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中部.蛇喻經》某些人學佛只是為了辯論獲勝

作者: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7-27 14:53:59
: → ilvepce: E大,我是說他們不是為爭勝而辯。而是為做好事而辯。 07/27 14:02
: → ilvepce: 沒有智慧這我同意。 07/27 14:04
: → ilvepce: 所以你之前的標題有點籠統。 07/27 14:05
: → ilvepce: 還有,一定起瞋心才能回應嗎?難道您否定良性互動的可能 07/27 14:13
: → ilvepce: 性嗎? 07/27 14:13
我自己的觀察是 他人的信仰是非常難以改變的
除非使用很高的智慧非常善巧的引導
(就算是佛陀 也無法讓當時的外道全都信奉佛法)
或是他人本身有非常良好的巴拉密與擇法覺支
(佛陀總是尋找有足夠巴拉密的人說法)
採用對立的辯論方式 只會把他人越推越遠
而且對於凡夫來說 心中充滿了五蓋 在辯論的過程中
要說不升起嗔心 不升起爭勝心 機會是很渺茫的
聖者因為已經斷除了貪 嗔 癡 所以在辯論的過程中不會產生不善心
結論是 凡夫辯論後雙方皆產生許多不善心 並且產生對立
對於想要讓另一方信奉佛法的人來說 對立只會把另一方越推越遠
如果對方的巴拉密夠好 我們只要分享一篇經文給他 他就會信受奉行
並且他心中會開始升起對正法堅定的信心
如果對方的巴拉密不好 跟正法不相應
像這樣的人 連佛陀都把他們擺在最後面了(文章代碼(AID): #1Nc5kjsu)
我怎麼可能還會有辦法呢?
他必須要在漫長無限的輪迴中 繼續靠他自己累積足夠的巴拉密才行
舉我自己的經驗
我試過基督教 讀聖經 想從中間找出真理
也至誠的念過阿彌陀佛 也很在意自己念了幾次
也至誠的念過地藏王菩薩本願經 晚上就一直唸
也長期茹素 連蛋都不吃 但某些素食餐廳過油 我年紀輕輕就脂肪肝
心裡總是覺得 為什麼不管是甚麼宗教 都是帶來更多煩惱而已
一堆無意義的繁文縟節 心中越來越不能接受
後來也去試了道教的一些修行方法
但全部都失敗
數年後 有一次在誠品看到 一本 正念的四個練習(大念住經)
我翻開讀了之後 馬上就知道自己終於找到正法了
終於可以依法修行 看到成效 降低煩惱
我的信仰立即就被改變了
可是在PTT上面使用對立的方式辯論 除了很多人因此被水桶之外
版上造的不善業其實遠多於善業
也甚少人開始實修或是在學習之後以智慧來探討佛法之涵義
不能領悟它們。
他們學習佛法只是為了批評他人及辯論獲勝,
而沒有獲得學習佛法的利益。
他們以錯誤的方法來學習那些法而傷害了自己,
將會遭受很長久的痛苦。
猶如一個需要蛇、尋覓蛇、四處尋覓蛇之人,在看到一條大蛇時,捉住蛇的身體或尾巴。
該蛇即回過頭來咬他的手、臂或肢體,而他即會因此而死或遭受半死不活的痛楚。
為何如此?這是因為他捉蛇的方法錯誤。
如是,於此(教法),
有些心術不正的人學習佛法……
他們學習佛法只是為了批評他人及辯論獲勝,
而沒有獲得學習佛法的利益。
他們以錯誤的方法來學習那些法而傷害了自己,將會遭受很長久的痛苦。
於此(教法),諸比丘,有某家族之人學習佛法:
經、祇夜、義釋、偈頌、自說、如是語、本生談、稀有及方廣諸法。
學習之後他們以智慧來探討佛法之涵義,並且能領悟它們。
他們學習佛法不是為了批評他人及辯論獲勝,因而獲得了學習佛法的利益。
他們以正確的方法來學習那些法而利益了自己,將會獲得很長久的快樂。
猶如一個需要蛇、尋覓蛇、四處尋覓蛇之人,在看到一條大蛇時,
正確地以木叉夾住牠,然後捉住蛇的頸項。
那時候,即使該蛇用身體纏住他的手、臂或肢體,
他也不會因此而死或遭受半死不活的痛楚。
為何如此?這是因為他捉蛇的方法正確。
如是,於此(教法),諸比丘,有某家族之人學習佛法……
他們學習佛法不是為了批評他人及辯論獲勝,因而獲得了學習佛法的利益。
他們以正確的方法來學習那些法而利益了自己,將會獲得很長久的快樂。

討論佛法時,我們不應樂於批評,只應依據巴利聖典及其註釋來討論事實,
而且心中謹記我們的目標──解脫輪迴之苦。
這就好像在討論戒律時,我們只是依照佛陀所制的戒來討論,
而無意批評那些持戒不嚴謹的比丘。
若說每當討論戒律時就算是在批評別人,那麼就沒有人能夠討論戒律,
因此也就沒有人能夠學習戒律。
如是,我們討論佛法並不是為了批評別人,
而只是為了息滅自己的煩惱及證悟涅槃,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07-27 15:47:00
學佛除了根器外,有件事很重要,許多人讀到戒律,或修行途中覺得修行人就應該是要如何展現身口意,若不符合這些就不是修行人,於是把自己的人格特質埋入內心深處,另外造就了一個更崇高的人格出來,甚至四念處的修行中依然觀不到,現在很多檯面上的法師就是如此,時不時會透出這些潛在性格,不可意境到來的時候,嗔心也會似有若無的顯現,而我慢之心恐怕還得帶到下一世,皆是因為,在所有的修行開端都沒有先如實的面對自己,放下自尊心,統合自己的身心,承認自己依舊擁有人性的黑暗面,如貪婪,性慾,殘酷,噬血,如實觀察,非隱藏,非放縱,思維這些性格源自哪裡,佛陀的教育裡有什麼方式可以對治,確實的淨化就不會變成壓抑,別讓自己的我慢否認這些潛藏的人格特質,否則未來不論修到什麼境界,都很難從內在散發出慈悲和善的磁場,如佛陀這樣的覺者都可以看出弟子們的欠缺之處。舉個例子,為什麼有些人會虐人虐狗,嗔心??我們人的情緒會找出口,為什麼日本人總是有些殘忍之舉,因為壓抑,從小就累積,社會價值觀使然,到最後自己也不知道心裡潛藏了多少負能量,直到一個事件甚至一句話開啟了這些東西,它們需要釋放,需要出口,當事者常常也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如此殘忍,而嗔心重症者更是以此為樂,我們學佛很幸運,有方法可以對治,了知無我的法義,可以不憎恨他人也就不需壓抑,但在接觸佛法之前的我們有沒有累積了什麼呢?很幸運的我才初學佛法就先不斷的攻擊自己,但是修行到了一個階段的人還能不能做這件事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