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375(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10-18 15:09:02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75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
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八百七十三頁第一行:
  『為大導師』,這一句是經文。「《淨影疏》曰:以慧開人,名為導師。」導師,在
大乘教裡面是很尊重的稱呼。什麼人能稱導師?真正稱導師唯有佛一人,佛稱導師,稱大
導師。導是引導,指導。下面《會疏》裡頭說得好:「為失道者,示其正路,故曰導師。
」《會疏》說得更清楚,失道,迷失了道路;什麼道路?了生死出三界的道路,大徹大悟
、明心見性的道路,不是一般的道路。幾個人認識道路?能指導你出離六道輪迴、十法界
的道路,這才稱之為導師。所以阿羅漢不能稱,菩薩要到等覺才能稱,十地都不稱,到等
覺。通常一般把這個水平降到最低,那就是法身菩薩,《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這是真正的導師。在人間,我們稱導師、稱大師,都是尊敬過度了。每一個宗派裡面的祖
師,唯有淨土宗的祖師稱大師,像我們稱印光大師、慧遠大師。為什麼?淨宗的老師,確
確實實指導我們了生死出三界、出輪迴,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是為失道
者示其正路,可以稱為導師,可以稱為大師。沒有到這個層次,稱大師、稱導師就有一點
顯過分了,在人是尊敬,在法來說過度了。這些理,道理我們都要懂得。
  下面是念老給我們註解的,「能如普賢大士,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普賢菩薩修學念
佛法門,他教人是用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引導大眾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條路
是無量法門裡頭第一殊勝的法門,一定能成就的,這一生當中沒有白來。這就是說為什麼
淨宗法門的祖師稱大師,也稱導師,意思就在此地,名符其實。我們要能信,不能有絲毫
懷疑,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沒有一個不成功。生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永
遠脫離輪迴,永遠超越十法界,這個理,這個事實,不能不知道,不知道就錯了,就是前
面所說的失道,你迷失了一生成就的大道。我們看下面,「以最極圓頓之法」,圓是圓滿
,全包了,叫圓,無量無邊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在其中,這就是一句佛號,信願持名
,不可思議!「普利九界眾生」,這個九界是六道再加上四聖法界裡面的聲聞、緣覺、菩
薩,叫九界眾生。
  這個九界裡面包括阿羅漢、辟支佛,還包括權教菩薩,這個菩薩就是三賢,沒有明心
見性,包括這些,都在其中。淨宗法門,九界上面是佛法界,成佛了,那個不提了,普遍
利益九法界眾生,無論是哪一界,我們是人界,天界,在我們下面的是鬼界、畜生界、地
獄界,無論在哪一界,只要遇到淨土法門,沒有不成就的。我們對這個信心要是不足,還
有懷疑,怎麼辦?讀《無量壽經》,把《無量壽經》念上一千遍,你的信心圓滿具足,你
再不會懷疑了。這個法門,信願成就,就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佛就來照顧你,佛就來保
佑你,這是真的。為什麼?不需要斷煩惱,無比殊勝的利益就在這一句。八萬四千法門,
無量法門,門門都要斷煩惱,斷見思煩惱證小乘四果四向,不容易!修大乘,斷見思煩惱
是入門,往上去要斷塵沙煩惱,要斷無明煩惱,這就難了。所以淨宗是捷徑,普利九界眾
生。
  對淨宗的這些佛菩薩,都稱為大導師,他有能力『調伏自他』,「調者,調和、調理
、調順」,最重要的是「調其心也」。《金剛經》有一句話說,「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
心?」「所問者正是調伏之意。若引申其義,則開顯本心,是調字義」。這個調不簡單,
《金剛經》是大乘經典,在阿含、方等之上,什麼人修的?菩薩修的。菩薩修什麼?《金
剛經》上這句話就是核心,菩薩修的是調心。心怎麼調法?這下面有,「若引申其義,則
開顯本心,是調字義。降伏非心,是伏字義」。調伏。非心是什麼?妄想、雜念、煩惱、
習氣,這個心字是真心,非心不是真心,不是真心,你要把這個降伏,降是把它打倒,伏
是讓它歸伏。煩惱習氣統統伏住,統統放下,自性就現前,自性是真心,怎麼開悟的?這
就開悟了。我們為什麼不開悟?我們的妄想、雜念、分別、執著太多了。分別執著要降,
起心動念要伏,要把它伏住,這是真修行。方法太多了,佛常說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
法門不是一個數字,是表法的,代表圓滿。佛教化眾生,所有的方法都在其中,一個也不
漏,叫八萬四千法門,也叫無量法門。這些方法,這些門道,都是幫助我們降伏煩惱習氣
的。最明顯的,從總綱領上來說,無量法門的總綱領是戒定慧。戒,持戒目的是什麼?得
定。得定目的是什麼?開智慧。智慧現前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是法身大士,成
佛了,縱然沒有圓滿成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修行要到這個境界才算是達到頂峰,
在這個地方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你在這個地方修行,一定要把煩惱習氣斷乾淨,
完全沒有了,證得妙覺如來,這就圓滿,成究竟圓滿的佛果,不是分證佛,是圓滿究竟佛

  念老這下面,我念一遍,很重要,《金剛經》上,「所問者正是調伏之意」。「若引
申其義,則開顯本心,是調字義」,開顯,大徹大悟,調的結果;「降伏非心,是伏字義
」,這把兩個字拆開來。調著重在開悟,開顯本心,調的意思;降伏非心,降伏非心是伏
的意思。「為大導師者,必於自心他心悉能調伏。自身入道,亦普令眾生入道;自心大覺
,亦廣令眾生入於覺道也。」這是大乘教,大乘教裡面重視自行化他,自己開悟了,除了
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悟,證悟,肯定念念都會顧及到眾生,幫助一切眾生開悟。哪一尊佛
不教化眾生?哪一個菩薩不教化眾生?不教化眾生的,聲聞有,緣覺有,我們一般稱阿羅
漢。阿羅漢教化眾生,要與他有緣的,沒有緣他不教你,你跟他有緣他教你。菩薩沒有這
個,菩薩是普遍教化,有緣的幫助你一生成就,沒有緣的給你種佛種子,他統統都教。為
什麼?他心清淨,他心平等,他沒有分別執著,面對無量無邊眾生平等看待。所以菩薩是
無緣大慈,無緣就是沒有條件;慈是幫助你得樂,悲是幫助你離苦。從悲來說,因為遍法
界虛空界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叫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沒有條件,這大乘。大乘的心
,大乘的行,行是度化眾生,心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跟教化眾生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
,這很重要。這就是我們現前要學習的處所,菩薩學處。我們只顧自己不顧別人,這是小
乘心,不能開悟,斷不了煩惱習氣。斷煩惱習氣要大乘心,一定要想到,同體大悲,無緣
大慈,諸佛如來如是,我亦如是,這叫學佛。
  為大導師者,大導師前面我們說過了,法身菩薩,究竟果地,這才稱大導師,這些人
必於自心他心悉能調伏,他有這個能力。自心,六根在六塵境界當中,眼觀色,耳聞聲,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佛是什麼境界?佛是了了分明,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就是調
;連阿賴耶裡面習氣都沒有,那叫做伏。伏,轉八識成四智,調伏,成無上道。凡夫完全
是用妄心。妄心怎麼能伏得住?那就得講功夫了,這個功夫就是放下。你能不能放下?為
什麼不能放下?不知道事實真相,所以放不下。事實真相是什麼?事實真相是一場空。《
般若經》上說得好,「一切法」,真的是一切法,世間法、佛法都在裡頭,叫一切法,一
切法的真相是什麼?是「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諸位要記住,佛法、世法都不可得
。所以世法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不放下就變成障礙,就變成調伏的對象,放下就是調
伏。要放得很自然,要放得連痕跡都沒有,那就高明!見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
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現前,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瞭瞭,跟世間人看
法不一樣。世間人看到幻相,迷了,以為是真有。菩薩知道這個有是假的,不是真的。阿
羅漢能知道六道輪迴是假的,所以六道輪迴他放下,四聖法界他沒放下,還有聲聞、緣覺
、菩薩、佛,他認為是真的。法身菩薩全放下了。
  自己能放下,做榜樣給別人看。能不能得佛法真正的利益,完全就看你能不能放下。
你要不能放下,佛法當作世間一種學問看待,一般人稱它為佛學,有人稱它為哲學,都不
是佛法真正的意思。真正意思是說不出來的,可以體會,不可以言傳。為什麼?說不出來
,不能言傳,說出來就錯了。真正體會到了,沒有說出來,是真的,他自受用,也就是我
們常常提醒同學的,不起心、不動念。起心動念太微細了,一秒鐘起心動念多少次?彌勒
菩薩告訴我們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不是二千二百四十萬,是二千二百四十兆!那在動,那
不是靜的。那是妄心,不是真心。這樣微細的念頭斷了,沒有了,沒有念頭,這是正念。
正念無念,佛菩薩無念。阿羅漢還有念,他有分別。菩薩,證得法身的菩薩,無念。所以
這些人就能調,為大導師必定能調伏自心、能幫助眾生,眾生來有求,他也能幫助人。像
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到中國來,遇到慧可,這是禪宗的第二代祖師,達摩傳給他的。他向
達摩求法,他向達摩說他心不安。凡夫心裡頭,妄想、雜念、分別、執著多,安定不下來
,求達摩祖師,能不能幫助我安心?達摩祖師伸出手來,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這是智慧
,這言語是智慧。慧可就找自己的心,找不到,心在哪裡?像《楞嚴經》一開端,釋迦牟
尼佛叫阿難,把心拿來看看,阿難找不到。阿難說了七處,七處徵心,跟達摩祖師教慧可
,方法非常相似。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他說找不到,很久說不出話,到最後跟祖師說:
「覓心了不可得」,我找我自己的心找不到,不曉得在哪裡。達摩說:「與汝安心竟」,
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這一句話慧可就大悟了,大徹大悟,為什麼?徹底放下,不再想
到我心不安,不再想到這個,明心見性。這是自己覺悟、開悟了,又能幫助別人。
  達摩一生就傳一個人,在他會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一個人。慧可傳僧璨,一代一
代的傳,惠能是第六代。前面五代都是單傳,可是惠能大師他所教的學生當中開悟的四十
多個人,在中國佛教史上空前絕後,六祖以前沒有過,六祖以後也沒有,有二、三個人的
,有,五、六個人的都沒聽說過。現在找不到了,這個我們自己要清楚。找不到怎麼辦?
要自己告訴自己,此路不通,我走這條路走不出去。別人我不知道,我自己走不通,怎麼
辦?換別的路。法門無量無邊,我要選擇我有能力走得通的路,這就對了。我能走通,我
也能幫助別人走通,這條路就是淨土法門,信願持名。你看蕅益大師,把淨宗修行歸納成
四個字,四個字講三樁事情,第一個信,第二個願,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真正相信有阿
彌陀佛,沒有懷疑,下面兩個字說一樁事情,持名,就是念這句佛號,阿彌陀佛的名號。
為什麼要念這句佛號?《無量壽經》,阿彌陀佛教我們念他的佛號,他就來接引你往生。
我們相信阿彌陀佛決定沒有妄語,釋迦牟尼佛決定不會騙人,你要信得過,這不是迷信。
你能把這四個字,三樁事情,信、願,念佛是行,信願行叫三資糧,就是往生極樂世界三
個條件,你具足這三個條件,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弟子。
  真正想往生極樂世界不難,一心稱念真行,不是不行。不要怕辛苦,辛苦什麼?開頭
是辛苦,因為習氣毛病太多,現在一下要收斂,自然有困難,念熟了,愈念愈歡喜,法喜
充滿,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自心他心是一個心,不二,自他不二,我們不知不覺就把調
伏這樁事情做好了。我們自己有這個經驗,幫助別人的言辭、心態,非常清淨,讓他接觸
我們也不懷疑。不懷疑,沒有一個不成就。凡是念佛不能往生,疑根沒有拔掉。實在講是
半信半疑,一個僥倖的心理,我來試試看,心不真誠、不恭敬。真誠,不懷疑,恭敬,老
老實實一句一句念下去,這是「自心大覺,亦廣令眾生入於覺道也」,這叫大導師。我們
要不要去求大導師?哪一個是大導師?找不到了。《無量壽經》是大導師,《阿彌陀經》
是大導師,《淨修捷要》是大導師,這些大導師沒離開我們,我們只要能認識它,緊緊抓
住,絕不放鬆,恭喜你,你成就了。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是念老的總結,這一段經文的總結。「右文大意為:菩薩一心
正直,安住一乘法中」。這兩句話重要,我們要想成就,先學一心正直,一心沒有妄念、
沒有妄想,沒雜念,於一切法能夠隨喜功德。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跟大眾相處,好!用
真誠心,用清淨心,用恭敬心,真誠是真心,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真心能成佛,妄心
成不了佛,再用功都沒有用,它跟成佛不相應,真心相應。所以一心正直,安住一乘法中
。什麼是一乘?一生成佛的經典,叫做一乘。一生成不了佛,來生後生,這就不叫一乘法
。三乘法、五乘法、無量乘法,那個要安住,好辛苦!結果跟佛結個緣,這一生佛法的大
門都沒進去,像讀書一樣,佛法的幼稚園,連小班都沒進去,只在門外面望望,錯了。這
個地方講的一乘法,對我們來說就是信願持名。對聲聞緣覺說,對眾菩薩說,對一切諸佛
說,安住一乘法中,就是信願持名四個字。我們今天這堂課,如果諸位真正懂得安住一乘
,信願持名,這一會你就得法,這一會你就得利益了。你要真正這樣做,恭喜你,你到極
樂世界成佛去了。可見得這個經文、註解,字字句句都顯示出一乘。
  下面,「復具善巧方便,精勤求法,廣為人說,悉無厭倦」。這是教我們怎麼樣安住
一乘。你看,他具足善巧方便,日常生活當中隨緣,隨緣一定是法喜充滿,為什麼會法喜
充滿?因為你住一乘法,那還得了!住一乘法就是老實念佛,你心裡的佛號沒間斷,表現
在外面是法喜充滿,這是真念佛人,這是真正彌陀弟子,這個裡頭這個法師那個居士統統
是彌陀弟子,你看到了,他自己沒看到。為什麼?他的六根往外跑,我們呢?我們六根往
內走,不往外跑,不一樣,這叫善巧方便,與一切人事物都不發生衝突,這句話要記住。
跟別人發生衝突結冤仇,這個冤仇結下去,如果你不能往生,麻煩可大了。在六道裡頭生
生世世有報復,報來報去,這一生我殺他,來生他殺我,殺來殺去,沒完沒了,苦不堪言
,而且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全
放下了,歡歡喜喜放下,快快樂樂放下,放下的愈多愈快樂、愈歡喜,這就是善巧方便,
精勤求法,或者是精勤修法,你真幹。
  「廣為人說,悉無厭倦」,遇到人喜歡說,喜歡表演,做出信願持名的樣子給大家看
。像海賢老和尚,這是受阿彌陀佛囑咐的,佛叫他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不要著急。他是
著急,很想早一天到極樂世界,佛留住他了。留他幹什麼?給世人做個好樣子,特別是給
念佛人做好榜樣,你像他那樣念佛決定往生,往生的時候,決定自在,沒有痛苦。海賢老
和尚往生沒有生病,自己敲著引磬念佛往生,他不要人助念;多少人等著幫他助念的。他
往生,到第二天吃早飯,大家就請他出來吃早飯,把他房門打開,他往生了。你說多自在
,表演給大家看,這樣走好,說走就走了。要廣為人說,為人演說,無有厭倦。
  「菩薩戒德清淨,故所言說,能令聞者心悅信伏」。喜歡說,那別人得喜歡聽。怎麼
樣能叫別人喜歡聽?持戒,要清淨。持什麼戒?三皈五戒十善就行了,保證跟你接觸的人
,對你都很歡喜。三皈是榜樣,我跟誰學?跟佛學,跟法學,跟比丘僧學。這個裡頭要注
意的,比丘僧要戒德清淨,我就跟他學;戒德不清淨的,我不跟他學,就對了。在家同學
當中要注意,哪一個人能守戒,我跟他學;不能持戒,不跟他學,用這個做標準。
==
分別執著要降,起心動念要伏,要把它伏住,這是真修行。
「降」這個字,有兩個音義,降低和降服。
所以老法師過去一直勸我們,要把五欲降低,降到最低,
釋尊一缽三衣,樹下一宿。
對財色名食睡的需求、對境緣的分別要降低,降低對這些東西的執著、分別,
然後就能慢慢降服這顆很喜歡動來動去的心。
........ 我自己都講得很心虛..... 大家一起加油吧!(握拳)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10-18 16:0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0-18 17:57:00
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0-18 18:25:00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6-10-18 23:1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10-19 08:19:00
『我自己都講得很心虛』,不用懷疑,是妄語。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6-10-20 18:04:00
樓上誤解了,人家是謙虛。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10-21 10:06:00
那就請當事人回答是不是謙虛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