時代,最契一切
眾生根機的無過於念佛法門。我們修學這個法門、介紹這個法門、推廣這個法門,那就是
在這一個時代我們真正守護了正法,我們提倡一門深入。今天的社會,不是地區的,是全
世界的,災難好像就在眼前,如何來挽救?印光老法師的話:「吃素、戒殺、念佛」,你
看他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裡面教給我們六個字。人人都明白,人人都能夠依教奉行,縱然
不能將災難免除,我們深深相信一定能把災難化小,大災難化成小災難,這是一定可能的
。要大家都幹,要認真的去勸勉,修學的人愈多,功德就愈大,力量就愈大。
  第九『念十方佛』。諸位一定要明瞭,「十方佛」是什麼意思,此地所講的十方佛跟
《彌陀經》上講的諸佛意思相同。諸佛就是指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諸佛,那麼此地的
十方佛也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十方佛。從什麼地方證明?《無量壽經》、《阿彌
陀經》都可以做證明。《彌陀經》,大家念得很熟,《彌陀經》後面六方佛讚就是證明。
鳩摩羅什大師翻的是六方,玄奘大師翻的是十方,十方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
佛的,一切諸佛都念阿彌陀佛。所以,世尊在《無量壽經》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說他是
「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此地教你念十方佛,就是念阿彌陀佛,念一尊阿彌陀佛,
十方一切諸佛統統都念到,一尊都沒漏掉,這一定要曉得。
  前面九條都是事,末後一條是理,『觀罪性空』,了不可得。可是諸位要知道,你必
須心完全清淨了,身心世界俱不可得,到一念不生,才是這個境界。千萬不要錯會了意思
,既然「觀罪性空」,多造一點罪沒關係。那將來受的果報就很慘!我空、人空、法空,
罪性亦空,「我」還有,罪就真有,決定不空;一定要人法俱空,那罪當然是空的。要是
執著我也有,人也有,統統都有,換句話說,無始劫造的罪業是統統都有,一樣也不空。
好,我們回過頭來看經文末後一段總結無盡,在第十九面最後一句。
  經【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
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
  這是一個認識,是我們所講的宇宙觀與人生觀,要了解這個真相。剛才說過,懺悔是
佛門所有一切修行法門裡面的總綱領,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歸納起來就是一個懺悔。
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都不能離開,等覺菩薩要不修,最後一品生相無明就斷不了。所以懺
悔法是沒有止境的。
  經【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要有這個認識,要有這個毅力、恆心、長遠心,認真努力去修學,這樣我們才能真正
得到佛法當中所說的種種功德利益。為什麼?業障消除了,福慧就現前。福慧是自性裡面
本有的性德,性德所以不顯,就是罪障障礙了。所以罪障懺除,性德自然就顯露出來,無
量的智慧、才藝、德能統統都恢復了。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
懺悔是佛門所有一切修行法門裡面的總綱領,
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歸納起來就是一個懺悔。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都不能離開
一切惡行、過失要常常記住,改過自新,後不再作,這是真正修行,就『斷相續心』
印光老法師的話:「吃素、戒殺、念佛」
為什麼「十種逆生死心」要從後翻破,從第十條「順生死心」往前破?
因為「十種逆生死心」就是在告訴我們修行的次第、方法。
「一明信因果。二自愧剋責。三怖畏惡道。四不覆瑕玼。五斷相續心。」這是「斷惡」;
「六發菩提心。七修功補過。八守護正法。九念十方佛。十觀罪性空。」這是「修善」。
等到「觀罪性空」時,最根深蒂固的第一順生死心大魔王:「身見」,也就破了。
也就是想破身見、破六道輪迴這關,應該從「明信因果」一路往上老實修。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1-30 14:3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1-30 16:20: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1-30 16:2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opm (活著堆好積木)   2018-01-30 17:12:00
痛跟苦也許有點差?印象裡有高僧修為已到,雖有病痛,不覺苦肉身這個殼可不是普通的衣服,連結密切的很,就不苦,剝離時全無痛感也難能吧...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1-30 18:06:00
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1-30 22:5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1-31 00:0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gg889g8 (凰)   2018-01-31 02:3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8-02-01 07:52: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