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苦與樂」的一些想法-續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12 07:59:24
當「心」處在煩惱控制下,「心」經歷了苦或者說心當下就是苦,雖然沒有人想要「苦」
,但是如同我們共通的經驗,我們並不喜歡生氣,但不由自主的我們仍然會生氣,也就是
說「心」雖然想遠離苦的狀態,但是我們無法告訴自己說:「心」你不要生氣,「心」就
會如我們所想的一般自然的遠離煩惱,這指出了一個明顯的事實—我們並無能力控制「
心」,他仍然隨時不受控制的與「煩惱」黏著在一起,當他與煩惱黏著在一起的時候,我
們沒有遠離的能力。
如同我們會看的到的一些專注一境的練習,當我們試著將「心」控制在一處,那就代表我
們試著取得對「心」自主的掌控權,這種經由反覆不斷的練習控制「心」在同一處,逐漸
的就會取得對「心」的掌控能力,當「心」與煩惱黏著一起的時候,藉由上述的練習,我
們可以比較有能力讓「心」遠離那些我們所不要的苦,那些負面的想法、情緒。
也就是說為了不要苦,我們必須試著讓「心」遠離煩惱,但是又無法控制「心」,透過讓
「心」專注一境方式是很好的選擇,經由反覆練習,我們會取得對「心」的自主權。
如果上述所說你都瞭解的話,那為什麼我們的導師世尊制定的修行程序是戒、定、慧就非
常有道理了,透過摒除內外干擾,再經由練習專注一境,取得「心」的自主掌控,至於「
慧」的部分牽涉的層面又更加的廣泛了,粗分的煩惱消除後,我們所面對的還有更微細的
煩惱。事實上如果說沒有透過戒來摒除內外干擾,很難讓心專注於一境,所以推到源頭「
戒」就成了佛弟子最基本的應該具備的遠離煩惱的方式,我們的導師世尊具有的智慧,是
我們難以想像的,不是嗎?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0-12 10:09:00
感恩_/\_(煩惱的遠離,由粗至細,需靠戒定慧三學的修學,戒學遮止粗猛煩惱,定學次之,慧學遮除最微細的煩惱。)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7-10-12 10:2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johnyuko (...)   2017-10-12 23:26: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