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苦與樂」的一些想法-續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12 07:57:53
當「心」處在煩惱控制下,「心」經歷了苦或者說心當下就是苦,雖然沒有人想要「苦」
,但是如同我們共通的經驗,我們並不喜歡生氣,但不由自主的我們仍然會生氣,也就是
說「心」雖然想遠離苦的狀態,但是我們無法告訴自己說:「心」你不要生氣,「心」就
會如我們所想的一般自然的遠離煩惱,這指出了一個明顯的事實—我們並無能力控制「
心」,他仍然隨時不受控制的與「煩惱」黏著在一起,當他與煩惱黏著在一起的時候,我
們沒有遠離的能力。
如同我們會看的到的一些專注一境的練習,當我們試著將「心」控制在一處,那就代表我
們試著取得對「心」自主的掌控權,這種經由反覆不斷的練習控制「心」在同一處,逐漸
的就會取得對「心」的掌控能力,當「心」與煩惱黏著一起的時候,藉由上述的練習,我
們可以比較有能力讓「心」遠離那些我們所不要的苦,那些負面的想法、情緒。
也就是說為了不要苦,我們必須試著讓「心」遠離煩惱,但是又無法控制「心」,透過讓
「心」專注一境方式是很好的選擇,經由反覆練習,我們會取得對「心」的自主權。
如果上述所說你都瞭解的話,那為什麼我們的導師世尊制定的修行程序是戒、定、慧就非
常有道理了,透過摒除內外干擾,再經由練習專注一境,取得「心」的自主掌控,至於「
慧」的部分牽涉的層面又更加的廣泛了,粗分的煩惱消除後,我們所面對的還有更微細的
煩惱。事實上如果說沒有透過戒來摒除內外干擾,很難讓心專注於一境,所以推到源頭「
戒」就成了佛弟子最基本的應該具備的遠離煩惱的方式,我們的導師世尊具有的智慧,是
我們難以想像的,不是嗎?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7-10-12 16:13:00
如您所言。隨喜~在尚未取得自主到取得自主的過程當中,需要持續投注心力貫徹累積,在還沒有累積到一定程度的心力練習量培養出穩定的狀態以前,戒是唯一可靠的自力指引,在能警覺煩惱牽引之前,持戒是貫徹心力的重要練習基礎,凡夫如我,雖然知道戒很重要,但也會因認知問題而有對心力提升造成損傷或破壞(破戒或是戒守的不好或不完整等),這時候引入懺悔法門我個人認為是很好的機會,透過懺悔法門的輔助,重新調整自我心力的培養基礎,讓人透過行懺悔法門快速跳脫糾結於過去的不善行中,而將心力練習引導至正確的方向前進
作者: yaqqq (^^)   2017-10-12 17:02: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10-12 17:18: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12 18:55:00
隨喜!
作者: renfro928 (who will be the next)   2017-10-12 21:50:00
你所述的心是意根,依所緣作意分別虛妄執著、苦樂是它,那能與煩惱痛苦分離嗎?你把楞嚴經七處征心的第六個計在中間的眼根換成意根體會看看。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7-10-12 23:25:00
r大你...確定?要不要再想看看? 煩惱會對應意根嗎??我以為這個"心"指的是"妄心",為無明所覆之"心"
作者: renfro928 (who will be the next)   2017-10-13 12:12:00
你覺得煩惱歸屬六塵嗎?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17-10-13 13:13:00
非也r大,你的評論式的論述恐有不週之處,和本帖原po之意個人認為不同,供參為何R大可以直接論述"心"為意根屬色法,和煩惱相應心法應非可同類歸屬為何R大可以直接論述"心"為意根,據我所知意根為色法,應非心法,既非心法,如何能與煩惱相應?故認與原po之意不符。供參
作者: renfro928 (who will be the next)   2017-10-14 00:51:00
心生則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回原po的是,苦樂由心生由心造,有念頭之生滅,若心可遠離煩惱,煩惱則非心所生。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17-10-14 06:39:00
把能聯想到的送給你們吧「是心亦不為貪結所繫、亦非不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