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初學者修四念處的障礙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7-06-01 01:38:13
修習四念處所需之定力,有一說是欲界定說,另一說是未到地定說。
但依智者大師所說之《四念處》的看法,得欲界定時,即可起觀。
《四念處》:
行者因停心故,得欲界定,或得對治心,在靜中功德法門起,即便觀
之。
我看了不少南傳佛教有所謂的動中禪,我認為也是不錯,但對念頭要
有強大觀照力,就是在雜念愈少的狀態下,才能觀照到愈細微的念頭

一個初學者如果叫他一開始靜坐時就修四念處的話,我看他會很難過
的,畢竟沒有用止禪之心一境性方式來讓念頭減少的話,想自然地讓
念頭慢慢減少,那種效果是極為不佳的。
欲界定與色界初襌都達到了九住心,其區別則是初禪因有輕安,因此
無需費力就能保持在那個狀態。
而我對四念處的一個疑問是當快得欲界定時,念頭已經不多了,如果
進入色界初禪的話,幾乎就是剩下心一境性那一念,此時觀就只能觀
到那一念是有何意義呢?
我自己是連心一境性那一念都放掉,最後只剩一個「能觀之心」而無
「所觀之念」,只剩那個如如不動的觀察者。
至於「能所不二」,在我體會到是「能觀之心」及「所觀之念」是一
體兩面,那如如不動的觀察者即製造念頭的被觀察者,兩者實為同一
個東西。
「能所俱亡」部分,這就還沒有心得了。
上面是幾年前用「耳根圓通法門」修定+「道家無為法」一陣子的修
習心得。
我用的「道家無為法」,原理就是「自然無為」,方法很簡單就是什
麼方法都不用,因此這種方法並不是修定的方法,但也不是修觀的方
法。這種方法的哲學理論基本上是認為識神(人為意識)消失,元神
才會出來,所以意念較重的方法可以說是「武火」,意念較輕的方法
可以說是「文火」,最好通通都不用,但就實際上一開始還是不可能
的。
但用這種方法,除非是昏沈,否則不必特意去觀照,還是能覺知念頭
及身體狀況的,也就是說身心的變化,還是可以感覺得到的。
我這派最正統的修法還是從開始正式靜坐時,就採用「道家無為法」
的,而不像四念處可先修定,因為沒有修定,所以我這個法門很不好
練,靜坐過程順利的話,大概就是念頭從少到多(或很多)再到少,
最後幾乎沒有。
所以,一個沒有定力的初學者,你叫他去修四念處,我覺得對他而言
是沒什麼太大幫助的,如果不退轉而落跑就算不錯了。
如果是依智者大師的說法,要有修四念處的資格,恐怕人也不多了。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6-01 04:46:00
連能所不二都沒時,就是能所具亡了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fck302 (天上有神龍)   2017-06-01 07:55:00
如同做一個有一定難度的體操技巧會要求你的肌力及柔軟度達到某一水準,有心學的人自然會練下去。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7-06-01 08:36:00
欲修之心與能修之果,這個自己設計的大鐵門。
作者: feelthat (雲端傳送)   2017-06-01 09:39:00
很好很好的實修分享觀察者與被觀者皆是妄心不加理會 當下澄明[覺]顯現版上有實修分享的不多了 很好 真的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6-01 19:00:00
離一切諸相,則佛現:)
作者: feelthat (雲端傳送)   2017-06-01 19:13:00
那我第一個看到T佛現了:) 一起努力 今生成就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6-01 19:19:00
好呀…今生成就:)記得回來渡我 : p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06-01 20:42:00
佛教中打坐一定要有緣,如五停心觀,因為意念只有少數幾個如昏迷.意識才會暫時沒有作用.如果什麼都不想,其實是在胡思亂想,而自己根本沒有察覺.定的定義叫心一境性,只要想想這個定義就能明白,要怎麼修.
作者: yaqqq (^^)   2017-06-01 22:05:00
止觀可以看cool810大大的文章,龍樹菩薩的中觀是智慧的結晶。~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6-01 22:44: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