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368(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9-22 19:02:14
(續:《維摩慧遠疏》:「此諸菩薩破去情相,到無得處,是故名為逮無所得。」)
  底下念老的話一句做總結,就是「到無得處也」。假相有沒有?有,真相沒有,你就
記住這個,所有是假相,真相沒有。假相存不存在?假相存在的時間太短,它存在的時間
只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說一秒鐘它的畫面已經換了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從
這個地方我們有個概念,得到個概念,它太快了,快到我們不知道,有眼沒看見,有耳沒
聽到,六根,連意根都想不到。這是事實真相,到無得處。
  《般若經》,我們漢學院選出來,儒釋道至少都要有個正確的概念,要修必修的課程
,足以能代表這個學派。儒家,我們選的《四書》;道家,我們選的老莊,《老子》、《
莊子》前面的內篇七篇;佛教,我們選的《金剛經》,那是幫助我們看破,我們選的《無
量壽經》是教我們放下。看破、放下,我們直接就取西方極樂世界,希望我們這一生,能
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等於一生圓滿成就。漢學院必修的儒釋道的基本的典籍
,就這五樣東西。
  智得到之後,無所得了,無所得當中,『以方便智』教化眾生。幫助別人開悟那要用
方便智,方便智也叫後得智,又名權智,權是權巧方便。「乃達於方便法之智」,達是通
達,通達到方便法的智慧。「又為行方便之智」,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方便智。這
不是實智,實智是萬法都不可得,那是真實智,心地清淨,一塵不染。
  所以清淨心是智慧,阿羅漢就證得,菩薩證得的是平等智。平等,平等就是萬法一如
。惠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沒想到整個宇宙一切萬法從哪來的?自性
變的。自性要不變,就好像我們看的銀幕,上面沒有色相、沒有音聲,一片空白,這叫常
寂光。有緣,有緣就是頻道按下去了,現象就現前。無論現與不現,我們要記住,都是在
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這麼高頻率之下,它在那裡運動,它不是靜止的,它是動的。而
且一個畫面過去,永遠不會再出現跟它相同的畫面,沒有了,找不到相同的。昨天的我不
是今天的我,明天的我不是今天的我,這個話說了你相不相信?你懂不懂?再縮短跟你講
,前一個小時的我不是這個小時的我,後一個小時的我也不是現在的我。然後再給你講一
分、一秒。這給你什麼概念?不可得,不要以為真有,假的。以為真有,你迷了,你迷得
很嚴重,死抓著這個不放,認為是你所有的,殊不知是假的,空的。古人講的話講得很有
味道,「圓滿菩提」,成佛了,成佛怎麼樣?「歸無所得」,什麼都沒有,這就成佛。不
要以為成佛了我得到什麼,得到智慧,得到神通,那完全不是的,那假的,不是真的。那
個說法是魔說,不是佛說,佛一定給你說畢竟空、不可得。
  但是方便智在教學裡頭管用,要沒有這個,教學就無法傳遞,老師沒有辦法教,學生
就無法學。所以學跟教都要用方便,都要用善巧。「又為行方便之智」,這個行是生活。
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演九十二年,這是行,他完全用行來表方便之真智。「權智與實智相
對,達諸法之實相,名為如來之實智。」這是說明它管用,權智管用,權智能夠幫助人真
正明瞭諸法實相。像我們剛才用屏幕做比喻,大家容易懂,我們把屏幕,沒有按頻道,只
把屏幕打開,這就是常寂光;頻道按下去,就是實報土,就是方便土,就是同居土,也就
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這個虛空法界,這頻道打開了。從哪裡來的?都是自己真心裡頭變現出
來的。真心裡頭有沒有這個東西?沒有這個東西。沒有,它會變,你頻道不打開它不變,
不變,不能說它無;頻道打開它會變,不能說它有。說有說無都錯了,說非有非無也錯了
,所以開口便錯,動念即乖,四句百非在這裡看得清清楚楚。你慢慢了解諸法實相,實相
在哪裡?就在面前,眼所見的、耳所聞的、鼻所嗅的、舌所嘗的、身所觸的,乃至於起心
動念,意業對法塵,都是這個現象。這個現象的體不可得,換句話說,相用也不可得。
  教化眾生要教,熱心去教,教了怎麼樣?不可得。《金剛經》上佛說得很清楚,度無
量無邊眾生,到最後沒有一個眾生真正被你度了的,沒有。所以,可不可以居功?不可以
,居功就有所得。只要有所得,行,來生你會生天道,果報嘛!你說不可得,不可得,好
,無色界天的果報;有所得,那就有天上的福報,跟三途的罪報。我們迷惑顛倒,不了解
事實真相,就是諸法實相,在裡面胡作妄為,起心動念就是胡作妄為,錯了。我有起心動
念,我沒有造作這些事,還是有業報,起心動念是意業,言語是口業,行為是身業,身口
意三業都在造罪業,你怎麼說你沒做?你要是不念佛,你就造業,造善惡業;你要不往生
極樂世界,你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
  我們今天遇到了淨宗法門,遇到了夏蓮公的《淨修捷要》,遇到了黃念祖老居士的《
報恩談》,這個福報太大了,世出世間一切福報加起來都比不上,可是多少人當面錯過。
我在國外,雖然學校裡頭聘請我做教授,我講什麼?我還是講《無量壽經》。他要我開課
,我就開的《無量壽經》這門課,頂多在解門上我再開個《金剛經》的課,我就講這兩樣
東西,在學校開課。不在學校,專講《無量壽經》,為什麼?來不及了,這個東西能救命
,真救了,把我們帶出六道輪迴,帶出十法界,這還得了!
  跟我在一塊學習的,人數不多,不超過十個人。我們只有幾間房子住就可以,幾個同
學們在一起,每天在一塊研究這部經,探討這部經。而且要把這部經變成我們生活,變成
我們的工作,變成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真管用。幫助在家同修幸福快樂,幫助每個家庭和
睦,幫助社會和諧,幫助國家富強,幫助天下太平。學了要管用,沒用學它幹什麼?管大
用!
  底下這句,「了達」,了是明瞭,達是通達,「於諸種之差別,為如來之權智」。世
間出世間這一切假相都能夠通達明瞭。無論什麼人向佛請教,佛都能給你講清楚,都能給
你講明白,這叫權智,善巧方便。你要問佛,這些東西的究竟、真相,佛告訴你,萬法皆
空,皆不可得,皆無所有。一般初學的人聽到,都莫知所云,不知道佛在講些什麼,佛講
的是真話不是假話,妙極了!
  我們再看念老引用《大乘義章》第十九卷說:「知一乘真實之法,名為實智。」一乘
真實之法是什麼?是無所有、畢竟空。你如果是真正知道,你心裡面徹底放下,真的一念
不生,連個起心動念都放下了。這是什麼?這是實智,真實智慧。為什麼叫它真實智慧?
這是什麼境界?如來的境界,究竟圓滿佛果。所有一切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佛法裡面
講的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這裡頭的種種業因果報,你去問佛,佛沒有一樣不知道。
那個智,那叫如來權智,叫方便智。所以「了知三乘權化之法,名方便智」。三乘,這是
教化眾生,分為三個階段,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聲聞小學,緣覺中學,菩薩是大學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學,是有淺深漸進的,先講小乘十二年,再講方等八年,好比中
學,然後再提升到般若,二十二年,好比是大學,菩薩乘,最後八年講《法華》《涅槃》
,是把這些大乘菩薩提升到一乘,一佛乘。這些都是善巧方便,這個權就是善巧方便,教
化眾生的方法。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世間,一生給我們示現的是教學。諸位要知道,佛陀是最高的學
位,菩薩是第二個學位,阿羅漢是第三個學位,就好像現在大學裡頭博士、碩士、學士,
阿羅漢是學士,菩薩是碩士,佛是博士。佛希望每個人都成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
眾生都有佛性,凡是有佛性的,將來都會成佛。一切萬物也都有佛性,它不叫佛性,叫法
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人成佛了,一切都成了,得大圓滿。這個我們不
能不知道。
  我們再往下面看,「又實智者,體也」,是理體,「權智者,用也」,起作用,「如
來成佛之本體,在於實智」,只要實智一開,這個人叫成佛了。所以宗門說得好,明心見
性,見性成佛,性是什麼?性就是實智,它是真實的,它無所不知,無論是真的是假的,
它全知道。所以,成佛的本體在實智,實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在淨土宗叫理一心
不亂。海賢老和尚達到這個境界,他在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再上去,叫理一心不亂,事
一心不亂是菩薩,理一心不亂成佛了。所以成佛,往生極樂世界才生實報莊嚴土,菩薩住
方便有餘土。但是極樂世界很特殊,很不可思議。極樂世界確確實實有四土三輩九品,換
句話說,它有很多等級,大學、中學、小學、研究所,有很多等級,但是它的待遇完全相
同。這不是講生活的待遇,生活待遇大家一樣,智慧、神通、道力的待遇也相同,這是不
可思議的境界。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頭沒有,只有極樂世界有,妙!真叫妙不可言。
  所以如來成佛的本體,實智,只要實智出現,實智是什麼?真心,妄心裡頭沒有實智
。妄心是阿賴耶,妄心有分別、有執著;真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真心沒有起心動念,
妄心有起心動念,凡是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都是妄心。佛教我們用真心,真心沒有這些
念頭,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看每個人都是佛菩薩。念阿彌陀佛的人看每個人都是阿彌陀佛
,沒看錯,是真的,不是假的。看每個人都是好人,看什麼事都是好事,為什麼?好事是
等於零,壞事也等於零,它是平等的,它沒有分別。不是好壞不分,清清楚楚、明明瞭瞭
,它是一,它不是二,你們只看一面,他看兩面。我們一般人看手心、手背兩面,他從一
面裡面就看透了,你那一面是裡,這一面是面,他看透了,這就看透真相。
  「一代教化之妙用,存於權智」,實智是般若無知,權智是無所不知,所以妙用在權
智。「又密教以胎藏」,胎藏是屬於蓮花部,「鬘荼羅之心蓮華臺為實智」。鬘荼羅的心
,中心,是胎藏,用蓮花做代表,所以叫蓮花部。蓮花臺代表實智,蓮花臺有八個葉,花
瓣,蓮花的花瓣開敷,代表權智。
  《大日經》第二卷說:「諸佛甚希有,權智不思議。」眾生學佛全靠佛菩薩的權智,
為什麼?實智是不起心不動念的,不起心不動念,歸零,零是什麼?自性本定。你要問,
佛教為什麼提倡戒定慧?因為定是自性本定,自性本來就是定的。惠能大師五句話的第四
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所以,一定要修定才跟自性、真
心相應,不定,就跟它距離遠了。我們一天到晚浮躁,那就遠之遠矣,那就沒救了。所以
一定要修定,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修定。
  海賢老和尚,這個法門他能成就,我們也能成就,帶給我們無比的信心、堅實的願心
,我真願到極樂世界去,我不願在這兒住。這個地方不管什麼,有好,沒有也好,不計較
,不強求,一切隨緣度日。一切時一切處牢牢抓住這一句阿彌陀佛,信願求生淨土,決定
往生。念到功夫成片,阿彌陀佛就送信息給你,你就放心了,你就踏實了。如果學海賢,
不怕苦,不怕難,願意在世間多受一點苦難,給人做好榜樣,那是功德。這是好事情,佛
會保佑你,會滿你的願,時候到了他會帶你到極樂世界去。
  《大日經》第二卷說,諸佛甚希有,權智不思議。「故知方便智亦不可思議,度生妙
用,權化之法,全由此智也。」如果沒有方便智,哪裡來的《大藏經》?釋迦牟尼佛怎麼
可能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講經說法完全是權智。我們跟佛比,佛是菩薩全智,我們呢?全
迷,統統都迷了,全迷了就是凡夫,六道凡夫。全智好,我說的全是完全的全,講得通,
跟它這個權講得通。全智、全迷,全智是大權示現,全迷呢?實在講也是大權示現。我們
示現的時候是示現六道輪迴,是示現十法界,是很不好的示現,是讓很多眾生受苦受難的
示現,不是好事。佛菩薩的全智示現是美好的,你看示現極樂世界,示現菩薩道場。
  文殊菩薩在五台山,黃念祖老居士《報恩談》裡頭有一段談到,有個出家人朝山,在
五台山看見一個小地方,門口不大,門口上寫了金剛洞。他好奇,進到裡面,裡面很寬大
,有宮殿,有樓閣。轉了一圈,也沒人跟他打招呼,他想走。忽然聽到後頭有人叫他,叫
他的名字,他很訝異,這個地方我根本沒有熟人,怎麼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是個小沙彌,
告訴他,師父請他進去坐坐。他就進去了,是個老和尚,給他頂禮。老和尚說坐坐,老遠
來的,辛苦了。談了很多話,以後離開了。再往上去,遇到一戶人家,住在那裡很久,他
們就談到打千僧齋,老是感到山上人太少,湊不出一千人來。他就說,我剛才去了一個地
方,叫金剛洞,那個裡頭就有七、八百人,怎麼會沒有人?他說我沒聽說哪個地方有個金
剛洞,我在這住了十多年了。爭來爭去,辯了很久,有一個人說,你莫非是見了文殊菩薩
?這句話一提,他痛哭流涕。真的,當面錯過,再去找找不到了。
  所以中國大陸這些名山大川,確實有佛、有菩薩、有天龍八部護守。人造業造得再重
,菩薩心腸是慈悲的,不忍心看到你的苦難,總是盡心盡力幫助你把這個災難減輕。不能
化解的話,減輕,能化解的都化解了,不能化解,減輕,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菩薩,哪兒
有災難到哪去,他不會去躲避,他住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災難輕一點,都是救苦救難。
這都是諸佛菩薩、龍天善神權智示現。
  「又從實智以求權智,亦即從根本智而達差別智」,這是『增長了知』。從實智,宗
門的參禪求什麼?求實智,實智得到,權智也就得到了。念佛也要用這個方法,專念阿彌
陀佛,放下萬緣,這就是求實智。海賢老和尚求實智,一天到晚一句佛號,得念佛三昧了
。甚深的三昧就是實智,得到實智,實智就是見性,明心見性;權智是起用,無量智慧,
世出世法,此界他方,無所不知,一切通達沒障礙,這權智。所以就是「從根本智而達差
別智,故曰增長了知」。我們常常講,你的學問提升了,智慧增長了,這都是讚歎差別智
。實智是真智,真智無知,起作用是差別智,無所不知,是這個意思,我們要明白、要了
解。
  「蓮瓣之盛敷,可喻增長,蓮瓣之初開,可喻了知」。這是密宗鬘荼羅蓮花八瓣表法
的意思,這就是表,代表,做比喻,代表增長;蓮瓣初開,這個就好比是了知,剛剛開悟
。「心蓮八瓣開敷,正顯增長了知之義」,這個了知是後得智,讓後得智真正從根本智起
用,無所不知,無法不知,他自自然然能通達一切佛法。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
的經典,他全能看懂,他全能講解。實智是不能講解,實智,你看到他在那裡打坐,如如
不動,真的,不起心不動念。他清不清楚?清楚,他不是在睡著,他清醒的。眼沒睜開,
耳朵也沒開,眼不開不見,耳沒開就不聞,他完全在大定當中,在這個境界裡頭。所以有
人請教他,他應對如流,引經據典、如數家珍,熟透了,實際怎麼樣?他沒看過,他也沒
聽過。海賢老和尚可以給我們做證明,你看他跟大眾接觸的時候,大家到山上來看他,他
跟人聊天,完全講的是道,是大乘佛法。他也沒學過,他怎麼全知道?讓聽者心服口服,
無量的歡喜,不敢小看老和尚。聰明的人,有程度的人,一聽就曉得老和尚開悟了,不是
開悟說不出來。這些給我們提供很大的啟示。
  我們從這些例子,實際例子上,了解,中國古聖先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
子這些,都是開悟了。所以他們生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區,老死不相往來,說的道理
居然相同,處事待人接物這些道德概念他們都能做出來,也相同,怪了!為什麼?開悟了
,小悟是阿羅漢,大悟是菩薩,明心見性是聖人,中國人叫聖人,印度人叫佛陀;印度人
叫菩薩,中國人叫賢人;印度人叫羅漢,中國人叫君子。他們是在平等的境界裡頭。
  你看它心蓮表法,蓮花盛開,這個比喻增長,蓮瓣初開比喻了知,就是剛剛開悟。「
心蓮八瓣開敷,正顯增長了知之義。因蓮葉開敷而明現蓮臺」,花開了,盛開了,蓮蓬看
到了,「正表從方便智之開明,而徹顯心源」。把蓮蓬當作心源,當作根本智;蓮花代表
後得智,代表權智,這個表法表得很有意思。
④ 悟由自心
  後面接著底下這一科,「悟由自心」,這個科判好。
  【從本以來。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我們要注重這個『不由他悟』,開悟是不是別人幫助你的?沒有。是不是從佛那裡悟
來的?沒有,佛沒教你,都是自己開悟了。怎麼開悟的?萬緣放下開悟的,只要有一樁事
情沒放下,那就把你悟門堵塞了,你就開不了悟。所以徹底放下就大徹大悟。不但世法要
放下,佛法也要放下,《金剛經》上說得好,「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
為什麼?因為有世間這些迷惑顛倒的人,所以才有佛法,沒有這些迷惑顛倒的人,佛沒法
。所以佛法不是真的,佛法是善巧方便說的,你可別認真,真有佛法,那就壞了。為什麼
?起執著,佛法是破妄想、分別、執著,你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就不是佛法。
  所以《金剛經》上教菩薩,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生心是什麼?權智;無住,實智。
生心,給人家講經說法,行,講完之後什麼也沒有,乾乾淨淨,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這
就對了。說是生心,眾生來問,你解答,他不問,沒話說,他問什麼,你答他什麼,決定
沒有答錯,真妙!這真正佛法。希望同學努力念佛求生淨土,對於這個世間法,要從《金
剛經》上求智慧,我們怎麼樣應付。隨緣隨分,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對了,那就無
住,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就對了。所以悟由自心,給我們很大的
信心,我們深信不疑,我有信心。
  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段,「從本以來」四句,我們下一堂課再學習。
==
看每個人都是好人,看什麼事都是好事,為什麼?
好事是等於零,壞事也等於零,它是平等的,它沒有分別。
老法師還說過,這些都是影像,影像裡頭決定沒有是非善惡,
是非善惡是我們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6-09-22 19:54:00
阿彌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09-23 06:2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6-09-23 16:5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9-23 17:28:00
阿彌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9-23 18:44: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9-24 15:25: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