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黃念祖老居士:淨修捷要報恩談(22)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7-12-06 16:49:43
第十五拜
「一心觀禮,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不但道心純熟,
且可福慧增長,臨命終時,聖眾現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接引往生極樂世界,七寶池
中,華開得見,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卍 一心觀禮,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
第十五條,「萬德洪名,能滅眾罪。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這個名號是萬
德所莊嚴的,所以稱為「萬德洪名」啊。「名具萬德」,這個名字裡頭就具有了萬德。名
字也可以「召喚萬德」,所以名具萬德,名召萬德。你叫誰的名字嘛,叫誰就誰來嘛。這
個名字是萬德所成的,裡頭包括萬德,所以叫這個名字,你就把萬德都叫來了。
所以就是說,你念佛就全攝佛的功德成自己的功德,這是蕅益大師的話,這話好啊!
你念佛的時候兒,這一句佛號,也是蕅益大師說的呀,就是釋迦牟尼佛所得的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的法呀,就全給我們了。這就全攝佛的功德成自功德,阿彌陀佛的功德,你念這
一句話,就把阿彌陀佛的功德全變成你自己的功德了,所以這一句功效有這麼大呀!「能
滅眾罪」,各種罪都可以消滅呀。
「果能一向專念」,你果然能夠一向專念,「一向專念」這裡頭提出來了,這「一向
專念」是個重要的、修持的關鍵。一個是《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不管你是上輩、
中輩、下輩,共同的都需要的一個條件是什麼呢?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
,就是我一向就是如此,就是一貫的;「專念」,是專一的念,不是什麼都念,不是很雜
呀;或者我雖然念的是佛號,可是心裡總不安,總是想將來我有機會學點別的我才滿意呀
,這都不夠專哪,(要)真正的「專念」哪!你果然能夠「一向專念」,它不問你是不是
達到「一心」了,這個就跟《阿彌陀經》不同在這兒。《阿彌陀經》是打一個突擊,剋期
取證,規定一個時期之內,專心的修,修到如果能夠達到了「事一心」或「理一心」,這
樣兒,最後一定能往生,這是一個解釋。
那麼,再進一步,就是比這個還可以放鬆一點,就是「一向」、「一心不亂,專持名
號」,不需要達到「事一心、理一心」;達到「事一心、理一心」你當然是好啊,那就可
以你生到了方便有餘土啊,可以生到實報莊嚴土啊。不過咱們一般的都是到凡聖同居土,
那不需要達到「事一心,理一心」。你只要一心不亂的,不是想這想那的,很亂七八糟的
這麼念,是一心不亂的,清清淨淨的、一心一意的在這兒念。所以玄奘翻譯的就是「繫念
名號」,心就在這兒,就這麼念這個名號。
所以《無量壽經》也是「一向專念」,就是一貫的,就是專念哪。也就是說,你不問
自己能否達到「一心不亂」,(達到)還是達不到,都可以往生。因為我們只要求能生到
「凡聖同居土」,就已經是很了不起了,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如果你能夠念到「事一心
、理一心」,那更好了!所以(對於)往生有很多人誤解了,以為「念不到一心不亂就不
能往生」,這個是一個理解不深。所以夏老師說:「念不到一心不亂,一樣可以往生;不
一向專念,他不能往生啊。」就大體的、一般的情況(來)說就是這樣,因為你必須要一
定的修持嘛,一定的念哪,結這個淨緣哪。
卍 不但道心純熟,且可福慧增長
而且這個「念」,不光是臨終佛來接引,「果能一向專念,自然垢障消除」,我這個
心中的污垢啊、障礙啊,都可以消除啊。「不但道心純熟」,不僅僅是我這個道心的純熟

為什麼要教「一向專念」?就是因為你要消除這一切障礙嘛。你在要往生之前,你這
個路上到處都是路障,給你安排了很多路障,你走不過去呀!安排了過去那個堵塞那個坦
克車,安排了種種路障,它也開不進來了,軍車啊!所以要把它(消除),(這都是)障
礙呀。你多念就消除障礙;那不但是消除障礙,而且可以使你的「道心純熟」,你向道之
心才純熟嘛。
我們修持就只是兩件事情,兩件事情其實說是一件事情,就是要「生處熟,熟處生」
。我們一個生的地方,一個熟的地方。我們熟是什麼呀?貪瞋痴哪,為我打算哪,這一些
熟極了;打妄想啊,從來沒有說,我現在要整頓安排一點時間我來打妄想,自然就是妄想
;那個貪心、瞋心、痴心你壓還壓不住,那熟極了!這種「向道的心」,我要來念佛,我
要來做功德,來助人,利他,這些心是「生」。沒有那些各種貪欲呀,那個心那麼熟,(
那麼)自然而然哪;(沒有)那個心那麼真,一切都可以不管了,連命都可以不管哪。所
以一個是生的,一個是熟的。
修行就是要轉變,把這個「生處變熟,熟處變生」。要把我們這個道心哪、菩提心哪
,這些種種啊,慈悲心哪,要念佛呀,要持戒呀,變成很熟啊。而這些個世間,這些功名
富貴、妻兒子女,一切一切大家所熟的東西,我們要變成生疏。這是一個轉換哪!
所以就是說,你要欣仰極樂世界呀,要去修道啊;厭離這個娑婆,對於娑婆世界這一
些東西,不是我喜歡的嘛,這也就是「熟處變生」啊,不然這正是我所貪戀的。所以念佛
可以使得你「道心純熟」,生的地方變熟了,而且可以你的福和慧都增長啊。我們這個福
還不僅僅說的世間的這些享受,出世間也要福。出世間福很重要,你要想親近善知識,你
(要)有這個機緣。有的是你沒有這個福報,今天有道場,就是參加不了;參加了之後你
生病,別人都在那兒很好的聽,你在那兒牙疼,許多障礙啊。
曾經王上師在這兒的時候,對門住的那個(鄰居)姓郝,這個郝居士人好極了;(郝
居士)他後來就有了經驗了,他有一次介紹人來見王上師,怎麼也不成,總是說好了,到
時候不行。後來他總結了經驗,他要介紹一個人,他先替這個人念多少多少遍的《金剛薩
埵百字明》,消除障礙;這麼做了之後,就是成功了,到時候他可以來。
這個「障」字很厲害,大家有的時候是怕受罪,怕什麼的,有的時候它不一定只是罪
,它是增加障。增加這個「障」也是不得了,你不修持還好,一修持到處是干擾,阻止你
修持。你剛剛說,我這個裡頭要多念一點,他偏偏單位上馬上給你下達一個任務,叫你趕
個什麼東西,你計劃落空了,這都是障礙。你要是很好的用功,有福報嘛,出世間福,所
以你所需要的書就能得到,你要請的佛像就能請得到,好多很好的、種種的,大家都是遇
見善知識,都能遇見善友,獲得親眷的菩提眷屬,這都是福報啊。你這一個人念佛,全家
給你反對,你這個就是障礙。這種情形很多啊!丈夫生氣把她佛像扔出來,丟到好遠去,
是不是啊,要打架打不贏啊。所以菩提眷屬,大家都知道是很可貴的事情,都是屬於「福
」。
出世間福也要啊,「慧」更重要了嘛。我們這裡說關鍵是「慧」,你要恢復你的法身
,得到解脫你這個煩惱,都是要靠般若啊。你老念佛,你福慧自然可以增長啊。
卍 臨命終時,聖眾現前
更重要的是臨命終時,所以這個「一向專念」意思就是你「信願持名」。在前頭信哪
、願哪都提過了,實際上已經暗攝在裡頭了。你只要能「一向專念」的人,他也就從信願
出發的嘛。那麼,這樣在他臨命終的時候……這個往生不是你自己的力量啊!尤其是在臨
終的時候,不是(平常)念佛的時候,這個時候「四大分離」,非常痛苦;心也是,心力
(是)極微弱的時候;這個時候要是能念哪,不是你平常鍛煉的成了如此。
所以很多人都以為我要鍛煉到這一步,那就不是易行道了!是你能夠達到這個佛來接
引的條件!佛來接引,也就是我常常說:現在,比方說一般是五百分考取這些大學,我這
個學校二百分就考取,這個可以;你如果零分就考取,這個不可能。極樂世界這個學校就
是二百分能考取,而取了之後,沒有降級,沒有留班,各個是愛因斯坦的水平的畢業生,
都要成佛嘛,是這麼一個特殊的學校。
但是你這二百分還是得要的嘛,所以你要達到佛這個願力,來接引你呀,就是說你果
然是信哪、願哪,願意往生啊。你在願裡頭,你願意來,而且你還是在念佛,一向是如此
。一向是如此,所以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佛就和許多大菩薩和許多聖眾和你有緣的,所以
很多人這都證明了,很多人在往生的時候看見自己家裡頭過去已經死過的人跟著佛一塊兒
來接了,大家來迎接,現在臨終人的面前。
卍 慈悲加佑,令心不亂
是「慈悲加佑,令心不亂」哪!所以《阿彌陀經》兩種譯本,一種是鳩摩羅什的,一
種是玄奘的。這兩句話是在玄奘法師的譯本裡頭,在臨終的時候兒。所以玄奘法師為什麼
他要再翻譯一遍哪?都是有原因,這種大德時間都是寶貴的。鳩摩羅什法師的翻譯本,大
家都願意念,念《秦譯本》。玄奘大師,大家知道他翻譯得準確、翻譯得好,也沒有誰肯
念,它就是繞口啊。但是他還是要翻哪,重要的就是加上了「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是
佛的慈悲力來庇護你、來加持你,「令心不亂」!
這個「令」字的分量很重,叫你的心,叫這個臨終人的心,是叫它不亂,命令它不亂
;這個「令」,它不一定是命令,就是使得它。還有的經上說,佛在這時候入一個特殊的
三昧,而且讓這個亡者也入另一種三昧。這個亡者這個時候於佛的加持入在三昧之中,因
此他就能念了。
所以這個是靠什麼?靠「他力」。往生法門、淨土法門是「他力門」哪。要說你不相
信「他力」,只相信「自力」,這個就不夠啊。他力是彌陀的願力呀,所以彌陀稱為「大
願之王」啊,「佛中之王」啊!他這個願力特別殊勝。你只要有一定的這種「信願持名」
,願意往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些條件符合了,在你這個最後的時候,佛就現
在你前,大眾現在你前,以佛的力量(接引往生)。
這個說得簡單一點,別的經上是說,佛,我這個《大經解》上都有,佛以這種三昧的
力量,使得你也入三昧,這時候自然正念分明、能跟著念,那就隨著佛往生了。
卍 接引往生極樂世界
是「接引往生」,所以阿彌陀佛稱為「接引佛」。我們修行者需要「發菩提心、一向
專念」,得到的果實就是「蒙佛接引」,蒙佛接引而得往生,靠佛力。所以「接引佛」,
是一個手捧著蓮花,一個手是這麼垂著的。這個蓮花就是你這個亡者所要坐的蓮花,給你
送來了。這個手就是接引的,表示接你,佛的威力加被使你能去。
卍 七寶池中,華開得見,阿彌陀佛
「往生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華開得見阿彌陀佛」。所以一到極樂世界就不是父母所
生之身了,就在蓮花之中「自然化生」,自然變化出來,就不是我們這種血肉的身體了,
所以叫「蓮花化生」。就是一生之後,大家都是三十二種大丈夫相。
這個就是說明,上面談了很多很多道理,這就是具體的地方了。這一切都不二。阿彌
陀佛,也確實大家都共同見到了極樂世界,見到了阿彌陀佛。我們開始念佛就是開始的覺
悟,這個覺悟與本覺相合,就直趨究竟。那麼,具體那就需要你「一向專念」,在臨終就
得到接引哪、往生啊。
所以一個教,它一方面要跟你說明,這是必然有一個道理在嘛,至理存焉嘛,這是符
合真理的,你能夠接受。不是像烏煙瘴氣的動物,它是最高的、最奧妙的、最清楚的,最
正確的嘛。但是還不光是它正確什麼的就好啊,你還要能做得到啊!要做得到,得怎麼做
啊?所以(念佛法門)它這個很全哪,這是做得到的嘛。你「一向專念」,我下定決心,
從現在起,我就(是)供(的)佛像也請來了,開始很好,我就供上佛;供上佛,我就從
很小的一個定課開始,我天天就念。
他們這個小孩兒都在念,有的在中學時代,他現在上大學了,這是一個。他中學時代
轉換,一天他就是念到八萬,念下來了。念後來就轉變了,現在功課很順。(念公講到此
處轉頭問身邊的一個人,鏡頭雖未顯示她的面孔,但是可以聽到十分稚嫩的聲音。念公問
說:)「你今天念了多少了?」(那個稚嫩的聲音回答說:)「今天念了一萬一千。」(
念公重複了這一句:)「念了一萬一千。」(然後繼續說到,)所以大家都是要「發菩提
心,一向專念」。將來就是一個佛化的家庭,菩提眷屬,大家一致。
==
你只要一心不亂的,不是想這想那的,很亂七八糟的這麼念,是一心不亂的,
清清淨淨的、一心一意的在這兒念。
所以玄奘翻譯的就是「繫念名號」,心就在這兒,就這麼念這個名號。
這一拜主要就是用「一向專念」來貫穿。
這個「一向專念」是我們信願的落實、往生的資糧,也是感得阿彌陀佛接引的條件。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2-06 17:08:00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2-06 17:13:00
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2-06 18:38:00
阿彌陀佛,感受很多。感恩菩薩,謝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