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太上感應篇171【短尺狹度。輕秤小升...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7-11 17:29:50
太上感應篇171【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姦利。】 2000/3/11  新加坡
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171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感應篇》第一百零一節。這個書總有一百二十四節,我
們希望早一天把它講圓滿,許多問題擔誤了很多時間,問題我們另外找時間答覆。這一節
有四句:
  【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姦利。】
  註解一開端就講,這「四句,皆小人貪利之事也。尺度升秤之類,所以平物價,一人
情。世人或二樣,大入小出,重入輕出,其設心,只要便宜耳。孰知得半分便宜,卻損一
分福德,況益我損人,必有天殃雷火之焚,未必非為此也。或有主人不知,而司出入之子
弟臧獲潛為之,其罪終歸家主,不可不察也」。這一段已經把意思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了
。世間人,現代的社會,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幾乎是不勝枚舉。至於以偽亂真,古時候
有,但是很少,現在就是連藥物買真的都不太容易了。我記得我有一年在美國中藥店裡面
去買兩粒片仔黃,回來之後一看,裡面一粒是假的,你說有什麼法子!我在香港,香港很
多同修告訴我,香港買東西不是內行買不到真的。世風到了這種地步,使我們想起鬼神所
說的「天上不安全,地上不能住」,這個話很有道理!鬼神都聚眾念佛求生淨土,這也應
了李炳南老居士往生前一天下午,給身邊同學們說:「世界已經亂了,諸佛菩薩、神仙降
臨都救不了,唯一的一條生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真正有德行、有成就、有慈悲心的
人說的話。
  世道人心變了,它這個地方有一段說,近來市場裡面的東西,幾乎假的比真的多,從
這個地方看,世道人心變了。凡是飲食、醫藥這些用品都有假的,而且假的數量多過真的
,「喪心害人,莫此為甚」。「至於使用假銀」,現在用假鈔票、偽造的這些證件,「其
惡更甚,天誅尤速」。天誅是什麼意思?就是外國人講的世界末日。所以我們凡是做一樁
事情,總得要想想,能不能對得起天地良心?這句話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起個念頭,這個
念頭該不該做?能對得起天地良心嗎?能對得起芸芸眾生嗎?如果自己覺悟到這是不善的
,趕緊制止,絕不能再做。它末後舉了古人一首詩說,「越奸越巧越貧窮,奸巧原來天不
容,富貴若從奸巧得,世間呆漢吸西風」,這是古人的一首詩。我們看看這首詩,他講的
話應驗不應驗?似乎今天愈奸愈巧的人,他愈富貴,所以相信因果的人少了,認為因果之
談沒有憑據,看看世間許多積德修善的人,反而落得貧苦不堪,作奸犯科的都好像是洋洋
得志,這是今天社會上中國外國普遍的現象。這一樁事情,只有佛說清楚了,為什麼會有
這個現象?佛講了,那些人作奸犯科的人,是過去生中修的大福報,雖然今天愈奸愈巧,
折福了,折掉福之後,他還有餘福,他還有剩下來的福,他享他的餘福。絕不是作奸犯科
能夠得福報,沒這個道理。積德修善的人現在還很貧窮,這是過去生中沒有修福,他要不
修福,他的生活比今天還要艱難。我們想想佛所說的這個話,有道理,如果這些前世修富
貴的人,他要不作奸犯科,安分守己,他的福報大了,他的福報享不盡,這一生到壽命終
了之後,他的福還享不盡,來生還有大福報。這就是縱然這一生不修福,光享福都享不盡
,如果這一生再要能修福,生生世世福報無有窮盡。
  可惜現在的世間人不讀佛書,不但佛書不讀,聖賢書都不讀。不僅是聖賢書不讀,好
話聽不進去,見到人勸善的話,他趕緊躲開,走得遠遠的。如果教他作奸犯科,他歡喜接
受,親近惡知識,遠離善知識,所以我們知道他的福報享不久,真的是古人所謂「石火電
光」。福報大的,能夠享一輩子;福報要不夠大,到中年、晚年就衰了,這個我們今天在
社會上也看到許許多多,四、五十歲就衰了、衰敗了,公司倒閉了,債務累累,到處躲避
。這是什麼?過去生中福報不是很厚的,作奸犯科很快就享受掉了。我們看到有許多作奸
犯科的,到了晚年七、八十歲福報還是很大,那是過去生中積累得厚,雖然做種種惡事折
福,還折不盡,那個底子太厚了。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作法,應該如
何修學,如何教人。在今天這個社會,勸善規過,大難,大難!實在不是一個容易事情。
可是我們要不要做?一定要做。有機會隱居,有機會住山,有機會不聞世事,獨善其身,
你有這個機會也要捨棄。世間善人教導我們「安安而能遷」,我們的心安身安,可是社會
不安、眾生不安,我也要捨棄我安穩的生活,去奔走,去幫助別人,這是慈悲心。菩薩更
是「作眾生不請之友」,比儒家、比任何人都來得積極。所以佛菩薩示現在人間,為什麼
?不是隱居的,不是來過一個安定舒服生活的,那哪裡叫菩薩?是為一切苦難眾生服務的
,這是菩薩。菩薩遇到困難絕不躲避,勇往直前,代眾生苦。《行願品》裡面,普賢菩薩
講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就是指的這一樁事情。
  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大家都一樣,都是業力受生。業力可以轉變成願力,轉成願力就
是乘願再來。我的這個條件能轉嗎?修成菩薩才能轉,我是凡夫;天台家講能轉,《華嚴
經》裡面講能轉,淨土宗裡面講的轉得更快。天台家給我們講的「一心三觀、一心三諦」
,那就是我們凡夫也能轉。當年天台宗的祖師慧思,隋朝時候人,讀《法華經》、讀《中
論》,讀到「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他就悟了,他就轉了。傳到智者,智者奠定了
天台宗理論的基礎,成為大乘一個學派,怎麼不能轉?一悟入三輪體空,三輪體空就是四
相破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心地當下清淨平等,不生煩惱了,常生
智慧。他們能,我們為什麼不能?不能的原因在哪裡?煩惱習氣不肯放下;換句話說,起
心動念還不肯為別人著想,念念都想到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好處,這就沒法子了,祖師大
德跟我們的差別就在這一念之間。
  如果我們一念回頭,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想社會大眾苦難眾生,你就轉凡成聖,
你就作佛作祖了,你智慧就開了,煩惱就斷了,一念之間!這個一念轉不過來,轉不過來
是什麼原因?我過去講過很多,兩個原因:第一個煩惱習氣太重了,第二個讀經太少了。
煩惱習氣重,不怕!只要常讀經,多讀經,多親近佛菩薩,讀經就是親近佛菩薩,多聽佛
菩薩教誨。煩惱習氣重的,講一遍兩遍不會悟,講百遍千遍也不會悟,講上萬遍、十萬遍
、百萬遍,也許豁然開悟了,自古以來這種例子很多,所以多親近善知識。我們今天親近
善知識是讀經,不親近善知識永遠不可能開悟。看到這個世間芸芸眾生,哪一個不是隨順
煩惱?哪一個不是自私自利?甚至於還有人說:「人不自私,天誅地滅」,聽到這個話,
應當要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是真理。這些言論是似是而非的謬說,我們要有智慧辨別。
  在新加坡,許哲居士、李木源居士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你看人家表現的沒有私心、
沒有自利,一切為眾生。生活所需已經到了最低的水平,工作量超過常人許多倍,人家身
心健康,無有病苦。不但沒有病苦,沒有老苦,你再問問他們,他們將來有沒有死苦?沒
有死苦。「生老病死苦」離開了,「求不得」也離開了,「愛別離」也離開了,「怨憎會
」也離開了,「五陰熾盛」也離開了;你看看人家,八苦現前就斷了。這是擺在我們面前
的榜樣,我們時時看到,為什麼不肯學習?為什麼還是不能放下是非人我,不能夠放下名
聞利養,依舊是作賤自己,這是佛法講的愚人,也就是經上常講的「一闡提」。所以我們
自己冷靜認真反省,我們是不是經上說的愚人、一闡提?縱然是一闡提,也有救。《法華
經》上說:「一闡提也有佛性」,問題是你有沒有緣分遇到大乘佛法,遇到了義佛法;若
能遇到,又有機會長時薰修,一闡提也能在這一生成佛,這是我們要記取的。決定要把這
一些惡習全部都改過來,念念為社會,念念為眾生。
  我們也不求好處,不是為福報我們才幹的,為利益我們才幹的,這個心已經不善了。
我們為一切苦難眾生做,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而做,不是為自己利益,不是為自己有什
麼好處,這個與佛法才相應。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7-11 17:53:00
阿彌陀佛!
作者: rc60710 (抑惡揚善)   2016-07-11 23:51: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