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六道眾生皆有"佛性"。

作者: limingbalm (青色琉璃)   2014-11-17 02:00:51
※ 引述《ccclum ()》之銘言:
: 首先我並不懷疑六道眾生有無佛性這個概念,倒不如說我相信無論是哪個界的眾生
: 必定存在著善的本性,而這個善的本性出自於悲憫、同理心態。
: 但問題來了......
: 說地獄眾生皆有佛性,餓鬼眾生皆有佛性、畜牲眾生皆有佛性。
: 如果我未處這三惡道之中,如何發現此三界眾生皆有佛性呢?
: 靠如實觀照(默照) 止觀不二,請問如何靠實修去察覺這三界眾生得如如本性呢?
: 閒聊閒聊,希望大家分享個人的經驗跟心得。
《中阿含(卷六十)例品 箭喻經第十》不知您是否閱讀過呢?若沒有,建議可以先
讀讀。不過要讀箭喻經,針對你的情況,我仍會建議先將中阿含都讀一遍,並且著實
去走一遍,不然佛陀這樣講這部經,一樣會變成很有問題。
佛經針對眾生說,眾生皆有佛性,針對您的問題,我說:眾生皆無佛性,一切性不存

如若您未處三惡道,那亦不會處三善道,那必然也不存善的本性,結果哪有善性出於
悲憫、同理心的道理?
實修沒什麼如何做,而是是否能照著做,不然觀照是希望照什麼?我說:什麼都照不
到。何解?這就要請您"如實"照照看了唄。
: 逢人皆說清淨好,清淨上頭有個空,乞兒聞之笑聲道,一餐如何過一生。
我說清淨沒啥好,清淨頭上是無聊,乞兒聞之笑聲道,一餐喫完便去了。
: 有情就是有情,無情就是無情,該有情就有情,該無情就無情,
: 怕得是該有情追求清淨,怕得是該無情不能清淨。
: 輪迴不是一定要苦,看是否因為了解了,要求再來一次。
輪迴只是無明的體現,有情與無情也非是什麼該有情無情就有情無情,您的有情無情
,不過是自己的心念轉動罷了。
: 坤為母,乾為父,父母中間皆有情,化萬物生生不息。
: 動物有情嗎? 我只知道動物流血會哀嚎,動物難產也會哀嚎
: 一種是對死亡(未知)的敬畏,一種是對新生命(未知)的敬畏。
所以您是有情嗎?我不知道您是不是有情,我只知道您可能因為流血會哀嚎,若您是
女性,那不幸難產也會哀嚎。
色界以上天人還非父母生,他們不用吃飯,有些甚至沒有六根觸塵,他們一定是無情
生。
: 因是因,果是果,因是苦果,因還是因。
: 心是心,性是性,心是本性,忘了念頭。
因緣果,果緣因,因緣苦果,苦果因緣。
心非心,性非性,心非本性,忘啥念頭?
: 說心是心,是解心包容萬物,簡單就好
: 說性是性,是乃見了性似乎也渾然無覺,隨緣就好。
:
: 不如說萬物皆由心性變化,心性由一念變化。
: 怎麼變化呢? 隨緣變化就好。
自然外道也是會如此說。
: → Uguar: 依照涅槃經見佛性是十地菩薩以後的事,佛時代十地菩薩的 11/11 20:23
: → Uguar: 數量已經很稀有,何況是現在。到底佛性是經由修行自然而見 11/11 20:24
: → Uguar: 還是本自具足,只需明辨道理能見,耐人尋味。 11/11 20:26
:
: 佛菩薩說佛菩薩,佛菩薩見佛菩薩,有何差別與分別? 耐人尋味呀。
佛菩薩對我說,佛菩薩見我,我即是佛,佛性等同,又有何差別與分別?耐人尋味。
: 說法行法修法都不離"本來面目"。但本來面目在那? 自己知道就好,旁人說就隨他們
: 去吧。
不說!不說!何必說?不過就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你知我知那就得了。
: → noonee: 其實是講一樣的事情 11/12 15:22
: → noonee: 因為我們有重重的貪嗔痴的心障 一般人不容易放下 11/12 15:23
: → noonee: 大多時候是需要經過修行才能突破障礙 11/12 15:23
: → noonee: 所以到底是本來就有還是修行後才有 11/12 15:23
: → noonee: 其實是講一樣的事情 11/12 15:23
: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爬過了沒有?
: 見海是海,見海不是海,見海似乎還是海,不能確定,是因為不知道哪一回遭遇
: 是不是真的死去沒有。
見爾是爾,見爾非爾,見爾仍是爾,爾是哪位?
題外話:
雖然不是第一次與人這樣討論,不過有得罪之處還請見諒。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間只差一撮孜然)   2014-11-17 13:28:00
其實我真的很好奇 在了解或體悟明心見性 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常不斷 不生不滅的種種之後 是不是真的很無聊我後來才體悟到 為什麼眾生要死死霸著貪嗔痴不肯放下因為貪嗔痴真的有趣多了
作者: godofmoon (月夜)   2014-11-17 13:35:00
這篇文章除了叫人讀書以外~根本沒有意義~只好按2
作者: limingbalm (青色琉璃)   2014-11-17 14:57:00
noonee: 您說的好 但其實無不無聊仍是心念流轉 不論清淨或不淨,也不過就是不垢不淨,這需觀般若智慧能明的所以您的體會非常棒的 因為這才是問題godofmoon:謝謝指教,正如你說,況乎我的確來討噓的,您別客氣。
作者: ccclum   2014-11-17 16:04:00
呵呵。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皆著說慧能沒技倆,不斷百思想我看到了只好說有無伎倆都好,有無思想都好,我只是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這中間囉。所以要回文或是不回文,並不是建立在誰高明誰不高明或是誰會說誰不會說,或是誰有如何的風格。只在於自己察覺了那"起心動念"有了沒有。今天我不發文,就不會有推文,我不回推文就不會有原PO回文那到底是誰為先誰為後呢? 看起來是我為先,但我們都只是個"過程"。是為禪心在中間,不多也不少。能夠知道禪心在中間,就會知道網路上發文是打嘴砲,只是嘴泡有沒有打得剛剛好,讓別人沒有發現那就是嘴砲最終都是所述皆空。很會說囉。所以修行是 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 還是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呢????話說回來 說了那麼多菩提又是什麼呢?不過就是"覺悟"而已。 那覺悟兩個字可以解決了。又如何自覺、覺他、覺滿呢?我只是藉由問題在寫寫這三覺呀。誰知道......那來那麼多廢話呀。自己要怎麼覺都是自己的事情,但是要怎麼幫助萬物覺那可就需要更多了心力囉,但是最終的覺行圓滿還是等死了再談吧生到死中間,何物是何物,禪心非有無,多少是多少?人到死都說不出那是甚麼東西,同樣的說了這一輩子說了多少有無,也還是證不到禪心,那只好繼續說菩提有情囉。是吧對了,我怕原pol大看不太懂。我簡明解釋一下。您建議我讀經,然後又說要先讀另外一本經....並且著實走過一遍... 不然一樣會變成很有問題....你的文字運作中敗筆就是這個有.....所以你怎麼回應我的無是有,一切都是心念....其實可能.... 您自己掉入了陷阱....九三,往蹇來反。 前面有難,還是回頭來得好。所以此篇文章不用看回應甚麼,看第一段就知道PO文者的氣運題外話:我也不是第一次這樣跟人討論.... 如有冒犯請多見諒。哈。阿彌陀佛,合十。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4-11-17 21:26:00
說眾生有佛性只是以可能而言,實際上眾生並不見佛性。說乳有酪性,不能說乳中已有酪性。說眾生有佛性,不能說眾生已有佛性在內或外。佛性非已有還無、本無後有、非過去現在未來有
作者: limingbalm (青色琉璃)   2014-11-17 21:38:00
Uguar善說,看來我的聲明還要加強呢!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4-11-17 21:39:00
吃食物維持生命,不等於生命已在食物中,所以不是已有還無lim大客氣了。就像黑鐵入火變紅鐵,紅鐵不是後來才有,是因緣俱足才呈現所以不是本無金有。佛性的顯現就像種子滅後芽才生出,芽本身不是在裡面,也不在外面,所以佛性是修習無漏聖道後乃得見。可參考【大般涅槃經續譯之佛性論研究】
作者: yogi (Yogi)   2014-11-18 13:15:00
想不到這篇也能看到有名的(網軍)noonee推文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