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色界初禪「有覺有觀」的相關解讀 (1)

作者: Sorge (白愁)   2018-09-22 17:25:45
因為我隱約覺得, 目前較為流通的一些佛學辭典和翻譯注疏,
對於色界初禪的內涵說明,
以及當中「有覺有觀」(sa-vitakkaṃ sa-vicāraṃ)一句話的解釋,
還有可以重新檢討的可能, 所以我找了一些不常被人注意到的「經典」文獻,
作為依據, 將相關的解讀線索, 鋪寫於後。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8-09-22 17:34:00
推研究精神,自己覺得哪個ok就採取就好,只要不離公約數太遠不要講初禪,還有一些故事甚麼的也是各種版本連十二因緣也分很多種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9-22 20:43:00
初襌定力淺,會被外境影響,心會起分別,分別就是尋伺,雖然會受到影響,但不會作意,讓心離開所緣,所以仍是心一境性這中間要了解,分別有三種,自性分別,隨念和計度.這裏是說隨念分別.還有,自性和計度會漸漸沒有.所以才會說在襌定中,是無法做思考.無法思考,要怎麼做慧觀這就要靠隨念分別,只是概念性的觀.
作者: Sorge (白愁)   2018-09-23 00:53:00
俱舍論我會再慢慢仔細讀的 :)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09-23 15:20:00
如果是道家修練自然無為法門的高手,因為不採止禪的方式,應該有可能入無「心一境性」的色界初禪。修練止禪法門至念頭極少時,再捨掉止禪法門不用,然後入色界初禪,也有可能入無「心一境性」的色界初禪。入色界初禪之後,再捨掉止禪法門不用,就不會有「心一境性」的禪支了。 能捨心一境性的重點,在於身輕安發起之後,無須止禪止門                        法門就能自然而然地不起雜念。 入色界初禪,把心一境性捨掉之後,只剩那能觀之心,而所觀之念,由於輕安之故,自然並不發起。就我看元音老人及南懷瑾先生的著作,他們是傾向這就是開悟、明心見性了,相當道家丹鼎派說的金液還丹。你去看拙火瑜伽的著作描述四喜四空也差不多是類似的東西(但不要看男女雙修派的觀點,因為他們把紅菩提認為是女性的經血,白菩提是男性的精液。)基本上,這是大多數有修練法門各家各派的共同境界,之後由於修練哲學、體系及方法的不同,後面會非常分歧,也會有不同的結果。一、佛門的人會轉為修觀禪。二、佛門有的人會轉為修止禪。三、道門欲修陽神或修陰神的人,可能循著十月懷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等等流程去練氣化神。四、道門不修出神的人,之後各派的方法又不同了。總之,很難講誰對誰錯,畢竟也沒人有能耐通通都修過一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