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讀經] 《中部‧第二十一經》-《鋸喻經》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7-06-30 19:39:09
※ [本文轉錄自 Buddhism 看板 #1PLTj9yG ]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看板: Buddhism
標題: [讀經] 《中部‧第二十一經》-《鋸喻經》
時間: Fri Jun 30 13:01:58 2017
《鋸喻經》-關於佛教徒的做人修養與忍辱
覓寂 整理的開示講稿
各位居士:大家早!
今天我們想要來講述《中部‧第二十一經》-《鋸喻經》
(Kakac?pamasutta?,鋸子的譬喻經),希望這部經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示,
尤其是給我們佛教徒做人修養方面的啟示。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在沙瓦提城的勝林給孤獨園。
當時,有一個摩利雅帕古納(Mo?iyaphagguna)尊者過度的跟比丘尼們一起交往、往來。
摩利雅帕古納尊者是如此跟比丘尼們過度交往、往來的:
如果有比丘在摩利雅帕古納尊者面前批評、誹謗那些比丘尼,
摩利雅帕古納尊者會因此而生氣、不高興,甚至會起爭執、爭吵;
假如有比丘在那些比丘尼面前批評、誹謗摩利雅帕古納尊者,
那些比丘尼會因此而生氣、不高興,甚至會起爭執、爭吵。
這個故事的主人翁-摩利雅帕古納(Mo?iyaphagguna)尊者,
「摩利雅帕古納」這個名字是由「摩利雅(mo?iya)」和「帕古納(phagguna)」
組成的。
摩利雅(mo?iya)是髮髻的意思。
他的真正名字是帕古納(phagguna),由於在他還年青在家時,他會把頭髮留長,
纏繞在頭頂上結為髮髻,所以大家叫他為有髮髻的帕古納,
也就是摩利雅帕古納(Mo?iyaphagguna)。
即使他出了家已經剃除鬚髮,但還延用在家時的名字,
所以稱為摩利雅帕古納(Mo?iyaphagguna)。
出家比丘無論是與比丘尼還是與在家女眾,如果過度的親近、往來,
是很容易被他人譏嫌、講閒話的。
=============================================================================
註釋書提到所謂的過度往來是指超越界限(ativela)。
有三種界限(vela):
時間的界限(k?lavel?)、
境界的界限(s?mavel?)以及
戒的界限(s?lavel?)。
摩利雅帕古納尊者跟比丘尼們所做的過度交往、往來總共超過了這三種界限,
例如,佛陀規定比丘教誡比丘尼不可以教誡到日落,
教誡到了日落之後就屬於超過了時間的界限。
比丘與比丘尼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如果沒有保持適當的距離,
可以說是超過了境界的界限;
佛陀規定一個比丘在向一個比丘尼說法時,在沒有其他男子在場下,
不可說超過五、六句法,
說法超過五、六句法的話,也屬於超過了境界的界限。
摩利雅帕古納尊者在與比丘尼們說話時,會講一些開玩笑的話或粗俗、粗惡的話,
是會違犯粗重罪的,這屬於超過了戒的界限。
在《相應部‧因緣相應》的《獠牙經(Ka??rasutta?)》 裡,
獠牙剎帝利(Ka??rakhattiya)比丘告訴舍利弗尊者摩利雅帕古納比丘已經捨戒還俗了,
獠牙剎帝利比丘認為摩利雅帕古納比丘應該是出家後在此正法律中沒有得到酥息安隱
(ass?sa),沒有證得任何禪定及聖道聖果才捨戒還俗的。
由此我們可以了知,摩利雅帕古納尊者出家後並沒有努力地如法修行,後來捨戒還俗了。
所謂「交往、往來(sa?sa??ha,相處)」是指交情很好,同苦樂(sam?nasukhadukkha);
也就是看到對方痛苦時也跟著難過,看到對方快樂時也跟著開心。
============================================================================
當時,有一個比丘前往佛陀那裡,
把摩利雅帕古納尊者跟比丘尼們過度交往、往來的事向佛陀報告。
於是,佛陀就叫一個比丘說:
「比丘,來,你以我的名義去向摩利雅帕古納比丘說:
『帕古納賢友,導師叫你過去。』」
那個比丘回答佛陀說:「是的,尊者。」
然後就前往摩利雅帕古納尊者那裡,向摩利雅帕古納尊者如此說:
「帕古納賢友,導師叫你過去。」
摩利雅帕古納尊者回答那個比丘說:
「是的,賢友。」
就前往佛陀那裡。
到了之後,禮敬佛陀,然後坐在一旁。
佛陀對摩利雅帕古納尊者如此說:
「帕古納,聽說你跟比丘尼們過度交往、往來:
如果有比丘在你面前批評、誹謗那些比丘尼,你會因此而生氣、不高興,
甚至會起爭執、爭吵;
假如有比丘在那些比丘尼面前批評、誹謗你,那些比丘尼會因此而生氣、不高興,
甚至會起爭執、爭吵。帕古納,你真的如此跟比丘尼們過度交往、往來嗎?」
摩利雅帕古納尊者回答說:「是真的,尊者。」
佛陀問說:「帕古納,你不是已經以信心來出家,過著出家人的生活了嗎?」
摩利雅帕古納尊者回答說:「是的,尊者。」
佛陀說:「帕古納,如果你跟比丘尼們過度交往、往來,這對於以信心來出家,
過著出家人生活的你來說是不適宜的。
帕古納,如果有人在你面前批評、誹謗那些比丘尼,帕古納,
你應當捨斷在家人的欲望,你應當捨斷在家人的想法。
帕古納,你應當如此學:
『我的心將不改變,我的心將不受影響,我將不說粗惡語,我將悲愍、利益他人,
我將安住於慈心而不生氣。』帕古納,你應當如此學!
帕古納,如果有人在你面前用拳頭、土塊、棒杖、刀劍來打、攻擊那些比丘尼。
帕古納,你應當如此學:
『我的心將不改變,我的心將不受影響,我將不說粗惡語,我將悲愍、利益他人,
我將安住於慈心而不生氣。』帕古納,你應當如此學!
帕古納,如果有人批評、誹謗你。
帕古納,你應當捨斷在家人的欲望,你應當捨斷在家人的想法。
帕古納,你應當如此學:
『我的心將不改變,我的心將不受影響,我將不說粗惡語,我將悲愍、利益他人,
我將安住於慈心而不生氣。』帕古納,你應當如此學!
帕古納,如果有人用拳頭、土塊、棒杖、刀劍來打、攻擊你。
帕古納,你應當如此學:
『我的心將不改變,我的心將不受影響,我將不說粗惡語,我將悲愍、利益他人,
我將安住於慈心而不生氣。』帕古納,你應當如此學!」
當時,世尊對比丘們說:
「諸比丘,有時候比丘們使我的心歡喜。
諸比丘,我曾對比丘們如此說:
『諸比丘,我一天只吃一餐,而且在用餐時用完餐才離座起來,
這稱為一座食(ek?sanabhojana)。
諸比丘,當我以一座食來用餐時,我覺得自己比較少生病,比較少病惱,起居輕快,
比較有力氣,安樂而住。
諸比丘,來,你們也以一座食來用餐!
諸比丘,當以一座食來用餐時,
你們將覺得自己比較少生病,比較少病惱,起居輕快,比較有力氣,安樂而住。』」
佛陀在講述這段時,是在指佛陀看到現在的弟子難受教、不聽話,
而早期的那些弟子很好教、很聽話,不用制定太多戒律就能自動做得很好,
而且當時有很多弟子很輕易地就能證得聖道聖果,如今的弟子們就比較難受教了。
這一段佛陀提到自己一天只吃一餐,也建議弟子們一天只吃一餐。
事實上,佛陀並沒有限定比丘們不可以吃兩餐,因為有些比丘的身體比較弱,
無法過著一天只吃一餐的生活,
而且《鋸喻經註》提到,一天吃兩餐是有情眾生的習慣。
佛陀只是制定比丘們不可以過了正午非時進食而已,
在此佛陀只是在提他曾經建議弟子們一天只吃一餐這件事。
「諸比丘,我不需要對那些比丘做太多教誡,我只要那些比丘生起正念就可以了。
諸比丘,就如在平整地面的十字路口,假如有馬車的駿馬已經上了軛,
而且站著在等候,鞭子也已經準備好了,當熟練的調馬者、馴馬師登上馬車後,
他左手握著?繩,右手拿著鞭子,就能隨其所欲的去到任何地方。
同樣的,諸比丘,我不需要對那些比丘做太多的教誡,
我只要那些比丘生起正念就可以了。
因此,諸比丘,你們應當致力於捨斷不善法,增長善法。
如此,你們將在這法與律中成長、增長、廣大。
諸比丘,就如在離村莊或鄉鎮不遠處有一大片沙羅(s?la)樹林,
長滿了妨害沙羅樹生長的蓖麻(e?a??a)、蔓藤和雜草。
如果有一個男子走過來,想要這片沙羅樹林長得好、長得茂盛。
他把那些會奪取養分長得彎曲的小沙羅樹砍掉後,丟到外面;
再把樹林裡的蓖麻、蔓藤和雜草等全部都徹底清除乾淨,
那些長得直的小沙羅樹就會持續長得正直。
諸比丘,如此一來這座沙羅樹林過些時候就會成長、增長、廣大。
同樣的,諸比丘,你們應當致力於捨斷不善法,增長善法。
如此,你們將在這法與律中成長、增長、廣大。」
這裡的捨斷不善法是指捨斷與禪那相敵對的五蓋等煩惱。
「諸比丘,從前在這座沙瓦提城有一位名叫韋碟希卡(Vedehik?)的居士婦
(gahapat?n?),她是一戶大富人家的夫人。
韋碟希卡居士婦有如此好的名聲傳揚著:
『韋碟希卡夫人非常溫柔,韋碟希卡夫人很謙遜,韋碟希卡夫人很寂靜,
韋碟希卡夫人修養很好。』
諸比丘,韋碟希卡夫人有一個婢女名叫卡理(K???,黑),
她很能幹、不懶惰、善於處理各種工作。
諸比丘,當時,卡理婢女如此思惟:
『我們夫人有如此好的名聲傳揚著:
「韋碟希卡夫人非常溫柔,韋碟希卡夫人很謙遜,韋碟希卡夫人很寂靜,
韋碟希卡夫人修養很好。」
我們夫人到底是內心不會現出任何憤怒,還是真的沒有憤怒呢?
還是由於我善於處理各種工作的緣故,
因此我們夫人內心其實是有憤怒但沒有表現出來呢?就讓我來試試我們的夫人吧!』
為了要試看看她的夫人會不會生氣,所以隔天卡理婢女故意睡到天亮才起來。
當時,韋碟希卡夫人叫卡理婢女說:『喂!卡理啊!』
卡理婢女回答說:『夫人,什麼事?』
韋碟希卡夫人問說:『喂!妳為什麼睡到天亮才起來呢?』
卡理婢女回答說:『夫人,沒什麼事。』
韋碟希卡夫人說:『壞丫頭,不像話!沒事竟然睡到天亮才起來。』
她憤怒、不高興、皺著眉頭。
當時卡理婢女心想:
『我們夫人內心其實是是會憤怒的,只是由於我善於處理各種工作的緣故,
所以我們夫人內心的憤怒才沒有表現出來而已,就讓我再來試試我們的夫人吧!』
為了想要再試看看她的夫人會不會生氣,
所以隔天卡理婢女故意睡到天亮之後更遲才起來。
當時,韋碟希卡夫人叫卡理婢女說:『喂!卡理啊!』
卡理婢女回答說:『夫人,什麼事?』
韋碟希卡夫人問說:『喂!妳為什麼睡到這麼晚才起來?』
卡理婢女回答說:『夫人,沒什麼事。』
韋碟希卡夫人說:『壞丫頭,不像話!沒事竟然睡到這麼晚才起來。』
她憤怒、不高興、說了些不高興的話。
當時卡理婢女心裡在想:
『我們夫人內心其實是會憤怒的,只是由於我善於處理各種工作的緣故,
所以我們夫人內心的憤怒才沒有表現出來而已,就讓我再來試試我們的夫人吧!』
為了想要再試看看她的夫人會不會生氣,所以隔天卡理婢女故意睡到更晚才起來。
當時,韋碟希卡夫人叫卡理婢女說:『喂!卡理啊!』
卡理婢女回答說:『夫人,什麼事?』
韋碟希卡夫人問說:『喂!妳為什麼睡到這麼晚才起來?』
卡理婢女回答說:『夫人,沒什麼事。』
韋碟希卡夫人說:『壞丫頭,不像話!沒事竟然睡到這麼晚才起來。』
她憤怒、不高興,就拿著門閂棒向卡理婢女的頭打了過去,
卡理婢女的頭被韋碟希卡夫人所拿的門閂棒打破而流著血。
卡理婢女就到鄰居那裡去訴苦說:
『大家看看吧!這是溫柔的人所做的事。大家看看吧!這是謙遜的人所做的事。
大家看看吧!這是寂靜的人所做的事。
為什麼一個婢女睡到天亮比較晚起來,她就憤怒、不高興,拿著門閂棒打婢女的頭,
打到婢女頭破血流呢?』
諸比丘,從此以後韋碟希卡夫人有如此惡的名聲傳揚著:
『韋碟希卡夫人兇惡,韋碟希卡夫人不謙遜,韋碟希卡夫人不寂靜。』
同樣的道理,諸比丘,有些比丘在沒有受到不可意、不歡喜的話語來觸惱、攻擊時,
他表現出來的是非常溫和、非常謙遜、非常寂靜的。
諸比丘,然而當有不可意、不歡喜的話語來觸惱、攻擊到那位比丘時,
那時才能真正的知道那位比丘是否真的是溫和、謙遜、寂靜了。
同樣的道理,諸比丘,當比丘得到袈裟、食物、住處、生病所需的藥品等很好地護持時,
他可能表現出來的是非常溫和、非常謙遜、非常寂靜,看起來修養很好的樣子;
但當這個比丘得不到袈裟、食物、住處、生病所需的藥品等護持時,
他可能就會表現出不溫和、不謙遜、不寂靜,看起來修養不好的樣子了。」
為什麼韋碟希卡夫人表現出來的是那麼的溫柔、謙遜、寂靜呢?
因為婢女把她奉侍得很好的緣故。
大家想想看,韋碟希卡夫人的好名聲是經過很久的時間才慢慢累積起來的,
而壞名聲卻在一天之內就形成了。
當一個人有人把他服侍得很好,讓他無憂無慮,再加上其他人的讚揚,
由於他處在順境之中,所以容易表現出好的修養來;
假如很多事務都要他親自去做,沒有好的幫手,也沒有人讚揚他,反而是有人在批評他,
使他處在逆境之中,如果他還能保持風度,有很好的修養,那才是真功夫!
就像有比丘受到信眾們的恭敬禮拜,恭敬供養袈裟、食物、住處、藥品等生活所需,
由於處在順境之中,如果他能保持好的風度、好的修養,這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如果他之前獲得了很好的袈裟、食物、住處、藥品等生活所需的供養,
如今卻無法獲得任何袈裟、食物、住處、藥品等生活所需,沒有人向他恭敬禮拜,
甚至有人批評他,使他處在逆境之中,假如他還能保持風度,有很好的修養,
這才是真功夫!
佛陀告訴比丘們說:
「諸比丘,當比丘受到恭敬禮拜,供養袈裟、食物、住處、藥品而表現出順從、
好調教時,這樣並不是我所認為的順從、好調教;
只有當比丘恭敬法、敬重法、歡喜法、供養法、
尊敬法時(dhamma?yeva sakkaronto, dhamma? garu? karonto, dhamma? m?nento,
dhamma? p?jento, dhamma? apac?yam?no),
才是我所認為的順從、好調教。
諸比丘,因此你們要以
『我們將以恭敬法、敬重法、歡喜法、供養法、尊敬法來成為順從、好調教。』
諸比丘,你們應當如此學!
諸比丘,當其他人在對你講話、勸告、指責你時,
可能會用五種語氣的方式來和你說話:
以適當時機或以不適當時機、
以真實或以不真實、
以柔和或以粗暴、
以具有利益或以不具有利益、
以慈心或以瞋恨心。
諸比丘,當其他人在對你講話時,可能會在
適當的時機或在不適當的時機;
諸比丘,當其他人在對你講話時,可能是講
真實或不真實的話;
諸比丘,當其他人在對你講話時,可能是以
柔和的方式或以粗暴的方式來講;
諸比丘,當其他人在對你講話時,可能是講具有
利益或不具有利益的話;
諸比丘,當其他人在對你講話時,可能是以
慈心或以瞋恨心說話。
諸比丘,你們應當如此學:
『我們的心將不改變,我們的心將不受影響,我們將不說粗惡語,我們將悲愍、
利益他人,我們將安住於慈心而不生氣。
而且我們將以慈俱心遍滿那個人後而住,
並且以他為所緣以慈俱心、寬廣心、廣大心、無量心、無怨心、無瞋惡心
遍滿整個世間而住。』諸比丘,你們應當如此學! 」
========================================================================
在《律藏》裡佛陀教誡說:當比丘想要責備他人時,
自己應該具有這五法才可以指責他人:
1. 適時而不以不適時;
2. 真實而不以不真實;
3. 柔軟而不以粗暴;
4. 以利益而不以無利益;
5. 慈心而不以瞋心 。
佛陀是如此的有智慧,當我們看到別人的過失時,如果我們先檢視自己,
看時機對不對,是不是真實的情況,我們是不是以柔和的語詞、溫柔的態度來規勸對方,
我們是不是真的想要對方有益,我們是不是出於慈心、悲愍心來勸對方的,
如果我們真的能先檢視自己,再來規勸對方,就能減少很多紛爭,不是嗎?
========================================================================
接下來,佛陀用了大地、虛空、恒河、
已經搓揉得很柔軟的貓皮袋和鋸子這五種比喻來說明比丘對待他人言語的態度。
當有人拿著鋤頭來挖地、到處吐口水、到處小便想要使它變成非地,
這個人的目的是無法達成的,是無法使大地成為非地的。
佛陀要比丘們像大地一般,當其他人在對你們講話、勸告、指責你們時,
無論是在適當時機或在不適當時機、以真實或以不真實、以柔和或以粗暴、
以具有利益或以不具有利益、以慈心或以瞋恨心。
比丘們都應當如此學:
「我們的心將不改變,我們的心將不受影響,
我們將不說粗惡語,我們將悲愍、利益他人,我們將安住於慈心而不生氣。
而且我們將以慈俱心遍滿那個人後而住,並且以他為所緣
以慈俱心、寬廣心、廣大心、無量心、無怨心、無瞋惡心
遍滿整個世間而住。」
同樣的道理,當有人拿著筆要畫虛空,甚至想要破壞虛空時,
無論如何虛空是不會被破壞,也不會被影響的,
佛陀要比丘們像虛空一般,當其他人在講話、勸告、指責時,不要受影響。
同樣的道理,當有人放火要燒乾恒河時,由於恒河很寬、很大、很長,
是不可被燒乾的,佛陀要比丘們像恒河一般,當其他人在講話、勸告、指責時,
不要受影響。
同樣的道理,當有人要把已經徹底搓揉過、非常柔軟的貓皮袋(bi??rabhast?)
使它作出粗糙聲沙沙地響,這是不可能的,佛陀要比丘們像貓皮一樣,
當其他人在講話、勸告、指責時,不要受影響。
「諸比丘,即使有盜賊、壞人或鄙惡之人
握著兩邊都有木柄的鋸子要把你的肢體一一地鋸開來、鋸斷、肢解,
如果你的心因此而生氣、惱怒了,那就沒有聽我的教導。
諸比丘,你們應當如此學:
『我們的心將不改變,我們的心將不受影響,我們將不說粗惡語,
我們將悲愍、利益他人,我們將安住於慈心而不生氣。
而且我們將以慈俱心遍滿那個人後而住,
並且以他為所緣以慈俱心、寬廣心、廣大心、無量心、無怨心、無瞋惡心
遍滿整個世間而住。』諸比丘,你們應當如此學!
諸比丘,你們應當經常作意、思惟這個鋸子譬喻的教誡,
當你們心存這個鋸子譬喻的教誡時,
假如有人無論用微細的或粗惡的語氣方式來對你們說話,你們會無法忍受嗎?」
比丘們回答說:「不會的,尊者。」
佛陀說:
「諸比丘,因此你們應當經常作意、思惟這個鋸子譬喻的教誡,
你們將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
世尊如此說,諸比丘愉悅,對世尊的話感到歡喜。
第五個鋸子的比喻,正是本經的主題。
大家想想看,如果大家都能聽從佛陀的教誨,
即使有壞人要用鋸子把我們的肢體一一地鋸開來鋸開來、鋸斷,
如果我們的心都能不受影響,那別人所講的話無論多麼得重、多麼得難聽,
又算得了什麼呢?
這就是佛陀期待我們佛弟子做人該有的修養與忍辱之心,希望大家能了解這個涵義。
作者: dxdx58 (^^)   2017-06-30 22:42: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