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請益] 有關『中觀應成派』和『中觀自續派』。

作者: roujuu (老中)   2019-12-14 11:38:16
※ [本文轉錄自 Buddhism 看板 #1Tz5aRKU ]
作者: roujuu (老中) 看板: Buddhism
標題: [請益] 有關『中觀應成派』和『中觀自續派』。
時間: Sat Dec 14 11:38:00 2019
請教一下,小弟很好奇,
有關『中觀應成派』和『中觀自續派』,
請問有哪些著作,或是經、論、藏之類的資料,
有在介紹『中觀應成派』和『中觀自續派』的呢?
小弟只是很好奇想知道一下,也不知道看得懂還是看不懂。
謝謝各位的回答。^_^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9-12-14 12:07:00
還有覺囊派的他空見。你從維基百科的註釋查起。這些東西很不好懂,我看過一陣子後也都忘了。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9-12-14 20:07:00
自續派是勝義空,世俗自性有,因為他要用因明,也就是佛教的邏輯學來辯論自己的論點正確,所以要立世俗自性有.所以後來月稱應成派,認為二諦皆空,不需要立世俗有,因為空不會因因二諦有差別,所以應成派會比較合乎龍樹的中觀.不過還是空的太過了,因為龍樹是緣起性空,並非一切都是空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12-14 21:15:00
應成破除的是世俗自性有,不是破除世俗有,此中,要分辨清楚"有"與"自性有"二者的差別,前者不是所破、後者是所破,也要分辨清楚"完全無"與"自性無"二者的差別,前者是所破太過的斷邊見、後者是說明法的離邊中道究竟安住之理關於空性所遮品的所破太過與所破不及,可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毗婆奢那〉章節,有詳細列舉各家所破太過的例子,以及各家所破不及的例子,一一加以辨析釐清。CBETA B10,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毗婆奢那》卷17開始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_017(緣起性空的細品無我,初學者可先參考buddhism板此篇:#1PhzlxfO (Buddhism) 尊者達賴喇嘛:《中觀根本論釋・佛隔壁板正在進行《宗義寶鬘略講》系列文,剛結束唯識宗的介紹,接下來要介紹中觀宗(自續與應成),可跟讀學習。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9-12-15 10:10:00
應成派是在自續派之後,因為自續派空的太少,他必需要有"因",才能成立自己的主張"宗",所以自續派要自張世俗自性有,但這是其實不合中觀緣起性空的本意,所以月稱才會提出,二諦皆,不需要成立世俗諦,不需要成立任何主張,只要隨對方的主張去破除就可以,所以叫隨應破派,但也因此空的太過.您提到的自性,是來自說一切有部,認為一切法自性有,也就是三世實有,法體恒存.龍樹是反對自性有,所以提出了"八不緣起",說明緣起是即空,即假,是中道.龍樹是有成立自己的主張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12-15 10:22:00
因明論式具有三者:(1)有法+(2)所立法+(3)因。這是自續與應成共許的,差別在自續承許自立量,所用的正因論式具有自立量的自性成立,應承不承許自立量的自性成立所以你上面第一段的推文,與現在第二段的推文都有錯誤。關於自續與應成對於論式的差別,可先閱讀友板buddhism板:[讀經] 佛誕節-《釋迦佛讚偈》、《浴佛功德經》系列文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9-12-15 10:27:00
自性代表是,無因,無緣,不變的意思,法具有自性,所以我們才能夠認識這個世間,法若沒有自性,則不能認識,世間也不能成立,所以說一切有部是在法有我無的立場上,對只需解脫的聲聞來說就夠了,他們不需要去主張無自性空.自性有更好理解.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12-15 10:31:00
系列文(14)-(40)引述《中論釋-正理海略講》,當中有提到自續與應成對於論式使用的差別。又,你現在補充這段,屬於中觀自續派以下的見解無我的二種分類:補特伽羅(人無我)、法無我。自續派以下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9-12-15 10:33:00
您會這樣想,是因為西藏的中觀已經不是原本的中觀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12-15 10:33:00
(包括中觀自續、唯識宗、經部宗、有部宗)皆認為聲聞只需證得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不需要證得法無我。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9-12-15 10:35:00
寂護傳入的中觀,已經把中觀和唯識都融合在一起了.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12-15 10:35:00
但是應成認為,聲聞、獨覺、菩薩三乘行者,都必須證得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以及法無我的二種無我。對於補特伽羅與法無我二種無我的所遮品,中觀自續以下所說的補特伽羅無我(人無我)內涵與應成所說不同;中觀自續以下說的法無我內涵也與應成說的法無我內涵不同。所以,以應成而言,下部宗(自續、唯識、經部、有部)都沒有承許自性空,自續以下的人無我與法無我都還是自性有西藏前宏期由印度寂護所傳的中觀屬於中觀自續派,西藏後宏期由阿底峽尊者所傳的中觀屬於中觀應成派,其來源都來自印度佛教,並非自創,或如你說的不是原本的中觀,關於這方面的誤解,如廣論中已再三釐清,所引中觀論著皆是印度佛教那爛陀班智達的典籍,如龍樹、聖天、佛護、月稱等又如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當中,說明唯識、自續、應成三者的差別,在闡述唯識宗的宗義時,引用的解深密經、攝大乘論、大乘經莊嚴論、瑜伽師地論、辨中邊論等,也都是印度三藏典籍,如果有確實的聞思修學習,自然不會有此誤解。這也是達賴喇嘛尊者經常提醒,要深入佛典三藏來聞思修。(中觀分為中觀自續與中觀應成,如果以應成而言,會認為自續不是原本的中觀,認為自續已偏離龍樹中觀理聚六論的正義。自續又分二者:隨經部行中觀自續與隨瑜伽行中觀自續,隨瑜伽行中觀自續即寂護所傳,唯識宗又稱為瑜伽行派所以隨瑜伽行中觀自續的宗義當中,有部份隨許唯識宗的見解。隨經部行中觀自續就沒有隨許唯識宗的見解。)(雖然有宗義的差別,但是如同智慧發展的階梯,下下部的宗義是上上部宗義的基礎,所以並非排斥下部宗,相反的,對於下下部的宗義也要學習,有助於正確認識上上部宗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