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佛說十善業道經24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9-28 17:00:32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二十四集)  2000/6/24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
19-014-0024
  諸位同學,大家好!
  《十善業道經》今天這一段經文,是全經的核心,是世尊在十善業道會上的精華,最
精彩的開示。因為我們今天晚上講經,所以這些同修沒有到這邊來聽經,我想這一段經文
我們保留著,等他們大家來的時候再跟他們細講,對我們修行、往生、證果有決定性的關
係。
  世間人心、想法非常的複雜,確實跟前面所說的,經上講用比喻來說,大海中所有的
眾生形色不同,無不是從心想生。我們看看社會大眾,他想什麼?他說些什麼?他做了些
什麼?仔細觀察,弘法利生才能契機。如果不知道眾生的根性,不知道當前的需要,這個
法白說了,所謂是契理不契機,古德講這是廢話、是戲論。契機不契理是魔說,魔講的東
西契機。現在的根機是什麼?自私自利、名聞利養、貪瞋痴慢,魔就專講這些,大家一聽
喜歡得不得了,這些說法誘導你墮地獄,所以是魔說。佛說法如果不契機,他契理,雖然
不害人,但是眾生聽了不得利益,這個說法等於白說。
  我們學佛通過這麼多年探討、學習,真正覺悟到死生事大,如果沒有這個警覺,我們
這一生學佛叫白學了,這一生必定是空過。有沒有成就,善導大師說得好:「總在遇緣不
同。」緣裡面最重要的是善知識,《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一句話就教導我們要求明師。
古人親近善知識的標準,自己沒有開悟,這個開悟是講明心見性,決定不能夠離開老師。
你們去看《禪宗語錄》、《五燈會元》,或者大家讀過的《六祖壇經》。為什麼?沒有明
心見性,等於走路我不認識路,我往哪裡走?親近善知識,善知識在前面走,我們跟他走
,不會走錯。大徹大悟之後,就可以獨立,不必跟別人,你走的路決定不會錯誤。教下在
大開圓解。
  現在人不懂這個道理,不但說是小有成就,甚至於根本就沒有成就,自己就要去闖天
下,就要去獨當一面。沒錯,到最後都落在三途。好心去弘法利生、度眾生,結果被眾生
度了;被名度了,好名、貪名;被利度了、被財度了、被色度了、被世間五欲六塵度了。
諸位要曉得,「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一條就要墮地獄,五條具足,永不翻身。不
容易!悟道的人不怕,他「財色名食睡」在面前,真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
不執著,行,那才能度眾生。不到這個境界怎麼行?
  前幾天有人告訴我,他說茗山老法師講過,他說:「淨空法師一生專門講經,他才講
得好。我又要作會長,又要作方丈,許許多多的雜事,不能專心。」這個話的用意很深很
深。我在初學佛的時候,就明白這個道理。我有兩個好榜樣在前面:一個是方東美先生,
一生教學,不搞行政事務;另外一個是我的同學傅樂成居士,圖書館也有不少老同修跟他
見過面,台灣大學博士班的教授,一生教書。當中有一度好像是台南成功大學請他作文學
院院長,做了一個學期辭職回頭,我們在一起吃飯,告訴我:「簡直不是人幹的事情,要
應付很多人跟事,心都亂掉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佛法有兩個系統,一個系統是一生立志當教員,我就是講經、
就是教學,除這個之外,一切事情不聞不問,你走向成功之道,你確確實實能斷煩惱、能
開智慧,你能得清淨心,你這一生當中決定超越六道輪迴。另外一種是護法,出家人是內
護,作住持、作當家、作寺院的執事,是內護。內護心地要真誠,心地要公平,心地要清
淨,建立道場,管理道場,請法師到這個地方來講經說法。過去韓館長做內護,全部精神
管理道場,應付方方面面,讓講經的人、學道的人心安理得,這是修福,這個會得到諸佛
菩薩的加持,諺語常講「福至心靈」,以這個功德迴向求生淨土,決定得生。
  韓館長有什麼功德?我今天的成就就是她的功德,沒有她的護持,我們早就完了。三
十多年前那個環境,我那個時候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個還俗,一個去趕經懺佛事,哪
有今天?怎麼可能在此地講《華嚴經》?不可能的。所以管理道場、建道場,所有一切都
歸她,她來護持,無量無邊的功德。她往生的時候,那是福報現前,我們同學們都看到的
,她生病沒有病容,你看她的容貌、氣色;她死沒有死相,她往生大概是兩個星期才入殮
、才蓋棺材,兩個星期面色紅潤,身上柔軟。往生的前兩三天,兩次見到阿彌陀佛,一次
見到蓮池海會。
  所以要曉得,弘法跟護法功德是平等的,不僅是平等,我還常講、強調,護法的功德
超過弘法。弘法容易護法難,不是真正的菩薩不會護法,護法決定要承受許許多多的折磨
苦難,受許多人的毀謗、侮辱,甚至於陷害。所以護法的功德不可思議。
  以後我看到《大涅槃經》裡面,佛也是這個說法,這證實了,《大涅槃經》上佛講護
法的功德超過弘法。我們看《六祖壇經》,惠能大師要是沒有得到印宗法師的護持,他也
無能為力,誰認識他?誰知道他?印宗還得了!不是平常人,印宗當時在嶺南是最受人尊
敬仰慕的高僧大德。他遇到惠能,知道他在黃梅得法,給他剃度,剃完之後拜他為師。你
們想想,誰能做到?把自己一生的成就全部奉獻給惠能大師,凡人做不到,諸佛如來示現
。凡夫哪一個不貪圖名聞利養?自己得到了,怎麼肯奉獻給別人?所以惠能大師的成就,
就是印宗的成就。在世間法裡面,諸位念書的時候知道,管仲的成就是鮑叔牙的成就,沒
有鮑叔牙,管仲天大的本事也是平民一個,他一生的學問抱負沒有辦法施展,所以護持人
的功德超過當事人。
  護持人是什麼身分?好像辦學校,他是這個學校的董事長,是這個學校的董事,是這
個學校的校長。當事人是教員,教員有學問、有品德、有能力,要沒有學校來聘請你,你
有什麼用處?你到哪裡去發揮?一定要有好的學校,好的這些董事長、校長來聘請你,你
才能發揮,你才能夠施展抱負,教化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將護法的工作付託給國王大臣
,讓他們來護法。佛法傳到中國,中國朝野接受了佛陀的教誨,帝王大臣護法,由國家來
推動佛陀教育,所以佛陀教育就變成中國文化,跟中國固有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現在分不
開家了。地方政府護法,你看從前我們讀書,讀古書,甚至於在古文裡面都讀到,地方官
員對於出家人尊敬,很多官員都親自聽法師講經說法,執弟子禮。
  佛陀的教學,《十善業道經》這一段是中心,歸結到心善、念善、行善,念是思想,
行是行為,這樣才能夠「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成就純善。儒家講
的「止於至善」,沒有能提出一個很詳細很具體的辦法,這辦法在佛經裡面,儒家只講一
個綱領,佛家則講細則。所以我們要覺悟,要救自己。印光大師常常把一個「死」字貼在
額頭,非常有道理,天天想到我就要死了,死了就墮地獄。你能有這個警覺心,有這個恐
怖心,你才真的會斷惡修善。沒有這種警覺心,迷惑顛倒,非常可怕。
  我們要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除了講經教學之外,什麼都不聞不問,把心定在這個
上面,我們的道業才有成就。要把名聞利養捨得乾乾淨淨,煩惱就輕,智慧就天天增長。
人沒有智慧,就是煩惱不肯捨盡,歸根結柢就是我常講的自私自利,這是我們的病根。病
根不拔除,就是有不善夾雜在其中,你縱修善業,不純;不是純善,不能往生。西方極樂
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一句話要特別記住。我們不是純善,不是上善,念佛念得
再好,都不能往生。何必在這一生造罪業?在這一生墮地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
講到此地。  
..................
阿彌陀佛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9-28 18:19:00
阿彌陀佛!
作者: dansha   2016-09-29 11:5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9-29 17:30: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