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倉忠仁波切:三士道攝要─念死無常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4-06-22 20:11:13
轉自:倉忠仁波切部落格
http://blog.yam.com/tsadong
《菩提道次第廣論》三士道攝要(24)
上一堂課說明「四有」,今天將根據佛法對於「死有」的不共解釋,而作說明。不論
是否有修行,死亡是每一個人所必須遭遇。以佛法來說,在未死之前憶念死的話,會有很
多的幫助。於此生尚存活之際憶念死亡,能幫助我們對治貪著今生輪迴圓滿事的心,對於
世間的諸種圓滿事,能少欲知足、減少各種貪著心,提醒我們把握此期短暫的生命,有如
是功德。由憶念死亡,可以引發我們了知有今生來世,從此生走向死亡,死亡又是未來生
的開始;又,於此生中憶念死亡,可策發身心發起精進力、勇猛力,進行修學,減輕對今
世的輪迴圓滿事之貪欲,為未來生作準備,憶念死亡是如此殊勝想。有所謂:一切想中,
以死無常想最為殊勝;動物的足跡中,以大象的腳印為最大。如同此一般,以觀修念死無
常提醒修行,是最殊勝的法門,如《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引《大涅槃經》說:「一切耕種
之中,秋實第一;一切跡中,象跡第一;一切想中,無常死想是為第一,由是諸想能除三
界一切貪欲,無明,我慢。」
必須要準備死亡,必須時時刻刻觀修死亡——這對一個不信仰有前生來世者而言,是
無任何的意義,因為認為死亡後了斷此生、無有來生;但是,對於承認有前生來世者而言
,於死亡前進行準備、憶念死亡,則是極為殊勝的法門。在死亡未到之前——好好觀修死
亡、了解到死亡是不可避免、死亡到來時會是如何、死亡後又是如何,如果能在死亡到來
之前事先作準備、作防護,在面臨死亡時,就能內心無有恐怖、苦痛,安心往生,也能為
未來生的修行打下好的基礎,有如是種種的殊勝。當我們能夠了解死亡、不想受到死亡的
各種妨害、不想要死亡的話,就必須了解死亡是如何產生?死亡是以生而產生,有生必有
死,所以,如果不想要死亡的話,就必須遮止生。那麼,此生是如何開始?是由無明我執
為根本——執著人、法為自性有,由此無明為根本而造業,由業的驅使於輪迴中受生,由
受生而有老死的過程。所以,若要斷除以煩惱為主導之死,就必須斷除其因——生;若要
斷除此生,就必須修一個與實執、我執正相違的法——無我,並修戒定慧三學,對以煩惱
為主導的生死作對治,先修習認識苦諦,了解苦諦的因是集諦,進而修道諦斷除集諦,以
如此的修習方式,斷除以煩惱為根本的生死。
於未死之際經常作觀修死亡的訓練,臨命終時藉由他人的提示,或是由於自心觀修的
習氣,導致於面臨死亡時能正確的觀修,因而發起各種善心、遮止各種惡念,未來生能投
生善趣或是獲得賢善人身,如是各種因緣資糧的具足,都是由於死亡前對死亡進行觀修的
緣故,因為於死前已經事先多作準備、熏習,所以於死亡時能夠生起,由此可說,一切未
來生的各種良善因緣,都是由憶念死亡為最初而成辦。
於死亡前,經由他人的提醒生起善心,或是由於自己經常串習而發起非常殊勝的善心
,此殊勝善心的習氣,可直接於中陰身或來世強烈發起。比方說,事先已經串習一個非常
強烈的心,此心的習氣能夠自然生起,例如,因為有很重要的事情,明天早晨四點一定要
起床,晚上睡前,此動機若是強烈,第二天早晨就會很早醒過來、不會睡過頭,時間將到
就會醒過來,這是因為在未睡之前,對此心已經有一個強烈的提示:明天要早起。由於此
心動機強烈的緣故,第二天會特別早醒、早起。又,在死亡前非常強烈的串習善心,此善
心之力,即使沒有在中陰或生有時出生,於未來世中,也會有由此善心力的生起,而令修
學快速增長之差別。
對於死亡,於顯教、密乘二者中,皆是極為重要。密法中,於死亡中陰,以及出生的
生有,有與其相對應的佛三身可作修習:於死亡光明時,修習與其對應之法身;中陰生時
,修習與其對應之報身;生有時,修習與其對應之化身。生有、死有、中有,有與此三有
相順的方法可成辦佛三身,有如是修法。其中最特別的是,以死亡光明作修行,在死亡的
時候於死亡光明觀修法身——死亡轉法身。密法中,有如上所說等等的修習。總言之,不
論於顯教、密乘的修行,死亡的觀修都是非常重要。
死亡的因緣非常多,有各式各樣的原因而死亡,總歸類來說有三種:(一)壽命已盡而
死亡,由業及煩惱所感的壽量已盡;(二)福盡而死亡;(三)由於各種違緣、障礙的逼迫,
突然間死亡等等。死亡可歸類為此三種。如《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說:「(一)壽盡死者,
謂如宿業所引壽量,一切罄盡而死,是為時死。(二)福盡死者,未如無資具死。(三)未捨
不平等死者,謂如經說,壽未窮盡,有九死因緣,謂食無度量,食不所宜,不消復食,生
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醫藥,不知於己若損若益,非時非量,行非梵行。」前面所說,
並不是指一個極重病而無法於死亡過程中觀修的行者,而是指一般通常情況下的死亡,經
由他人的提醒或是由於自身過去的修習,能於死亡過程中進行觀修。但是,能夠在死亡前
準備、預備死亡,這也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緣,因為很多人是在突然間的外在違緣障礙中
死亡,比方,突然發生車禍、墮山崖而死亡等等,諸如此類,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死亡
,在此極短的時間內根本無法來得及觀修死亡的過程,以及觀修於死亡中所需要的法。
死亡的定義,以《俱舍論》中所說:當煖與心識的所依消失時,就是死亡。此義是說
,我們的生命是依煖(身體的熱暖)以及身、心識的安住而存在,當煖與心識的所依身滅的
時候,此時即是死亡。密續中所說,氣有粗、細二者,當粗氣滅時,就一般人的認知而言
,認為此時即是死亡;然,密續中所說的死亡並非如此。以現今醫學來說,主要也是以粗
分氣滅時,說是死亡,以呼吸及脈搏的停止,作為判斷死亡的標準。
死亡的時候,可根據死亡過程的一些徵相,判斷未來生將會投生何趣?未來生將投生
善趣或是惡趣,可由死亡時的一些徵相作大略的判斷,於《菩提道次第廣論》中亦有講說
。死亡時,身中的煖會逐漸收攝消滅,煖收的方式有二種:(一)從上身往心間收攝融入;
(二)從腳等下部往心間收攝融入。從上半身往心間收攝者,表徵心識將會投生於三惡趣;
從下部份往心間收攝融入者,表徵心識將會投生於善趣。如《菩提道次第廣論》p177+7:
「從何攝煖者。造不善者,識於所依從上分捨,上方先冷乃至心處。造善業者,自下分捨
,下分先冷,二者俱從心處識捨。」如果死亡時出現煖由上向下收攝的話,表示有可能會
投生三惡趣,這時候有何補救的方法?例如平常自己所修的善心,修慈悲心等,或是經由
他人提醒而能發起種種善心,或是由周圍的人行各種善法作迴向,例如做法事等等,幫助
亡者不會投生惡趣。有上說的特徵出現,可以讓我們作準備。
死亡時,是由粗分的25種物質進行分解而死亡,此是依密法中所說。死亡時,首先是
此二十五種粗分物質進行分解消融:
(一) 五蘊——色受想行識,五者。意識是於此後作分解,五根識是於五蘊分解時即
隨之分解消融。
(二) 四大——地水火風,四者。即五蘊消滅時,與其相對應的地水火風等四大。
(三) 內六處——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處。
(四) 五境——色聲香味觸,五者。
(五) 根位識之五智——眼識之根位識「大圓鏡智」、耳識之根位識「平等性智」、
鼻識之根位識「妙觀察智」、舌識之根位識「成所作智」、意識之根位識「法界性智」。
死亡過程中二十五種物質進行分解的時候,會出現外在身體的徵相,以及內在意識的
顯現相。也就是說,分為:外在徵相、內在顯相的區別。這些出現的徵相,是就一般正常
平穩的死亡過程而言,對於極重病死亡,或是突然間的因緣中死亡,對於這一類的往生者
而言,這些徵相不一定會依次第慢慢顯現,因為有各種違緣令這些徵相於剎那間就現起,
所以,外在的身體上根本來不及出現任何徵相。或是,因為身體極度病重,身體的外在徵
相無法顯露,以及內在的徵相是剎那間、剎那間就現起,根本無法去認知到種種不同的內
在顯相情況。所以,此處所說,是指在一般正常平穩的情況下的往生者,其所現起的內、
外徵相。
(一)死亡過程的第一個階段是色蘊等的分解、死亡。首先是五蘊中之「色蘊」分解,
以及和色蘊相對應之「地大」,以及五根「眼根」,以及六處之「色處」,以及眼識根位
識之「大圓鏡智」。由於色蘊和地大分解的緣故,外在的徵相是:往生者的身體看起來更
加消瘦、衰老、無光彩,以及眼睛視物不清。內在的顯現,往生者自身的感受是:身體極
沉重、下墮。意識上的顯現是:由於地大的能力消失、水大的勢力現前,會好像看到陽焰
、流動的空氣等等景象。此是死亡的第一個階段中,色蘊及地大等等分解時的內、外徵相
。內在所出現的徵相,以《密集金剛密續》中所說,會看到陽焰景象,就如同遠看炙熱大
地上有空氣如河水一般流動。或如《時輪金剛密續》中說,會看到輕煙冒起的景象。總的
來說,這兩種徵相是瑜伽行者於往生時的第一階段所出現之內在徵相。如是,第一階段中
消融的是:五蘊中之色蘊、四大中之地大、五根之眼根、六處中之色處、根位識之大圓鏡
智。
(二)第二個階段中是受蘊等物質進行分解消融。於此階段中消融的是:五蘊之「受蘊
」、四大之「水大」、五根之「耳根」、六處之「聲處」、根位識之「平等性智」。由於
前第一階段現前的「水大」消融、火大現前的緣故,於此階段,往生者的內在會看到一縷
輕煙冒起的景象。外在的徵相是:身色無光彩、眼珠無法快速轉動(因為眼珠主要是由水
充滿而組成),由於水大勢力的消逝,由水大所主導的各種器官,其活動能力也隨之消失。
(三)第三個階段中是想蘊等進行消融分解。於此階段中消融的是:五蘊中之「想蘊」
、四大之「火大」、五根之「鼻根」、六處之「香處」、根位識之「妙觀察智」。往生者
的外在徵相是:體溫開始下降。內在徵相是:身體更加沉重,由於想蘊開始分解消融,記
憶及分辨能力退失,無法辨識父母、親人等,看見閃閃的火光,有如從煙囪中閃出的火花
一般。
(四)第四個階段中是行蘊等進行消融分解。此階段中消融的是:五蘊中之「行蘊」、
四大之「風大」分解消融,進入「識大」、五根之「舌根」、六處之「味處」,並由此推
論,當舌根滅時並已斷氣,身根亦應已滅,也就沒有所謂的身識。所以,包括舌根之根位
識「成所作智」、意識之根位識「法界體性智」,此等皆於此階段分解消融。所有的粗分
二十五種物質已經完全消融分解。往生者的外在徵相是:由於「風大」分解消融,呼吸漸
漸停止;由「行蘊」分解消融,支體變僵硬,口張開,舌頭變得粗短色青。內在徵相是:
身體沒有任何知覺,對於粗糙或細軟之物已無覺知,看到有如黑夜中一盞燈,孤零零的閃
亮。於前第三階段所見的火光,也稱作黑夜中螢火蟲的火光飄閃一般;此第四階段,則是
有如在黑夜中看到一盞燈,孤零零的閃亮。
根據地水火風等四大,以及粗分的色受想行蘊等分解消融,可以了解到:粗分的想,
眼耳鼻舌身等觸受,以及記憶、意念等等,當四大分解時也隨之分解,因此,亡者已經很
難憶念起生前的親友、生前的各種苦樂覺受。為什麼?這是因為粗分的心識、觸受等,都
是依四大安住,當其所依的四大分解消融,依其而存在的粗分心識等等也隨之分解消融,
所以無法認知或憶念。由此也引申,於中有階段也是如此,對於過去生的憶念及苦樂覺受
等等,因為其前續的因已滅,所以無法了知過去的各種事。但是,在未來世的時候,除了
有些特別的眾生之外,一般皆無法憶念起過去世的所作所為。
當地水火風等四大已經分解消融的時候,以現代醫學來說,此時此人已經死亡。為什
麼?因為就外在的徵相而言都已經分解消融,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等處,是依色身而存在
五根,五根又是依地水火風四大而存在,所以說,當色受想行以及四大等死亡分解的時候
,由於根消失、處消失,因此依他而在的粗分心識也消失,這時候此人於外在上已沒有任
何生命徵相,以現代醫學來說,即判定為死亡。但是,以佛法來說,此時將亡者並未完全
進入死亡,因為其內在的細分意識還在進行死亡,細分心又分為四個階段進行分解死亡,
所以,此時還是處於正在往生的階段。
當外在的粗分物質分解死亡之後,接下來就是細分心識的分解。細分心識的分解死亡
分為四個階段:(一)白色顯現智(二)紅色增長智(三)黑色近成就智(四)死亡淨光。此四階
段都是屬於內在意識的分解,與外在的粗分根識並無關係,所以唯是內在心識的顯相而已
,外相的徵相是已經死亡。在此三智——白色顯現智、紅色增長智、黑色近成就智,分解
死亡的時候,隨之共計有八十種分別心進行分解死亡,其次第是:白色顯現智有33種分別
心進行消融;紅色增長智有40種分別心消融;黑色近成就智有7種分別心消融。這是四種
細分心識消融的時候,與此四種細分心識各自相應的分別心,亦隨之消融,如上次第,共
計80種。這些細分心識消融時會出現內在的顯相,此細分心識有與其同一體性的風,稱為
〝細微之心風〞。心的粗細分別,是依其所據的風而作分別。粗分的心風,如地水火風是
非常的粗分;細微的心風,無法如粗分的心風可以感知到,它與心識是以一體(同體相屬)
或說體性一的方式而存在。因此,在心識分解的時候,有細微的心風同時跟著分解死亡。
這裡所說的〝消融〞〝分解〞等,是指當下粗分的法分解消失,比它更細微的法於是
能現前。所以,當說「此法分解消融入下一個法」,比方說,白色顯現智消融入紅色增長
智,並不是指顯現智融入增長智之中,而是說,因為增長智的能力退失、消失,由是緣故
令紅色增長智現前。也就是說,因為遮止此法的某法已退失,所以此法能現前,將此義稱
為〝消融〞〝分解〞等。
因此,首先是,白色顯現智以及與其相隨的細微心風分解消融的時候,會有33種分別
心消融;隨之,紅色增長智便會現前。由紅色增長智40種分別心,以及與其相順的細微心
風的分解消融;隨之,黑色近得智便會現前。由黑色近得智7種分別心,以及與其相隨的
微細心風的分解消融;隨之,由於所有的粗細心識、粗分物質、細微心風等等完全消融分
解,最細微的光明心無有任何法的遮止而顯現,此時,即是最細微的死亡淨光心出現。
於此四種智消融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內在徵相,因為外在已經沒有任何徵相,所以唯
是內在徵象。四種增長智依次消融的時候,各自出現的內在徵相是:(一)白色顯現智消融
分解時,出現〝白色顯現相〞——看到如秋季十五滿月的月光照在大地,一片泛白景象。
(二)當白色顯現智消融而紅色增長智現前時,出現〝紅色增長相〞——看到如紅澄澄的晚
霞遍照天空。(三)由於白色顯現相與紅色顯現相於心間相合,令意識有如被悶住一般,所
以出現黑色近得智的〝黑色近成就相〞——看到如秋月晴朗的夜空中沒有月亮,整個大地
一片漆黑,此漆黑是一種極為晴明、清爽的黑。(四)經過黑色近成就智之後,所有的細分
心風等等都已經分解消融的緣故,最細微的光明心——死亡淨光,無可抵擋的現前。此時
內在的所現境——如秋月黎明天空一般,一片晴朗、澄清的感覺,有著一種完完全全的空
、清爽的覺受,於此時,所有80種分別心都已經分解消融,心的最細微本性就會顯現,此
時即是死亡淨光出現。隨著死亡淨光的出現,視其能安住多久,若是心識起任何動搖,剎
那間,與之逆次第的中陰身就會生起。中陰階段生起:從死亡淨光之後生起黑色近成就智
,以及紅色增長智、白色顯現智,逆次第生起。所以,於逆次第生起中,最後白色顯現智
消滅的剎那,即是真正的死亡,此是極短的〝時邊際剎那〞時間,此此極短剎那後隨即進
入中有。
「死亡淨光」又稱為「光明心」,即是最細微的心。死亡是以此心的出現而稱死亡;
後又由此心開始新的生,所以輪迴的根本是由此心而生起。同樣的,要出離輪迴獲得解脫
等,也是依此心為主。因此,此心是輪迴、涅槃,一切的根本。此死亡淨光又稱為「本來
心」、「最細微之心」、「自心光明」,就此心而言,是無有任何的分別,因為所有的分
別都已經消融。所以,所謂的認識自心、成正果等等,都是指此最細微的本來心。此最細
微的光明心,唯有在密法中提到,在佛陀的顯教經論中,不要說此最細微的光明心,連細
微的心等等都未提到。因此,此最細微的心是極為重要,唯於密法中有說非常殊勝的修習
法,由最細微的光明心去了悟法性等等,如大成就者即生成就無上佛果,或是在極短的修
行時間內成就無上佛果,都是依此最細微的光明心而作成辦,此類殊勝法,唯是密法中才
有。
以上,將死亡以及細微的心作大略的講說,若是再更加說明細微的內容,目前我們也
很難了解,也很難於現階段作講說。於此處解釋死亡過程,是為了幫助大家在平常時去修
念死無常,而且,死亡時四大消融的過程次第也是於平常必須觀修的,不僅對於面對死亡
有極大的幫助,也會對修行有增長。
對於死亡的過程,平常時必須多作修習、觀修,唯有平常時多做串習、修習,當真正
死亡的時候才能了解到:現在所處的過程是如何?是死亡中的什麼階段?唯有在了知死亡
過程的情況下,才有辦法在死亡時觀修慈心、悲心、菩提心、空正見,這些善法都會成為
未來生最近的因,能直接於未來生引生其果,由是緣故,就是為何於此處講說死亡過程的
重點。必須在未死亡之前就進行作準備,對於整個死亡的過程、次第,都能完全了解、串
習,真正臨命終時,隨著死亡的出現而能一一了知其過程,同時能夠修習與其相應之法,
這樣的話,才能把握住最好的機緣作修行。
下一堂課將開始:結合戒定慧三學講說四諦十六行相;以及,就戒定慧三學而言,出
離心的標準是如何?再將這些內容講授完畢,基本上,中士道的教授就已經講完。
【學員提問】:粗分心及四大分解死亡的時候,四個階段中有結合「大圓鏡智」等五
個智。這五個智,和唯識宗所說的五智是一樣嗎?
【仁波切答疑】:名稱雖是相同,但是,這裡所說的五智是指「根位識」的五智,就
是指凡夫階段的五種智,此凡夫階段的五智,是成就佛果位五智的前因。因為有這的基礎
在凡夫現在的根位識存在,如眼識等等。所以,這裡所說的是根位識的五智,並不是指佛
果位五智。又,唯識宗所說的五智,應是以唯識宗見所承許的佛之五智。此處所說根位識
五智,並不是真正的五種智慧,如大圓鏡智是屬佛智,此大圓鏡智的前因,即是凡夫心續
中具有的根位識之因,將此稱為「根位識之大圓鏡智」,如此而已,但並不是真正的大圓
鏡智,真正的大圓鏡智是為佛智。
【學員提問】:地大分解時,大圓鏡智亦消亡;水大分解時,平等性智也開始分解;
火大消融時,妙觀察智也開始分解。風大消融時,哪一個智開始分解?又,第五個智是何
時分解?
【仁波切答疑】:第四階段風大消融時,舌根滅並已斷氣,身根亦應已滅,所以,包
括舌根之根位識「成所作智」,意識之根位識「法界性智」,皆於此階段分解消融。如前
說明。
【學員提問】:細分心死亡分為四個階段,第四個階段中是微細的風,還是光明心?
【仁波切答疑】:第四的階段是最細微的心。最細微的心、最細微的心風,二者是體
性一,是同體相屬之一體,因為風不是心,而是指隨伴最微細心之風,所以,二者是體性
一。於第四階段就是已經現起死亡光明。
【學員提問】:前說,於死亡光明現起的時候,修行成就者,會於此光明心現起時證
空性,或是成就佛果?
【仁波切答疑】:並不是這樣說。而是說,以此心成就佛果;或有些修行者,是以此
心入空性定。成就無上佛果、證得法性等等,是以此最細微的光明心而成辦,此是最根本
之心。
【學員提問】:有一種說法:修行者會在空大現起的時候求得解脫。有此一說嗎?
【仁波切答疑】:對於一位修行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修行者而言,在死亡光明心現
起的時候,依此光明心證得空性等等,此時與成佛還是有很長的距離。
【學員提問】:粗心死心有分:善、不善、無記。此中無記心,是在什麼情況下會有
?因為四大分解的時候會產生痛苦,這時候怎麼會住於無記心?
【仁波切答疑】:有所謂「最細微無記心」,死亡時最細微無記心是指:身心分離時
第一剎那間的心。此時的心,是非善非惡之無記心。死亡開始融入地大的時候,於此間,
有些是善心、有些是惡心、有些是無記心。在四大分解死亡的時候有善心、不善心、無記
心。由自身之力或由旁人的提示策發生起善心,這些善念都是屬於善心;由自身的煩惱習
氣或是由旁人、環境的影響,而生起貪瞋等惡心;非善心及惡心,都是屬於無記之心。
【學員提問】:(一)不管死亡的因緣是如何,都一定會歷經這些死亡的階段嗎?(二)
在想蘊分解的時候,外在的徵相中,會記憶力衰退、不認得親人,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即
使修學佛法根深蒂固,是不是也會忘記佛法?
【仁波切答疑】:(一)不論是如何的方式死亡,這些死亡過程的次第都是會現起,只
是有時間長短的差別而已。以生病漸漸老死之人,生起的死亡之相就非常的緩慢;發生車
禍突然死亡的情況,也同樣會經過這些死亡的次第,只是這些過程非常的快,剎那間即消
失,令死亡。總之,所有人死亡的時候都會經過這些階段,只是出現的時間長短之區別而
已。(二)對於修行者來說,死亡四大分解的時候,也會出現不能憶念親友等等過程,這是
因為粗分四大等物質分解的原因而引生。至於,是否會將所學佛法的忘失,這一點不用擔
心,我們學習佛法,主要是以第六意識來學習,學習佛法的善業習氣皆是寄存於第六意識
上,在死亡的過程中,隨著心已經隨眠,但此業力成為習氣寄存於第六意識,於未來生中
再學習的時候,因為有此業習氣的緣故,所以就會更快。因此,這一點不用擔心,雖然在
那時候無法想起來,但還是會有幫助的。不論行任何善法或是惡法,其業習氣都是寄存於
第六意識上,都會跟隨我們,都不會消失。
作者: a1014a (正法將興)   2014-06-23 11:00:00
隨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