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佛說十善業道經55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1-01 17:20:30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五十五集)  2000/8/18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
19-014-0055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十善業道經》第九面倒數第四行:
  【復次龍王,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
  昨天我們將「綺語」這兩個字略作說明。口過無量無邊。小,從一個家庭夫婦不和;
大,國與國之間的爭執、戰爭,禍患無窮。古聖先賢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把這樁事情看得
非常嚴重。孔老夫子教學四個科目,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就是言語。德行跟言語這兩個科
目,是要從小養成。昨天有一位同修來問我:「管教兒女可不可以打罵?」好像對小孩打
他、罵他,好像是虐待他,心裡頭不忍心,是不是有罪過?來問這個問題。由此可知,現
代的社會是非混淆。
  像我這個年紀的人,七十五歲以上的人,從小都受過父母的打罵,也受過老師嚴重的
處分,打手心、罰跪,都受過體罰。我們不但不怨恨父母、不怨恨老師,我們更愛父母、
更敬老師,這個叫真正的愛護。他有過失,你不懲罰他,不會回頭。被打了,所以這是打
什麼?打記性,讓你永遠記住,不再犯過。中國人這種教學方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這幾千年當中,作父母、作老師犯了罪嗎?
  過失裡面頭一個就是口過,妄語、兩舌、挑撥是非、花言巧語,這個是父母跟師長一
定是嚴重教訓,不許可犯的。古人講的話有道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從小不
教,到五六歲就不能教了。古人講的「教兒嬰孩」,你才有辦法教;你不從嬰孩的時候教
起,到五六歲再想教他,他不聽你的了,不受約束了。到最後怎麼?最後大人要聽他的。
你這個麻煩大了,要隨順他的愛欲,稍不隨順,叛逆的行為就表現出來了。所以今天我們
常常在報紙上看到,兒女殺父母的、殺兄弟的,學校裡學生殺老師、殺同學的,我們聽得
太多了。這是什麼?管教不嚴。小學教育是根本,這個根本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
家庭父母不嚴加管教子女,老師就束手無策,老師有什麼辦法?口過的嚴重性,我們一定
要明瞭。大人是兒童的榜樣,我們自己不誠實,自己說話常常有過失,你就沒有辦法教兒
童。你教他,「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你有什麼法子?
  過去我住在台灣的時候,有一年有一個中學老師來告訴我,那也是很虔誠的佛教徒,
他兒子、女兒,大女兒那個時候念小學五年級,不知道在書店裡買了一本什麼書,回家去
教訓她的父母:「你看看這一條你犯了,這一條你也犯了。」搞得父母非常難堪,跑來問
我。我說:「你是老師。做老師的,你首先不能犯過,你學生才不會指責你。你自己的言
行不慎,你的學生指責你,你如何去應付?現在不但是你的學生會指責你,你的女兒都指
責你了。」他非常感慨。
  現在這種風氣愈來愈盛了。我們看看許許多多同修聚集在一塊,對於兒女的教學都搖
頭。做老師的是逼著沒有辦法,找不到好的工作。不願意做了,這是社會的危機,這個是
世間的災難。災難萌芽已經看見了,再過個二三十年,災難就現前了。所以教育兒童是和
平、安定、幸福的真正的基礎,關鍵的所在。我們學佛的四眾同修必須要從自身做起。從
善護口業做起,決定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縱然在這一生當中我們處處吃虧
,要記住古訓:「吃虧是福。」在吃虧忍讓裡面修忍辱波羅蜜,修禪定波羅蜜,修般若波
羅蜜,才能修成功。
  只有能忍,隨順佛菩薩教誨,斷惡修善,你的兒女、你的學生縱然不聽話,時間久了
,他會省悟的。十年、二十年他覺悟了,他就想想從前這個老師、從前父母所作所為,父
母的教誨對自己是有真實利益。要求急效,立刻就能見到效果,是不可能的。這個社會惡
緣、誘惑,太嚴重、太廣泛了,所以一定要懂得身化教育,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
不能不謹慎。能離綺語的過失,得三種利益:
  【一、定為智人所愛。】
  哪是『智人』?諸佛菩薩是智人,真正善知識是智人;這些人現前在我們世間不多,
他方世界多。諸位念《無量壽經》,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智人,沒有住真實慧,決定不
能往生。西方世界的人數,沒有人能夠計算。我們每天在這讀《華嚴》,你看看華藏世界
,那是智人,皆是法身大士。他們所愛!從他們所愛,我們就曉得了,換句話說,諸佛護
念,龍天善神保佑,我們能夠得到。日常生活當中,你的心是平和的,你的心是安定的,
你明理,理得心安,這是第一樁好事。經文裡的詞句非常肯定,你決定得到這三種決定,
一絲毫猶疑都沒有。
  【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
  與別人交談,你的言詞決定是智慧的真實語。智慧的語言不是學來的,到哪裡去學?
智慧的語言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佛教人要求明心見性,修淨土的人也不例外。決定
要求明心見性。心性是一切眾生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這個東西不是修來的,是你自性
本來具足的。現在我們為什麼心不明、性不見?佛告訴我們,這是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
佛講的次數講多了,我們聽了幾十年,漸漸省悟過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了,我們對於世
出世間法都不執著了,這第一個障礙破了,在佛法裡面講,你就證阿羅漢果。
  再進一步,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分別了,你第二重障礙破了,你就成了菩薩,十
法界裡面的菩薩。修平等心、清淨心、六度心,你是十法界裡面的佛。再能把最後一個無
明障礙也能夠除掉,你就超越十法界,你就入華藏世界。華藏世界的人,是真佛不是假佛
,天台大師所謂「分證佛」。雖然你沒有圓滿證得佛果,你證得部分,這個部分是真的不
是假的。經典裡面常常用月亮來做比喻,十五的月亮是圓滿的,究竟佛果;初三、四雖然
是月牙,真的不是假的,不是水中的月影,它是真月。這就是宗門常講的「明心見性,見
性成佛」,分證佛。
  我們能不能做到?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在一生當中,可以證到究竟圓滿的佛果。怎麼
知道?《華嚴經》上善財給我們做了示範,善財童子一生圓證佛果。《法華經》上龍女也
給我們做了示範,可以證得的。為什麼不能證得?你不肯把煩惱放棄,關鍵問題在此。只
要你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就成就了。你的智慧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當然,面
對一切眾生『如實答問』。這哪裡是學來的?別人所問,你所答的,你無需要去讀經、去
研教。翻開佛經,你答的跟佛所講的一樣,佛也是這麼答覆的。
  所以經典做什麼用處?在這個時候,經典的作用是給我們做證明的。智慧是不是真開
了?真開了智慧,你所有一切言行跟經上所講,決定是相同的。如果跟經典上講的還不一
樣,自己要反省。要明瞭自己煩惱沒有放下,智慧不開,答覆別人問題,多半是從自己成
見上來答覆的,是自己的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用這個答覆。這不能解決問題,
不但不能解決問題,把問題是愈搞愈亂,愈搞愈混淆。由此可知,言語多麼重要。
  【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
  『威』與『德』都說的是智慧言行。智慧言行依於道德,這是真正的威德,人天敬仰
,諸佛護念,這是『最勝』,沒有比這個殊勝的。不一定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你看
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生前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平民,沒有做過大官,貧窮不富有。他一生
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於道德,不違背道德。千年萬世提到孔老夫子,哪一個不肅然起
敬?這是「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我們應當學。
  釋迦牟尼佛雖然有地位、有財富,他放棄了,他樂意過貧賤的生活,乞食來維持生命
。乞食,在中國人講的是乞丐,他過這個生活。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於道德,不違
背道德,教化遍及全世界。三千年之後,你看看對釋迦牟尼佛敬仰的人有多少?這兩位聖
者年齡都不很高,釋迦牟尼佛圓寂的時候七十九歲,我們中國人稱他「住世八十年」,中
國人算虛歲。孔老夫子走的時候,也是七十幾歲。都不到八十歲。在這個世間歲月不長,
能有如是的成就,憑什麼?我們在這裡多想想。我們是願意作釋迦牟尼佛、作孔子,還是
願意在這個世間作達官貴人?仔細想想,選擇自己前途正確的道路。這個純正的道路,諸
佛護念、龍天擁護!這是三種決定。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是將你自己所修學的功德,不自己享受。迴向是什麼?完全讓社會大眾、一切眾生去
享受。
  【後成佛時】
  你能夠這樣做,將自己所修積的功德福德,統統給一切眾生分享。到你將來證得圓滿
佛果的時候,
  【即得如來諸所授記】
  『諸所授記』就是太多太多的授記了。這些授記,都在大乘經教裡頭;大乘經教裡諸
佛所有的授記,你統統都得到了。
  【皆不唐捐】
  『唐捐』是喪失的意思,這是古人的術語。你都不會缺失,樣樣都具足。所以何樂而
不為之?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1-01 17:40:00
阿彌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11-01 18:59: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