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資訊]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20-03-19 16:46:30
※ 引述《ilanese (坐聽無弦曲)》之銘言:
: ,因此不容易入靜,講白一點,只是用「念佛號」的「大妄念」(純作比喻
: ,在此指的是粗重念頭)而讓你無法覺知其他的妄念罷了,所以念佛者會覺
: 得念佛時很清靜,感覺不到妄念,但這其實是一種錯覺。
你 說 到 重 點 了
所以你看喔
這個就是為什麼一堆淨土宗的人掛保證
往生極樂世界
不 用 禪 定
就是因為實際操作就會發現
進不了初禪
進初禪的瞬間
絕對不可能同時有 阿 彌 陀 佛 四個字
所以你剛好幫忙證明
往生極樂世界不用禪定
回到正題
你這篇又說到第二個重點
用求生淨土跟唸佛或念佛的妄念
取代五欲過患的妄念
這個絕對是淨土宗的精隨
雖然你這篇是否定淨土宗的意思
但你的想法剛好就是他們最愛宣傳的
就是為什麼淨土宗適合我們現代人
因為我們就是不可能一心不亂啦
那麼怎麼辦呢
就是一直去想去觀去念去唸去憶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
通常一個人常想什麼
就會往生該道
極樂世界也是一樣的原理
這個反而是他們的神髓
而且不但有其理論根據(這個每宗都有)
最厲害的是
這是每個凡夫都可以實際做到的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0-03-19 17:27:00
困難點是在五蘊燒起來的時候 佛號能不能提起來日本善導流會強調絕對的信仰 彌陀救拔 中國漢傳用理觀的結合 只要破五蘊一瞬間 就有力量提佛號 如果沒修理觀認五蘊為實 被五蘊抓到會很難提起來要說現世修行從念佛入禪的教法也不少 不會說真的現世都沒有事情做 近代像是聖一法師的開示 不特別轉貼了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20-03-19 17:37:00
所以做自己能做的佛力他力的加持一定有 修行人也該擔負起精進修行的責任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0-03-19 17:53:00
以前我一開始學靜坐方法是「持咒+觀想」,當時覺得「金光閃閃+瑞氣千條」(眼見光色,全身氣機運轉),靜坐很有成就感!(道家丹鼎派偏向練氣者,會執著於身見不是沒道理的。)就這樣子修了兩三年之後,後來學到真正的道家無為法,什麼方法都不用。上坐後念頭一大堆,氣機也發動不了,靜坐就跟活受罪差不多,真是靠背!大概要經過好幾個月之後,才慢慢有所好轉。 我第一種方法是用「識神」+「武火」起修,入門簡單,效果顯著。第二種方法,理論上是用「元神」來修,但對一般人而言,真的太難,連我這種基礎不錯的,一開始照樣吃土。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20-03-19 17:55:00
所以一般人可能不知道 只要去上真正的禪修班都會先要大家忍住不要一直唸阿彌陀佛改唸12345678910很多學佛一輩子的人 聽到都一整個無法適應禪(專指色界的禪定) 跟 唸阿彌陀佛 是不同的兩件事但專唸阿彌陀佛 絕對可以接近未到地定 所以幫助還是很大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20-03-19 18:00:00
應該是口念阿彌陀佛一輩子的,不是學佛一輩子的,正常學佛的人,很快就能調整方式去對應禪修,因為沒有那個習氣執著在阿彌陀佛四個字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0-03-19 18:01:00
其實唸1234567890,跟阿彌陀佛一樣,還是用識神在起修。真正入定最快的方法是要用「文火」,也就是「意念要輕」。縱使一開始是用意念重的「武火」,也要慢慢調整成「文火」。 至於「元神」那一套,對絕大多數的人真的太難了,但這對道家丹鼎派來說,是最後一著,最終還是要練這個的。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20-03-19 18:03:00
之前在禪修班就有這樣信眾,法師指導從一數到十,沒辦法,會1阿彌陀佛,2阿彌陀佛,3阿彌陀佛。。。然後整個念頭亂掉,然後變成一個阿彌陀佛,兩個阿彌陀佛,三個阿彌陀佛。。。。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20-03-19 18:03:00
@@ 真的是這樣子耶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0-03-19 18:20:00
指導方式出問題,或許應該從憶佛方式入手,數數的部分需要專注力的練習,專注力的練習不一定要堅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0-03-19 18:21:00
憶佛的話,一般人可能很難理解。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0-03-19 18:21:00
在數目上面有法師帶領應該不會是問題。關鍵還是在方法學習禪定基礎就是練專注力,甚麼樣的專注力,穩定心念的力量。這需要練習,不可能一蹴可及。如果要結合呼吸法門,吸與吐,這兩個動作就可以利用數數目是在於已經有一定基本功夫,再慢慢往上加一次就從1數到10,也難為那些初學者。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0-03-19 18:35:00
數息不如觀息,但有的人會有控制呼吸而出狀況的問題。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0-03-19 18:37:00
這些都是可以透過念佛法門融合,甚至你不用刻意去學,就可以透過念佛法門成就定的功夫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20-03-19 19:27:00
觀息殊勝的地方是幫助沒有理論基礎的人直接體會到自己也可以是觀察者 而不必然是被觀察的那個五蘊所以也有類似的 唸佛是誰當然這個公案不只是在講觀察者但觀察自己在唸佛 也是一個很好的經驗重點來了 回到臨終 這個是目前我認為可能有效的臨終時觀察 呼吸的人是誰 唸佛的人是誰四大分解中感到痛苦的這個人是誰如果他是痛苦的 這就是無常 無常就不是我觀息的特色就是不干涉呼吸作為觀察者的特色就是 不干涉劇情就觀察自己臨終專注唸佛 不做任何干涉契入解脫
作者: liveforhappy (水戶洋平)   2020-03-20 19:42:00
未到地定是什麼?有什麼好處呢?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20-03-20 20:47:00
https://i.imgur.com/hgf5CqS.jpg如果是修解脫道有未到地定就達到最低的標準可以幫助證得阿羅漢果也就是說 就解脫這件事來說或就證阿羅漢果來說未到地定是最低的要求一旦得到 就可以不用擔心定力的問題直接往解脫一路精進狂奔而去(而這時候的問題就是解脫智慧 而不再是定力了)再來是邏輯上的問題作為方便法門的極樂淨土不可能把「方便」的定力門檻放得比證阿羅漢還高因為這樣不但一點都沒有方便到而且都能證阿羅漢了 就可以趣入方便有餘土是更高階的淨土 (極樂世界比較特別 同時包含所有級別)就不需要依靠方便法門了所以極樂世界的定力門檻(假設有的話)最高不可能高過未到地定
作者: canilogin (天氣預報)   2020-03-21 16:38:00
初禪以上是離欲界的禪定,但欲界人天也有定力,一般分為粗住、細住、欲界定、未到地定。比如初學者沒經驗不知道禪定是何概念,有些禪修班可能就會要人擦桌子,掃地,專心做一些重複的動作,原始佛教也注重經行(專心地來回踱步),或是專心地做某些事情時,會聽不到別人說話,之類的現象。可以讓人初步體會到定力對人的身心有何影響。到更進一步,比如專注呼吸或內觀,達到能止息粗住的身口意行,因為人的時間感是依於諸行的,這時就會有感覺只過一會兒或幾分鐘,實際卻已過幾小時之類的明顯感覺而因為止息諸行而存下來的能量,也會有精滿神足的感覺有這類入門的定力或觀智,配合正念與善念,就容易在各方面有所成就。但有些要補充的是,如果你沒修習定力也沒證道果,一旦往生後多半是忘了自己是誰,乃至不知去那裡是幹啥的,也不知為何到那個境界去,如在夢中魂魄不全不由自主,這不應該是修行正法者所樂見的現象。也因此,若有此類廣告,個人會建議多加小心注意為上。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20-03-21 19:04:00
佛有說 得初果 來世就不會忘記前世嗎?
作者: aun5780 (夢境)   2020-03-21 19:54:00
經行現在也有喔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20-03-21 20:31:00
成就阿羅漢所需最小定力,有好幾種說法:一、剎那定。二、未到地定。三、色界初禪。四、色界四禪。五、其他說法。 就我自己的經驗,我覺得在靜坐持咒相應的難度還是很高很高,不過我唸的是道教的咒語,所要相應的是道教的神祇就是了。我講白一點,入色界初禪以上的禪定後持咒,我都沒什麼把握能穩穩地能夠相應了,在臨終兵荒馬亂的時刻,就更沒有把握了。 諸位如果平時不能一心不亂念佛、能夠與佛相應了,怎麼會認為在臨終時能有把握呢?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0-03-21 21:35:00
你的問題剛好回答了你的疑問。如果平時有一心不亂念佛經驗,自然有把握。雖然如此,仍要避免惡業熟成速度早於善業。持戒很重要
作者: canilogin (天氣預報)   2020-03-22 14:41:00
初果跟宿命智沒有絕對的關係,但是證道果者無論投生至何處,對三寶的信念都不再動搖,某種程度的宿命智就是其中一種顯現方式,尤其是與修習佛法有關的經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