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 【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7-02 08:43:19
《釋量論》
法稱菩薩造
法尊法師譯
  敬禮聖曼殊室利童子
  敬禮於具足,除滅分別網,甚深廣大身,遍放普賢光。
  眾生多著庸俗論,由其無有般若力,非但不求諸善說,反由嫉妒起瞋恚。
  故我無意謂此論,真能利益於他人,然心長樂習善說,故於此論生歡喜。
《釋量論.成量品第二》
#1〔量謂無欺智。〕
在《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當中,「菩提心」和「空性正見」
,分別就是菩提道的「意樂」和「加行」。沒有菩提心,無法進入成佛之道,沒有空性正
見,成佛之道走不上去。
陳那菩薩在《集量論》中說:「依於圓滿的因,可以證得圓滿的果。」圓滿的兩個「
因」,就是『意樂圓滿』和『加行圓滿』;圓滿的兩個「果」,就是『自利圓滿』和『利
他圓滿』。《三主要道》的次第,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性正見,就是這樣安立的。
為什麼在菩提心之前,要先生起出離心呢?也就是,你自己要先厭離整個生死輪回,
之後才能夠生起「如果一切有情都能遠離痛苦該有多好」的思惟。如果你自己沒有先厭離
整個生死輪回的痛苦,是不可能生起「一切有情若能遠離痛苦該有多好」的思惟的。
所以,一定是先為了自利的緣故而生起厭離生死輪回,之後才會生起令一切有情出離
整個生死輪回的心。因此,沒有出離心則不可能會有菩提心。
在《集量論》中,陳那阿闍黎曾說:「成就證量教示利眾生,導師如來怙主我頂禮。
」(「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
法稱菩薩的《釋量論》,是解釋陳那菩薩《集量論》的著作。《釋量論》共有四品,
第二品是對《集量論》供讚文的解釋,第二品主要成立導師釋迦牟尼佛是位量士夫,以八
個能立的原因去成立。
《集量論》供讚文:【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
法稱菩薩針對此供讚文作一解釋,由此形成《釋量論》第二品。
「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
“成量”是所立(佛陀是位量士夫),有四個能立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