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346(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07-11 15:26:29
(續:【經須臾間。還其本國。都悉集會七寶講堂。無量壽佛。則為廣宣大教。演暢妙法
。莫不歡喜。心解得道。】)
早年在台灣讀書人,每天提心吊膽,怕戰爭。如果一旦發生戰爭,怕的是什麼?中國
傳統文化斷層,《四庫全書》只有一套,文淵閣的;《薈要》孤本,就這麼一套,在台灣
,在故宮博物院,原書我都去看過。如果一個戰亂丟掉了,那人類可傷心,沒救了,人類
會走向黑暗時期。所以,就是希望把這部書翻印出來。總在大家努力,書太大了,成本太
高了,印出來了。商務印書館印《全書》,我問總經理,總共印多少套?三百套。世界書
局,我問他老闆,你們《薈要》印多少套?兩百套。為什麼?沒有人買。量太少了。我錢
夠我就去買一套。前後這麼多年,商務印書館的,民國一百年,政府請他們再版,也感覺
到分量太少,就怕失傳,商務印書館的老闆就打電話找我,告訴我,我們再版,問我要不
要?我聽了很歡喜,要。要多少?我說我要一百套,不能漲價,老價錢,一套美金五萬,
一百套就是五百萬。還有世界書局的,世界書局它第一次印兩百套,我跟他買了七十多套
,大主顧,他再印的時候通知我,我說我跟你預定兩百套。先後《薈要》,《四庫薈要》
我買了三百三十多套,幹什麼?送全世界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收藏。這樣縱然是天翻
地覆,我相信,老天也會給我們留幾部,不至於失傳。這個用錢可以辦得到。但是人才沒
有辦法,現在書擺在這裡沒有人讀,我們看到那廢紙一堆,怎麼辦?所以想到辦漢學院,
漢學。漢學裡面,我們有四個系學習,一個文字學,文學系,漢文學系,另外,儒學系、
道學系、佛學系,叫儒釋道。我們修學期間是五年,目標是培養有能力懂文言文、懂漢字
,有能力讀《四庫》、讀《薈要》,我的目的就達到,我就沒事了。現在幹的就這樁事情

這個是拯救中國傳統文化、拯救世界文明,全世界的人都得好處。我們有這個願,無
從下手,一生沒有辦過學,教過學,沒辦過學,當過教員,所以對於學校行政一竅不通,
有這麼個願望。去年訪問英國,聽到一個信息,英國政府下令,全國小學、中學、大學,
所有學生都要學中文,中文是他們第一外國語。我聽到這個信息,我去看看真的是假的,
這個出乎我意料之外,所以到英國好像住了八、九天。威爾斯大學校長,帶著兩位副校長
,三個人來看我,我們聊了三個半小時,談漢學。非常難得,我們所說的他都能理解,而
且都能接受,最後要求我們合辦,學校有學位,在這裡畢業,可以得到漢學博士學位。祖
宗安排的,不是人安排的。我們重要框架的合同簽訂了,希望今年九月開學,開學也同時
上課,正式上課明年一月,外招的學生都要來接受教育。現在英國人比我還熱心,我很受
感動,不能不做,你看外國人都幹了,我們不能不幹。所以這個密切合作意義很深。這個
密切合作,我們相信對整個地球的災難,不能化解,能減輕,因為這個事業是關係全球的
,不是關係某一個局部的。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十年之後文字學,就是漢字文言文,能夠
普及到全世界;三十年之後,整個世界人都會懂漢語,都會認識中國字,我們目標定在此
地。
教學主要的課程,兩部書,這兩部書是《四庫》的鑰匙,一部是這一套《群書治要》
,唐太宗編的;另外一套是民國初年,張教授編的,叫《國學治要》。所以《群書治要》
、《國學治要》,這是我們漢學院的教材。我們不要編教材,古人編好了。這兩部書可以
救國家、救民族,可以帶給全世界的人幸福快樂,安定和諧。這大事!歡迎年輕的朋友們
,發大菩提心,把這兩部書學好,就能夠齊家、治國、平天下。齊家這個家,就是現在我
們講的企業家,你能把你的企業辦得非常成功;你要參政,可以治國,帶給全世界永續的
安定和平,大事一樁,這不是小事。那更大的事情,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千萬別把這個忘
了,這個比我剛才講的還大,究竟圓滿。那是什麼?那要救遍法界虛空界無量無邊諸佛剎
土裡面所有的苦難眾生,咱到極樂世界幹這樁事情。我們前面搞漢學院是地球,是救地球
上的眾生,三千大千世界還做不到,可是到極樂世界全做到了。
這個經不能不學,學了之後,對極樂世界產生信心,產生願望,希望我一定要去,阿
彌陀佛必定來接引我。我們幹的世出世間事,都是佛菩薩的願望。佛菩薩的一個願望,統
一的就一個願望,希望眾生離苦得樂,沒有希望眾生受苦受難的,希望眾生離苦得樂。所
以末後這四句,「廣宣大教」,大教是大乘佛法,是回歸自性,是教化十法界無量無邊的
眾生。「演暢妙法」,演是表演,做出榜樣來給人看。這單單有個演字,把身行言教都包
括了,譬如我們剛才講的十善業,自己要做到才能教人。自己做到是行,身行,我做到了
,我告訴你,你才會相信;我教你做,我沒有做到,別人不相信。做老師的要身行言教,
做父母對兒女要身行言教。父母說話算話,說話都能做到,小孩不敢不聽。你欺騙他,他
也欺騙你,那就沒有一句實話。妙法是無量法門。學習的人莫不歡喜。心解開了,道得到
了,心裡面的疑難雜症全沒有了,這叫解。道是理事都圓融,世出世間過去、現在、未來
,你沒有一樣不知道,你沒有一樣不明瞭,這是什麼人?極樂世界的菩薩。極樂世界只有
兩種人,一個老師,阿彌陀佛;其他的,所有往生去的人都是學生,菩薩。那個地方說是
極樂世界彌陀佛國,也可以說是阿彌陀佛的道場,它太單純了。那個地方沒有皇上,沒有
總統,沒有行政組織,那個地方只有一個阿彌陀佛說法的大講堂。蓮花化生到極樂世界,
花開見佛,講堂有你的座位,不會坐錯,在那個地方進入講堂聽經,畢業了,離開講堂就
成佛,多省事!自性裡面所具的佛法,統統顯示出來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文表菩薩眾遊行十方還歸極樂,聽佛說法」,這個佛是阿彌
陀佛。這些菩薩們都到十方世界遊行回來了,回到極樂世界,回到講堂聽阿彌陀佛講經教
學。你想聽什麼經,你所聽的就是你要聽的,我想聽《華嚴》,聽的句句《華嚴經》;你
想聽《法華》,你聽的就是《法華經》。這叫什麼?個別一對一的傳授,同在一個大講堂
,但是一對一,你想聽的經,佛就給你講這個,你聽不到他的,也聽不到他的。我們的科
學技術還做不到,差得很遠。我們可以在國際會議上同步翻譯,就有點像這個味道,他同
步翻譯,他不需要機器,直接聽出來的就是,八萬四千法門,想學什麼法門,佛就給我們
演說什麼法門。時間,「須臾間,須臾者片刻也」。下面說,「相當於四十八分鐘」,據
《俱舍論》十二卷說的,都有根據。中國古時候計算時間單位,是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十二個時辰。我們今天用的是外國的,所以叫小時,它比我們小,我們一個時辰是它兩小
時。印度的時辰最大,印度把一天只分為六個時辰,所以叫六時,白天三個時辰,晚上三
個時辰,晝三時夜三時,它一時是我們現在的四個小時。《俱舍論》裡頭所說的。《唐譯
》的這個經文有,「晨朝供養他方無量百千諸佛」。這是從五種原譯本裡頭,看到經文的
原貌。供養只是清晨,菩薩們化身出去供養,實際上本身還在講堂沒動,沒有離開講堂,
化身,變化身過去,去供佛,等到供養完畢化身又回來了。「又云即於晨朝還到本國,正
是經須臾間之義也」。須臾是很短的時間,時間不長,一個小時,或者是不到一個小時,
他去供養,供養完畢,聞法完畢,他回來了。
「於是會聚於七寶所成之講堂」,這個七不是數字,是表法的,代表圓滿。七,中國
人講七,是東南西北四方,上下加上當中,這叫七。代表無量無邊珍寶所建成的講堂,那
個裡面的珍寶,你看不盡,你也說不盡,無量無邊,在阿彌陀佛的大講堂,「聽佛宣說大
教妙法」。什麼叫「大教」?大是大乘,「《起信論》謂一乘法也」,比大乘還大,叫一
乘教。一乘就是講成佛的法門,阿彌陀佛這常常講,真正悟入就成佛,成佛就畢業了。畢
業之後,十方世界哪個世界有緣,有佛出世這個緣,他就去了,到那個世界成佛,像釋迦
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教化眾生。一乘法,在我們佛教經典裡面,指《法華經》
、《華嚴經》,這兩部叫一乘法,都是講一生究竟圓滿的大法。「菩薩聞後皆大歡喜,自
心開解,得悟聖道」。這是證得究竟圓滿。「道者,斷惑證理之智慧。願發此智,名為得
道。」這種智慧現前了。
下面一段是念老引彭際清《起信論》裡面一段話,《起信論》上加個彭際清,就不是
《大乘起信論》。彭際清居士他的著作,裡面有一部叫《無量壽經起信論》,是《無量壽
經》的註解,叫《起信論》,是這部書,不是《大乘起信論》。這部書裡說得好,他用問
答的題材來說,「問:無量壽佛說法,為是純說一乘,為是兼說三乘?若純說一乘者,何
得尚有聲聞眾等?若兼說三乘者,何云二乘不生彼國?」這問得好,這問題是經上的,似
乎兩個說法是矛盾的,我們如何來理解?問得好,他解釋得也好。「答:純是一乘,別無
三乘。豈獨佛在七寶講堂,純是一乘。乃至一一花中,一一光中,風聲水聲,諸音樂聲,
亦純說一乘,更無三乘」。這個答覆得好,只要進入極樂世界這個環境,佛沒有三乘法,
只有一乘。就像《法華經》一樣,《法華經》自始至終,「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世界,能夠純說一乘,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然沒有問題,所以他
也是講一樣的。佛開始講經的時候,三乘,講阿含是三乘,方等是三乘,到般若就是大乘
,到法華純一乘,這是我們判別世尊的教學理念、方法。「如」,舉《法華經》做例子,
《法華經》上說:「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特以眾生根智有差」,眾生根性
不相同,有智有愚,「所聞各異,所證不同。故前文言,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
,或寂靜聲,空無我聲,乃至甘露灌頂等聲」。這個例子舉得好,把這個問題給我們解開
了。「其得聞者」,聞法,「或證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這是小
乘四果,「乃至不退轉地菩薩。具如他譯本說」,經上有五種原譯本,五種原譯本裡面都
談到這些問題。「是即順餘佛土,寄四果名。實則決定成佛,不取有餘涅槃。以能回小向
大故。佛本願故」。「此說甚為精要」,彭際清這個開示很重要。這個人也是個了不起的
人,他是乾隆時代考中進士,應該是十九歲,十八、九歲叫弱冠,二十歲行冠禮成人,他
弱冠,也就是還不是真正成年,他就考中進士。他的父親是乾隆皇上的兵部尚書,兵部尚
書相當於現在國防部長,所以是高幹子弟。一生沒做官,沒有從政,家庭環境好,所以他
就去搞學問,搞儒釋道,儒釋道都通,現在講是個專家學者,博古通今,一輩子念書,就
是家庭環境好。乾隆是盛世。
這幾句話說得太到家了。極樂世界有沒有這些四果?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
些位次有沒有?真的說,沒有。但是它程度確實有高有下,有高有下是什麼?跟他方諸佛
世界,大概等於哪個級別,是這個意思。極樂世界只有一乘法,它那裡沒有分別;但是你
要細分,程度真有差等,跟他方世界,像我們娑婆世界就有等級的,釋迦牟尼佛所傳的,
有四果四向、三輩九品,有這些。這些你說它有,可以,按照別人學校來分,我這個學校
沒有。我們將來在英國漢學院,就是一乘法,但是又可以分學校別的院系,它是哪一個級
別,相當於哪個級別,我們這個不說那些,一乘法。極樂世界特殊,跟別的世界不一樣,
也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時候,他發的四十八願要度眾生,要讓眾生能夠快速離苦得樂,這
是他的悲心,請教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用什麼方法可以得到?老師告訴他,你立這
個志願很難得,要想完成這個志願,先去訪問參學,像今天講研究調查,做報告。十方諸
佛剎土,老師有這個能力,完全展示在他面前,像看電視一樣,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
他看了多長?五劫,時間不是年月日,五劫。五劫,如果不說小劫、中劫,肯定就是大劫
,五個大劫。一個大劫,是一個世界成住壞空一次,是一個劫。五劫,這一個世界成住壞
空五次,時間太長了,才把一切諸佛剎土都看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好的記錄下來,覺
得不滿意的、不需要的刪除掉,用這個來建造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標準藍圖是根據這個
造的,所以說是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精華之所在。我們講的精華、糟粕,糟粕沒有,完全沒
有,全是精華。
所以這個世界就變成「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任何一個佛國土沒有辦法跟極樂世界
相比,雖然佛佛道同,佛與佛的智慧能量都相同。那麼其他的諸佛,還需不需要造個極樂
世界?沒有必要了。為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一體,那麼阿彌陀佛造的,等於釋迦
牟尼佛造的,等於藥師如來造的,一樣!何必多事再去搞一個?沒有這個必要。必要的是
什麼?必要的就是所有諸佛菩薩遇到人都勸他到極樂世界去,這就行了,你們只要介紹,
只要保送。那個世界是無量無邊,沒有邊際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搬到極樂世
界去,容得下。這些地方,我們都要平常細心去觀察,這是個好地方,應當趕快去。不但
不辜負釋迦佛的介紹,不辜負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的勸導,這叫報佛恩,這真正叫感恩
。這一生遇到,遇到搞清楚、搞明白了;過去我相信大家也都遇到,模模糊糊,不清楚,
所以不重視,疏忽了,沒去成。這一不去成,下一次再遇到,要多長時間?佛在大乘經上
告訴我們,三途一墮五千劫,不能幹!這個機會漏掉了,下一次得人身遇佛法,要什麼時
候?五千劫以後。這五千劫你在輪迴,你在三惡道,多苦。這能幹嗎?不能幹。不管怎樣
,這一生把求生淨土擺在第一位。我們搞漢學院都是第三位、第四位,往生極樂世界才是
第一位。不能因為搞那些,第二位、第三位,把這個漏掉,那個麻煩可大了。雖然這是好
事,肯定生天,天有壽命,天的壽命沒有五千劫,沒這麼長。所以觀察清楚明瞭,細細的
算算這個算盤,你就會下定決心,我把這個擺第一,其他的什麼都不放在心上。有,好;
沒有,也好,都好。得到,很好;失掉,也好,決定不放在心上,為什麼?假的。這是諸
法實相,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這就沒錯了。佛法緊緊抓住,信願持名。世法要緊,生
死關頭的抓住,幫助它繼續不斷去發展。好事不放在心上,惡事也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有
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
最近有些同學要我講《華嚴經》。《華嚴經》放下不少年了,我再想想怎麼講,普賢
大願導歸極樂。我換一個方向來講,學《華嚴經》,回歸淨土,這樣與我求生淨土不違背
。有幫助,不違背,藉《華嚴經》來了解世出世間法的真相,《華嚴》說得最清楚,真相
大白,該捨了,該放下了。妄要放下,不可得,真也不可得。不是真有可得,真不可得。
真是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就在現前,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沒有一法在常寂光之外。
我舉比喻,用電視,因為大家都在電視面前,我把常寂光比喻作屏幕,我們打開電視,一
按鈕,屏幕光就現前,這是常寂光,什麼都沒有。那個有是什麼?有是按頻道,頻道一按
,音聲、色相現前了,知道它是假的,這個是在波動,一秒鐘一百次的波動,百分之一秒
,我們了解到真相,百分之一秒波動的色相,假的。屏幕不可得,屏幕什麼都沒有。色相
離開屏幕,它不能生存,它顯不出來,一定要屏幕。屏幕是什麼?自性,色相是阿賴耶,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這個裡面就自在,為什麼?該放下的放下,該提起的提起來。提
起只有一句佛號,一切時一切處不要忘掉,口裡面不念佛行,心裡面佛號一句一句接上,
就對了。
學海賢老和尚。他的弟子們給他出了一本書,《海賢老和尚永思集》,這本書可以多
看看,看的遍數愈多愈好,至少要看三十遍。為什麼?這是我們現前念佛往生淨土的榜樣
。他是二O一三年一月走的,自在往生。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從小耕田,父母親都是種
田的。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師父很了不起,我的看法,師父是
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人,一見到這個年輕人,二十歲的年輕人,就知道這是個大才,是人
才,可以造就的人才,為什麼?他能成佛。用什麼方法幫助他成佛?成佛才是大成就,成
菩薩不算大成就,就用一句佛號。為什麼?這個年輕人老實、聽話、真幹,只要有這六個
字,沒有不成功的,無論世法佛法,你都會有大成就。這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他二十歲
就開始念佛,念得非常認真,佛號不間斷。這樣的念佛人,我們相信他妄念少、妄想少,
心地清淨、平等,跟我們經上講的清淨平等覺,他得到這個。清淨是阿羅漢,平等是菩薩
,覺就成佛了。這樣的人,這一句佛號頂多念三年,他就功夫成片了。功夫成片就有資格
往生,他想去就可以去,阿彌陀佛就會給他送信息來。這個信息是什麼?或在定中,或在
夢中,或是音聲聽到,不知道從哪來的,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長,到時候阿彌陀佛來
接你往生。你心就踏實了,為什麼?極樂世界註冊了,有你名字了。如果沒有去,還繼續
在這個世間,繼續努力不懈怠,大概五年,五、六年可以提升到事一心不亂,那品位就高
了,往生極樂世界,生阿羅漢所處的地位,這個是有餘土,叫方便有餘土,比凡聖同居土
高,相當於小乘阿羅漢、辟支佛這樣的地位。再有個五年到十年,我估計他不超過四十歲
,他念到理一心不亂,往生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就是法身大士。所以他的境界,晚年的
境界,也就四十以後的境界,跟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平等的,跟釋迦牟尼佛夜睹明星,那個
境界是平等的,了不起!
多少次見佛?他念佛九十二年,真念不是假念,沒有間斷的念,所以跟佛見面,我估
計十次以上,九十二年。見極樂世界,想去,向阿彌陀佛請求帶我去。佛告訴他,你修得
不錯,多住幾年,給大家做個好樣子,叫表法。他也很聽話,可能是說,什麼時候佛來接
引我?佛告訴他,你什麼時候見到一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見到這本書我
就來接你。就在二O一三年一月,有一個信徒帶了這本書給他,他盼望到了。為什麼難?
因為他不認識字,他沒有讀過一部書,誰會帶書給他?所以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有
這麼個信徒帶一本書給他,問他是什麼?這個書的名字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
他老人家趕快到寮房,把他最喜歡的衣服,袈裟,穿袍搭衣,拿著這本書,要求別人給他
照相。根據他旁邊的人告訴我們,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要求別人給他照相,別人要求跟
老和尚照相,老和尚不拒絕。但是沒有他主動要求的,只有這一次,頭一次,主動要求別
人給他照相,第三天走了。這是什麼?阿彌陀佛跟他約定的,就是看到這本書,他就天天
等這本書,也不告訴別人,告訴別人,人家找到了不算數,不告訴別人。所以難得,不容
易。
這一段確實,這個經文裡面的含義非常豐富、非常精彩,我們要留意這些地方。這個
經文,我們講的時間長一點,緩慢,無所謂,時間長短無所謂。我們要怎麼去用功,怎樣
真正得到它,怎麼樣叫我們這一生,在這個世間不至於落空,決定得生淨土,這個才重要
。所以我們不是以解為主,我們是以行證為主,幫助我修行,幫助我證果,往生就是證果
,往生等於成佛;雖然往生還沒成佛,但是必定成佛,決定不會落空。我們對這個深信不
疑。在這個世間,我們只把淨業三福抓住,六和敬抓住,家和萬事興。不能跟別人和睦相
處,問題就來了,他跟我不和,我跟他和,起初他不以為然,一年、二年、三年、五年、
十年不變,他就被感化了。人有業障,很重的業障,不是一下就能接受,要長時間,要不
怕長時間。我天天對你恭敬,你對我不恭敬,我對你恭敬,三年五載他對人都會恭敬。不
怕艱難,不怕時間長,就會有成就。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到此地。
==
怎麼樣叫我們這一生,在這個世間不至於落空,決定得生淨土,這個才重要。
所以我們不是以解為主,我們是以行證為主,幫助我修行,幫助我證果,往生就是證果
在這個世間,我們只把淨業三福抓住,六和敬抓住,家和萬事興。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7-11 16:04:00
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7-11 17:29: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