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那辟支佛(獨覺)呢?

作者: cyberleft (cyberleft)   2014-08-01 16:45:44
※ 引述《ilvepce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之銘言:
: 標題: Re: [問題] 那辟支佛(獨覺)呢?
: 時間: Wed Jul 30 19:01:25 2014
:
: 確實,學術有其價值, 但價值還是建立在客觀證據與實證,
: 愛因斯坦會屹立不搖是因為相對論有實驗證據支持他~~
: 但愛因斯坦還是要低頭, 因為他不信的量子力學也有鐵一般的證據讓他非低頭不可....
: 有科學精神是好的, 但若研究佛學這種需要實證的範疇,那還是必須考量其極限....
: 至於相信天人所傳的經典, 還是前台大李嗣涔校長的研究雖然前衛, 但恐難為世界著
: 名期刊接受, 至於印順, 當然有值得佩服之處, 但也有其鞭長莫及之處
:
: 當今的學術公認其實也是無常的, 或許阿含非佛說也正在悄悄蘊釀中, 也或許當今
: 科學研究成果正在一步步暗合大乘佛教(可能已經成真), 當玩文獻遊戲的佛學論文碰上科
: 學實驗證據,誰會占上風? 答案不言可喻... 倘若無止盡的依靠學術, 最後可能成為不可
: 知論者或啥都不信了, 因為太亂了,難道真要這樣子嗎? 我認同學術可受公評的價值,但
: 我也看到人類盲目以己私見誤信或誤批文獻, 是故一定還是要多參酌各方證據,才能真正
: 安心, 說真的, 若真要實事求是,你連science, nature, 很多科學論文都要看的, 光看
: 社科論文很容易產生盲點, 如果佛陀生在此時, 他萬不敢說搞科研是不可碰的十四無記
: , 不然"反智"這頂大帽就會被扣上... 原始佛教的內觀分析法對於當代精神醫學心理學
: 有很大的啟示, 受到相當重視, 大乘佛教的空觀也開啟了心理學界醫學界另一門窗, 然
: 而對於宇宙,心靈與物質的關係,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倒是雙雙使得大乘佛法引人注目,十四
: 無記是否真像大家所傳那麼不堪? 恐怕未必! 話太多了~~下次有緣再談~~
: 感恩C大回應~~
: (忘了說:實事求是是對的~~感恩你上次的回文,末學受教了)
謝謝i大的回文,您的前半段針對BB大的文章,這裡先不提,恕刪,請見諒
針對您回文的後半段,這裡提一下我的看法,與您分享
首先,i大提到:「如果佛陀生在此時, 他萬不敢說搞科研是不可碰的十四無記
, 不然"反智"這頂大帽就會被扣上...」
這點我同意,我推測佛陀不會反對科研探討十四無記。
但是佛陀不反對科研探討十四無記,不表示佛陀會把十四無記納入他的教法中。
佛教非常重視「智慧」,但這個「智慧」並非世俗的智慧,而是滅苦的「智慧」
有些人習慣用般若來代稱佛教的「智慧」,以區別世俗的智慧。
世俗的智慧重不重要?重要,往正面看,擁有世俗的智慧可以幫助人們改善生活。
我相信理性的佛陀不會反對人們對於世俗智慧的探討與精進。
但是對於十四無記的探討即便有結果,仍是屬於世俗的智慧,而非佛教的「智慧」
原始佛教裡的釋尊重視的是滅苦之道,與滅苦之道無關者,佛陀不多說。
例如:雜阿含經15提到,佛陀曾說:
「諸比丘。我成等正覺。自所見法。為人定說者。如手中樹葉。
所以者何。彼法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明.慧.正覺.
向於涅槃。如大林樹葉。如我成等正覺。自知正法。
所不說者。亦復如是。所以者何。彼法非義饒益。非法饒益。
非梵行饒益.明.慧.正覺.正向涅槃故。」
又例如:佛陀在,<箭喻經>中說:
什麼是我所不說的呢?『世界是常、是無常、有邊、無邊,
生命與身體是一、是異,死後真我的有、無、亦有亦無、
非有非無』,這些論點的任何一項,都是我所不說的。
為什麼我不說呢?因為這不能令人獲益,不與正法相呼應,
不是清淨修行的基礎,不能導向理智,不能導向覺悟,不能導向
離貪,不能導向滅盡,不能導向寂靜,不能導向涅槃。
什麼是我一向所說的呢?『苦』是我一向所說的,
『苦集』是我一向所說的,『苦滅』是我一向所說的,『苦滅之道』
是我一向所說的。為什麼我經常說呢?因為這能令人獲益,
與正法相呼應,是清淨修行的基礎,能導向理智,能導向覺悟,
能導向離貪,能導向滅盡,能導向寂靜,能導向涅槃。」
(摘自 莊春江,網址:

由<箭喻經>可知,在佛陀時代,就已經有人質疑、批判佛陀的不談論「無記問題」
但佛陀始終仍是不談論無記,因為無記對滅苦解脫沒有幫助。
所以佛陀若生在現代,推論他不會阻止i大去研究探討這些「無記問題」
但是佛陀會跟i大說,你要跟我學習(滅苦之)法
就不要找我探討這些無記問題,因為這些無記問題和(我教導的)滅苦無關
附帶一提:
這世上有一些宗教徒習慣用科研結果(這裡指自然科學)
來支持自己或反對別人信仰的宗教
有趣的是,引用這些科研結果是有「副作用」的
例如:有些宗教徒引用霍金的「宇宙有起點」來批判佛教徒掛在嘴邊的「無始」
說佛教不合乎科學,但這些宗教徒又難以忍受霍金的「否定神創造宇宙」
例如:有些佛教徒會用量子理論來支持「無我」、「無常」、「空性」
但是佛教的重點在「如實的見法」,而不是只有「概念的理解」
如果讀一讀量子論,尤其網路上常出現用量子論來詮釋「空性」的文章
就能解脫滅苦,那真要鼓勵大家讀懂這些文章
可惜讀懂了,煩惱還是照常生起
而且如果有興趣,可以在網路上找找佛教不合(自然)科學的文章,
會有一大串,不少批判還言之成理
總之,到目前為止,雖然我們對宇宙的(世俗)智慧長進很多,但仍然有限
就算知道相對論、量子力學、弦理論....和信仰的宗教(派)相符
請問能滅除煩惱嗎?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仍然存在,不是嗎?
雜阿含經有很明白的滅苦之道
讀懂雜阿含經,親近實修(最好有證果的)雜阿含經滅苦之道的善知識
依法修行,親自證到苦逐漸減少,乃至苦完全消失(苦滅)
這是(最初的)佛陀指引我們修行的明路
作者: phyfeynman (串)   2014-08-01 19:45:00
與科學不合的大乘教義何其多,為何不見那些援引科學為證的教徒提起呢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   2014-08-01 22:57:00
1F舉個例子吧! 你如果要說啥無法證明有極樂世界那就搞錯方向,大乘重視的是心識的作用,目的之ㄧ在解決原始佛教的難題,包括誰在輪迴? 心物之關係? 佛為何可以成佛等等...你如果要拿數字來做文章,那對不起,也是搞錯方向,經典上的數字都是方便說,南北傳的經典裡頭的數字,都只能當參考你可參考林崇安教授的佛教的宇宙觀一書,本文作者為美國太空物理博士,但是現在的科研成果又比成書當時進步許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