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淨界法師:為什麼理觀對淨土的行者重要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10-02 11:10:15
漢傳彌陀淨土談的理觀(空觀) 以現代化的分法屬真常唯心系
曾經有版友站內信問我 為什麼我發文時常會強調現代的分系
以我的角度而言 因為尊重各系教法傳承
各系著重的重點不一 而有些句子交錯的看 在不同系脈絡下就覺得奇怪
所以盡量先設定好語境 我們現在在哪個系統背景下談事情 而不是要彰顯自宗的意思
尊重各系統的教法與修行者
============================================================================
淨界法師:為什麼理觀對淨土的行者甚為重要?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2/216983.html
學員:請問師父,何謂理觀,為什麼理觀對淨土的行者甚為重要?
  師父:理觀,簡單的講,就是對道理的觀察,佛陀出世以後講了很多的道理。當然天
台宗的天台智者大師的大智慧,他把所有的真理,他把它做一個歸納,把這個道理分成三
塊,空、假、中三觀,這個天台智者大師不可思議,其實整個大乘的觀法是非常復雜,非
常多元化的。
  他能夠用三個簡單的東西,把所有的止觀,一百部大藏經講的止觀,全部做一個總結
,沒有離開空假中三觀,沒有。當然他空假中三觀,是觀一念心性,觀一念心,現前一念
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他第一個先觀空,再觀假,再觀中,這個天台的觀空,它跟小
乘不一樣,小乘的空是觀外境的變化,它是觀,向外去觀這個六塵的所緣境。
  大乘的觀空一定要知道,你這出去你就不是觀空了,觀照現前一念心性,大乘的觀空
是回光返照,觀你心性的本體,你是本來是清淨。我再講一次,你這個方向錯,你就完了
,大乘的空觀它不觀外境的,因為你外境觀不完,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有一個根
本就是以心為本。
  所以它一開始觀空,就觀你從什麼地方來,你的內心的本體是什麼,找到我們的生命
的本來面目。我們在三界裡面打滾太久了,我們在三界裡面攀緣太深,我們基本上已經幾
乎忘了我們家是什麼樣子,因為你在外面流浪太久了,家長得什麼樣,你都忘得一干二淨
了,現在我們要試著回家。
  我們為什麼會離家越來越遠,這個地方有道理,就是我們對生命的相狀,會產生執取
,我們過去生造了很多的業力,有善業有罪業,這個業力在表現的時候,它一定是有一個
相狀,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其實相狀沒有錯,相狀它只是如實的把這個你過去的
業表現出來,它哪有錯呢?
  你是罪業表現出來,它就給你一個不如意的痛苦相狀,你這個善業起現行,它給你一
個快樂相狀,相狀沒有錯,但是問題出在哪裡呢,就是我們不知道緣生緣滅的道理,因緣
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我們在相狀產生了堅固的執取,糟了,我們的心
住在相狀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從今以後就離家越來越遠,因為你的心本來沒有相狀,
結果你住在相狀,你就被相狀牽著走。你要能夠回家,有一個觀念很重要,就是兩句話,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就是你要勘查因緣的生滅相,這個《楞嚴經》很強調,你沒有把因緣的生滅相參透,
你就回不了家。來,我們來試著回家,因緣和合,虛妄有生,什麼叫因緣和合,虛妄有生
,比方說這是我們的心,一個明了的心,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一念明了的心,這是我們的
境,我們過去的業力,現出來的身心世界。這個整個六塵的境界,我們的心跟外境一接觸
,啪,接觸了,它創造一個識,根塵碰撞一個相狀出來,一個了別的一個分別心,一個識
,根塵識,把識給創造出來了。
  但是這個識這種分別心,這種妄想它很快就過去了,它帶有相狀,但是我們沒有讓它
過去,因為你的心跟境接觸的時候,創造一個相狀,創造一個分別的時候,當這個相狀,
本來外面的相狀消失的時候,你的心中的相狀沒有消失掉,關鍵在這裡,你抓住不放,本
來這個相狀已經過去了,但是你還沒有過去,問題就在這裡。
  外在的相狀已經變成你心中的相狀,然後你就從此以後在心裡面,一而再再而三的攀
緣它,從此以後對你來說,你就揮之不去了,是這樣子來的。其實它本來是過去了,它本
來就是一個生滅相,結果你搞得變成不是生滅相,就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就是說我們總會覺得說,是哪一個人,哪一件事情傷害了你,其實不是!人事的因緣
它是一個業力的顯現,它本來很快就過去了,它會讓你一時的痛苦,但是它不可能,創造
一種長時間的掛礙,不可能。長時間的掛礙是你自己捏造,你自己抓住相狀不放的,是你
自己不願意,放下你心中的相狀,問題在這兒。
  所以這就為什麼你會離家出走,因為你不想把心中的相狀放下,然後就牽動了另外一
個業力,這造成了生命的惡性循環。我們一生當中把自己的心,弄得負擔很重,我們從小
到大,從你開始有分別心,小時候你的分別心比較薄弱,你都是直覺的反應,但是你慢慢
長大以後,你的第六意識開始活動以後,你就不斷把外在的相狀往裡面倒,弄得你壓力重
重,弄得你心中,心有千千結。
  現在我們要考慮我們是不是該把相狀放一放的時候了,就是說你把那個相狀往心中倒
,第一個你的心弄得很被動很痛苦,第二個你臨命終的時候也不自在。所以我們永遠會活
在過去就是這樣,因為你這個相狀,是過去的業力變現,它本來是很快過去的,但你又是
執著過去的相狀,結果你失掉了未來。
  你背著相狀走,你就沒有未來可言,你永遠活在過去,你永遠活在過去的回憶。你走
不出過去,你就沒辦法開創未來,你就創造了生命的一種輪回的力量,就是十二因緣裡面
的愛、取、有。
  為什麼我們所造的業力,會變成有呢?會變成一種強大的成熟業力呢?一定經過你愛
取,你不執著相狀,光是有業力不能變成有,不能構成有。我們沒辦法去改變我們所有的
生死的業力,但是你如果把相狀放下,阿彌陀佛就可以救拔你,如果你願意把心中的相狀
,好的相狀壞的相狀全部徹底放下,就把心帶回家了。
  其實我們心中本來就沒有相狀,你也不需要相狀,首先你要先知道,你要回家你要知
道,相狀對你是沒有好處的。所以你能夠把一切成敗得失的相狀徹底放下,就是觀照現前
一念心,本體即空,離相清淨。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你不必把相狀去掉它,本來就
沒有,你只要把它放下就好。
  很多人修行都不知道,什麼叫做去掉你心中的相狀,還在那個地方,時時勤拂拭,莫
使惹塵埃,你不要去擦它,你本來就清淨,你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就把它放下就
好,你去擦它干什麼,你的鏡子裡面本來就沒有灰塵。
  所以這個空觀,是一個人很重要的成敗關鍵,因為你不修空觀,你假觀修得再好,你
的水平就不高了,這個人檔次不高了,你很難成就了。你幾十年來,你的心中累積這麼多
的灰塵,你的心根本就沒有造業能力了,你根本動彈不得了,你被你自己的蜘蛛網,都綁
得緊緊的,你的心已經根本沒有能量了,你就光是應付人事的成敗得失,你就受不了,你
哪還有時間念佛呢,你哪還有什麼憶佛念佛呢。
  諸位,你要想一想到底是誰綁住了你,是誰障礙了你,你要把這個關鍵找出來。不要
向外面去找,業力顯現相狀,它是一個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它是一個生滅相
。但是為什麼這個生滅相,你接觸以後,你在你心中變成揮之不去呢,就是你有愛取,你
的心裡面,有一種取著的一種毛病,一種盲點,就是攀緣心。
  空觀的智慧就是在調伏你的攀緣心,不是在消滅相狀,你的病治好了,相狀自然脫落
,你的內心生病了,關鍵在這。所以空觀是在療治你心中的攀緣心。我希望我們大家慢慢
知道,當你放下的時候,你會得到更多,就是說你要試著,你放得越下,其實你的生命越
開闊。
  我們現在思考模式錯誤,我們以為我們要追求,我們才有安全感,這其實是錯的,你
自性本來很多功德,之所以沒辦法顯現,是因為你追求太多,而不是你放下太多。你如果
願意把相狀慢慢的放下,慢慢的放下,你能發覺生命更開闊,阿彌陀佛的光明,對你的照
射更強烈。
  所以這個大乘的一心三觀裡面,空觀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先離相,不是叫你把相狀
拿掉,它本來就沒有,你不要拿掉,你只要放下它就消失了。所以空觀是讓你放下心中的
相狀,回到清淨的本性,這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開始做生命的調伏跟引導,我們放下以後,我們還有一些等流習氣
。所以淨土宗它還要觀兩個,這個假觀,淨土宗主要是觀,一個觀眾生法界,一個是觀佛
法界,這個佛法界主要是彌陀的法界,觀娑婆世界輪回的痛苦而厭離,觀淨土的功德莊嚴
而欣求,調伏愛取,那麼最後欣求淨土,這假觀。
  所以這個整個理觀呢,就是在調整心態,你心態調整好了,一句佛號再提起來,那就
是一句佛號信願具足,無量光、無量壽。佛陀的話真實不虛,只要你方法操作正確,真的
是一句佛號,真的是無量光、無量壽。
  理觀為什麼,對淨土宗這麼重要呢,簡單的講就是因為你念佛,當然你念佛你只是想
要求平安,那就另當別論了。你如果從求往生的角度,了生死的話,你就要注意臨終的正
念這一塊,心不貪戀,意不顛倒,正念分明,三個條件。
  心不貪戀,意不顛倒,這兩個就是理觀,你要能夠不貪戀、不顛倒,你的心態要調整
。你臨終的時候提起佛號,你的心態要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兩個心態要同時現前。第
三個正念分明,這個正念分明就是提起佛號,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所以理觀呢就是說,當然它的目的,就是先把你的心態調整好。淨土宗的往生應該具
足兩個條件,一個是大乘的善根,一個是淨土的善根,兩個都有需要。大乘的善根來建立
一種心靈的力量,心力不可思議,從你的心中的妄想執著中把它釋放出來。第二個淨土的
善根,把佛陀的力量把它導歸到你的生命當中,一心歸命,所以心力跟佛力的結合,就是
你往生的時候了。所以理觀,跟淨土宗的念佛的事修,一個強調心力不可思議,一個強調
佛力不可思議。
  就是蕅益大師說的,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
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就是為什麼要修理觀,因為加強你心靈的力量,臨命終的時候,你如
果是心有千千結,這個佛號對你幫助不大,不是佛陀沒有准備好,是你沒有准備好,感應
道交不是單方面的,當月亮准備好的時候,你的水也必須要准備好,這個東西沒有人可以
幫我們准備。
  我講實在話,阿彌陀佛該准備的都准備好,這個阿彌陀佛的聖號,佛陀能夠做的已經
做到極限了,他能夠做的部分做到極限。他整個四十八願的功德,都灌在一句佛號裡面,
身為佛陀他已經做了他最大的努力了,他這個佛號,已經該有的東西他都准備了,但是我
們准備好了沒有,問題在這兒,你准備好了沒有?
  感應道交,你不能把所有的東西,責任都推給佛陀,說我不往生,阿彌陀佛你沒有慈
悲心,不能這樣講,是你沒辦法跟他感應,你沒有准備好。所以理觀就是在做一些我們的
准備,理觀成就心靈的力量,你對彌陀的一心歸命,是創造佛陀的力量,這個就是感應道
交,我這個問題先回答到這裡。有沒有問題,理觀跟事修的配合。好,請說。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10-02 11:14:00
節錄自 佛法修學概要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0-10-02 18:18:00
龍樹從八不説緣起,緣起才會有空,假,中。可是很多後來的人,卻用真常説三觀。一切空,但真心卻不空。根本違反緣超法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