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那辟支佛(獨覺)呢?

作者: cyberleft (cyberleft)   2014-07-31 22:57:36
※ 引述《ilvepce (求真求圓融求和平)》之銘言:
: 這小弟剛好有一點小經驗,大學時我就有接觸宗教道場的經驗,常常在等公車時
: 翻翻這些什麼什麼"降"的善書, 什麼天堂遊記, 地獄遊記,天佛院遊記....還有
: 最神奇的一貫道"訓中訓"等等鄙人都見識過,等到正式學佛接觸佛經時,拿佛經一
: 比對,就發現過去所見那些頂多只是些勸人相信因果的文章,講到佛法那簡直就是
: 粗淺鄙陋,錯謬連連,再看其文體,是稍文言的白話,大概是明清到民國初年投生鬼
: 神道的佛道信徒附身所撰,說真格的,不像也談不上是天道天人所為,至於大乘佛經
: 的內容與文體, 絕對比之要高明太多,除了有正格的佛法在內,當然還有些景觀,而
: 這些景觀,鄙人倒不認為有多麼不可取,比如地藏經裡的大圓滿光明雲,大般若光明
: 雲,....還有一些放光動地等等,除了表示殊勝外,也表示一種攝受力,另外,也未必
: 就是加料偽造,有一本叫"人體的彩虹"的書, 就是一位物理學家用科學儀器證明中
: 醫經絡的精采論證,書中說明, 所謂的佛光真實存在,每個人都有,而李嗣涔教授也
: 在他的實驗也發現到這個現象,更何況佛家還有非常豐富的禪定種類,定中所見哪是
: 一般人可理解,個人是覺得佛教徒不應該拿無神論異教徒的觀點來看待大乘佛法的這
: 些內容,要用更開放更寬闊的胸襟來視之,另外,不知道C大你講的後期大乘是指多後?
: 在我看來,只要在大正藏內出現的都比民間善書高出太多,真是天差地別都不為過,
: 但續藏就不敢保證,包括"天地八陽...","高王觀世音經"等等,這些文體怪怪不像佛
: 經,但談到佛法還是比民間善書強出太多,敝人尊重你的意見, 但此段我是不同意的
謝謝i大的回應
我的看法如下:
針對這些降壇、扶乩的著述
i大說:「拿佛經一比對......講到佛法那簡直就是粗淺鄙陋,錯謬連連....。」
換個角度看,針對大乘經和雜阿含經的比對呢?
以及i大提出的:「不知道C大你講的後期大乘是指多後?」
這是一些學佛者關切的議題,在這方面已經有許多的論文
i大可參考佛教(思想)史,或佛典成立史等相關著作
附帶一提,從事佛學研究的人,除了學者,也包括實修者
並不是從事佛學研究的人就「長得像」閉門造車、缺乏實修之輩
此外,i大提到放光、動地、禪定所生的景象....等等
恰好說明了大乘佛教和原始佛教一個很明顯的差異處
就我的瞭解,如果有說明不當之處,請版上法友指正
原始佛教裡的重點修法在四念住
而四念住的重點在觀(察),而不是一般說的觀(想),或只強調專注的定
觀(察)需要專注的定力輔助,但重點是在觀(察)五蘊的集與滅(緣起)
觀(察)必須如實,不如實,如何能見法(的真相)?
而在觀(察)下功夫的人,彼此最終的觀(察)的結果都會是相同的
但觀(察)與後期一些經論強調的觀(想)不同
觀(想)是主觀地加上某些概念、主觀地強化某些情境....等
而在觀(想)下功夫的人
如果我觀(想)的細節若和i大觀(想)的細節有出入
那麼出現在我和您眼前的「現象」就會有出入
至於專注的定,強調的重點在「心一境性」
修習專注定的人可能在定中見到聲、光、影、象....種種知覺
佛陀是專注定的高手,但他發現專注定的問題在於雖然定中的煩惱消失或減輕
但是一旦出定,煩惱又隨五蘊緣起
回到前面所說的,相對於大乘經論,原始經說比較不強調「特異現象」
個人認為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原始佛教的修行方法是強調觀(察)的四念住
既然是觀(察),就需客觀、如實地觀察,因此少了許多聲光影象....
因為是如實的知見,所以佛陀的見法也會和阿羅漢的見法相同,解脫相同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顧錢多離家近)   2014-08-01 00:22:00
我看了原貼文章 對自己的修行方式有更深認識那原貼也是我的善知識 不一定要親自見面或傳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