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R: [閒聊]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8-12-14 18:34:40
※ 引述《amidha (東岐明)》之銘言:
: ※ 引述《lk011382 (冰符酒釀)》之銘言
: 大乘密乘似法的成佛解脫 與 上乘正法的成佛解脫 是不一樣的。
: 所以同樣的佛法名詞,其實兩方所指的修證意涵是有不同的。
: 對於大乘密乘的實際修證,無明輪迴是可以找到開始的時間起點,
: 所以文殊菩薩《楞嚴經》才說:
:   覺海性澄圓 圓澄覺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   迷妄有虛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國土 知覺乃眾生
: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有漏微塵國 皆依空所生
這不是在說什麼境界,只是探源意識起源於空,無明與覺知一體兩面。菩薩覺無所覺,圓
澄無礙,即是成佛。
: 這段話就是在說大乘密乘所謂的無明開始輪迴,但這是誤解。
十二因緣法中,無明為根本因,生死為必然果,但十二因緣法非出自所謂的大乘經典。
: 這段體證其實是對應由 識無邊處 落入 空無邊處 再落出無色界的過程。
幻想中…
: 這段提到的「空」與「覺」就是相關大乘佛法核心觀念的「空性」與「覺性」
: 大乘密乘是將空無邊處誤以為是小乘涅槃,而將識無邊處誤以為是大乘成佛涅槃。
空性,即是無住性,無我、任五蘊所執、根塵所染,定名定義、不能斷其根本性。
覺性,即是明了一切的能力,眾生本有覺性,所以才能成佛,也因為覺性,才會成為任何
樣貌的眾生,不管睡著醒著,活的死的,輪迴六道,覺性一直運作著,若非如此,三乘法
寫不出來,大小乘戰不起來。
: 所以才會將生命由無色界落入有色界,誤以為是墮入輪迴的開始。
幻想中…
: 真正的無明輪迴,是找不到開始的時間點,即使佛陀一切知智也找不到。
佛說苦集滅道,若無起點,集諦無所用處!無滅盡亦無道。十二因緣以無明為起點,這就
是佛陀幫我們劃的重點。
: 《心經》的「心」字,是指「核心」,不是指「心性」。
這裡我也認同,但我會改成[心要]
: 五蘊不是自我,而是無明妄見誤以為五蘊有我。
除了自我,誰會認為五蘊是我?你會覺的我的手是你的手嗎?
: 以為五蘊有我,是初果可以斷除的「身見」。
: 初果聖者就不會以為五蘊有我。
: : 心經說的(空),不是否定,而是無住的覺察。
: 《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若此「空」是指“無住覺察”,那『空即是色』豈不成了“無住覺察就是色”!
套過頭了喔…
: 若此「空」是指“涅槃”,那『空即是色』豈不成了“涅槃就是色”!
空是形容本體,形容詞不會是涅槃。本體也不是涅槃,涅槃者與本體無二。
: 若此「空」是指“無我”,那『空即是色』豈不成了“無我就是色”!
套過頭,不想解釋…
: 心經這段話講的是大乘密乘修行的實際體證,色性與空性是一體兩面。
: 實際上就是有色與無色是一體兩面,有色顯於無色,無色隱於有色。
: 譬如您現在眼前所見景像,是有色的;而有色存在的當下透明,是無色的。
這麼說盲人都是無色界眾生
: 你看到的有色影像與無色透明是一體的兩面。
: 但《心經》這段話其實是混雜了定與慧。
: 以慧來說,生滅無常(無住)是色法本具的現象,所以色法無實體是空的。
: 以定來說,無色對照有色,是無實體的(就有色而言),也就是空的。
南傳不是這樣說的喔!
: 慧空與定空是不一樣的,但大乘密乘觀念卻將其混接起來,才會有這段話。
: 這段話已經涉入定空,才能以「空」為某種體驗對象,
: 如「色」一般而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譬如您看電影在白幕上播放,當你眼睛認知速度加快,見到影片每格影像的變換。
: 這時您會知道電影景像是沒有影像實體的。
: 當您看見白幕無色,對比影像有色,您也會覺得白幕是沒有影像實體的。
: 但電影影像總是在白幕上播放,所以對觀看而言,影像與白幕是放映顯現的一體兩面。
: 而您僅就觀看影像而言,可能就誤以為 白幕無色 與 沒有實體 是同一件事。
難道不是同一件事,相經過無數方法排列,相仍是空的,不是白色也不是有色,是無數因
緣變幻所致。您怎麼能說天氣的無常是無常,人的無常是另一種無常?
: 大乘密乘就是將無色界之定空,誤以為是涅槃空相。
: 所以後來發展才會有常樂我淨的涅槃相,無色界空是有我的,而真正涅槃是無我的。
真正涅槃是不可思議的,但是為了要適應各種根器的眾生,會有不同的形容詞,涅槃也是
形容詞啊!
: : 說的(不)與(無),是去掉自我主體性,所以客體也不見了。
: 大乘密乘的無我層次,可以看我、人、眾生、壽命的四顛倒相,這是由小我到大我;
: 而即使超脫壽命相,還是有個圓覺覺性的自性相,這些都還在輪迴中的我身見。
覺無所覺,即名成佛,但是由凡夫到成佛,覺是惟一道路,阿羅漢的定也是來自覺的動力
,否則他們會成為石頭天人。
: 大乘密乘證到登地菩薩,就可以開始觸及主客對立消失。
: 因為無色界會滅有對想,五識境界俱滅而唯存意識境界。
: 譬如你現在看的字相,與你有主客對立;而你心意想像的字相,與你沒有主客對立。
心意想的仍有主客,我的想法還是有我,否則我們不會有反省。
: 你現在心外看到的字相,也是對應於你心內想像的字相,所以就你看字而言:
: 可以說是『外不異內,內不異外,外即是內,內即是外』。
你直接吧心識的狀態忽略了,無法解釋。
: : 不是否定四諦,而是說病好了幹嘛吃藥啊?
: : 這裡都是南傳與禪宗、藏傳最基礎的禪修不是嗎?只是經文直接跳過過程,直接說觀

: : 證見。如果對過程迷迷糊糊,當然不知道結論說的是什麼啊!如果是這樣,我們還要

: : 什麼?辯論什麼?
: 觀音(觀自在)菩薩以前修行成就大乘密乘之佛,不是真正解脫,而是成就無色界大神,
: 所以才有可能倒駕慈航,又入輪迴來度眾生。
: 大乘密乘諸佛菩薩,是我們人間應該尊敬的欲界頂主宰大神,比起人間也是修行高深。
: 但祂們並未真正解脫,所傳佛法也不是真正的解脫法門,所以是似法而非正法。
: 似法也有真正佛法內容,卻並不純正而有誤解,但也有高深修行功夫境界。
: 將來佛教需要正法與似法的合作發展,合而不同的推動人類社會的修行進步。
: 正法與似法必須合作但不能同一,這樣對於佛教未來才好。
幻想中…
真的勸您跟著出家人起修,三乘傳承皆可 ,禪修、念佛、持咒、禮拜都好,理論目前對
您毫無用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