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中時] 賽揚精神 不容媒體褻瀆

作者: wetteland ( )   2006-07-31 22:36:24
※ 引述《loh (loh)》之銘言:
黃國洲
推 sunbiba:哇!!這個作者有其他文章嗎..好想看看 140.112.68.204 07/31 04:04
推 ptorbflqru:黃大記者,狐狸莫笑貓! 125.233.8.95 07/31 07:11
推 leopold:這又是媒體彼此間的戰文XD 218.160.8.24 07/31 17:43
黃國洲是本人極為欣賞的一位評論家,
除了棒球,他也寫文化、政治評論,
文筆犀利、立論清楚,
多次在報章上電過小白言論。
這裡是棒球板,
我就提供他幾篇棒球評論給大家鑑賞,
至於其他的專論,有興趣者自行搜尋。
至於在中時的文章,也請自行搜尋中時電子報。
2005年06月09日 蘋果日報
歷史學者別撈過界
名列張亞中等一百五十人聯盟排行第八十二的吳昆財教授,在《蘋果日報》發表的文章總
脫離不了意識形態的桎梏,不管是什麼樣的議題都能拗成「逢扁(綠)必反」的結論,即
便是錯誤的資訊與謬誤的論證,反正學者的光環一罩,都能使之遁形。昨天(八日)刊出
的「讀賣新聞與蕭美琴」即是一個最新的例子。
洋基豈會被收買
蕭美琴發起的一人一信運動,或許夾雜政治人物的作秀成分,但絕談不上是「加害」。(
媒體報導的洋基反彈,其實與近日的「腳尾飯事件」類似,都屬媒體操作,始作俑者恰巧
是同一媒體集團。)至於吳先生大力吹捧《讀賣新聞》「加持」松井的說詞,套句波斯納
的話,真是「遠離專業、插花客串、信口開河。」
松井出身讀賣巨人(這也是為何《讀賣新聞》捨水手取洋基的原因,水手隊鈴木一朗的人
氣絕不下於松井秀喜),彪炳輝煌的戰績向來是球團的看板人物,在取得自由球員資格後
,洋基以三年兩千萬美金的高價挖角,如此具有實力的球星還需「加持」?與其說是「加
持」倒不如說《讀賣》想藉著過去的僱傭關係來「利用」松井。更何況在大聯盟中號稱最
勢利的「邪惡帝國」洋基球團,豈會為了這九牛一毛的廣告費,就被日本人收買?
其實,從商業的觀點,便不難理解《讀賣新聞》的廣告行為。洋基一年一百六十二場比賽
,日本NHK幾乎場場直播,收視效益當然不在話下,只是公共電視台不播廣告,《讀賣新
聞》只好另闢蹊徑,來個另類的「置入性行銷」,雖說《讀賣新聞》的旅美讀者也不少,
但在商言商,他們看重的還是國內市場與企業形象。
至於看板為何在右外野?(其實眼尖的球迷也會發現在本壘板後也有活動式的《讀賣》廣
告)真正原因可能還得向當事人查證,不過,絕非如吳先生所言:「松井是左打的天生選
手,球往右外野飛行。」松井雖是左打者(非天生的左打者,而是刻意造就的右投左打,
鈴木一朗亦同出一轍),但屬於全方位打者,也就是說他所擊出的球並非都往右外野跑,
內行的球迷都了解他打擊的特性,前兩年的紀錄更顯示出他左外野方向的安打其實遠多於
右外野。事實上,若以松井(以及所擊出的球)曝光度為考量的話,看板的最佳位置應該
在左外野才對,因為他大都鎮守左外野。
球團有自身邏輯
市場有其自身的邏輯,職棒球團亦是如此,史地學者想撈過界不是不可以,多看多聽再來
說再來寫,不要老是以為頂個學位的腦袋最聰明,畢竟財團不是笨蛋(憑什麼立委可以命
令企業登廣告!)人民也不是傻瓜(軍購預算可以拿來買球團?)
黃國洲
作者為棒球文字工作者,《HIT職棒迷》專欄作家
2006年01月06日 蘋果日報
陳金鋒Home Run歡迎回家
前耶魯大學校長、前美國大聯盟理事長吉爾馬提(Bart Giamatti)曾說:「棒球是一部
重返家園的史詩。」
所有的運動中,棒球最有「家」的味道。棒球的得分是指跑者抵達家門(本壘板,Home
Plate),分數稱為「Run」,不同於籃球、足球等其他球類運動叫「Point」。國人熟知
的「紅不讓」(全壘打,Home Run),就是指靠自身的打擊就能返「家」而得「分」。安
全回家才算得分,棒球場上如此,人生何嘗不是。厭倦棒球的人,老是批評棒球是一種將
幾分鐘精彩表演硬包裝成數小時的球賽。其實,以此觀點來對照人生,更會發現兩者的類
似。
熱愛棒球的人,反倒讚譽棒球是最具「人性」的比賽。年近30才拚進大聯盟,只表演3年
的前大都會內野手卡內爾(Rod Kanehl)說得好:「棒球蠻像人生的,結實強勁的平飛球
被接殺,軟弱無力的小飛球形成安打,是場極不公平的遊戲╱比賽(Game)。」
相較於王建民去年的風光,陳金鋒在與道奇約滿返台,就顯得有點悲情。儘管頂著第一位
台灣人登上大聯盟的光環,但在無情的球場上,卻被冷冷的板凳冰到心寒。對於一個敢於
挑戰的追夢人,特別是在對台灣人別具意義的棒球場域上,絕對不該以「成王敗寇」的標
準來衡量這位亟欲開疆闢士的拓荒者。況且,7年來如孤鷹般地在異域振翅盤桓,只要台
灣需要,這位勇士總是義無反顧手持「金」戈為國當先「鋒」。(4場重要的國際賽事,
陳金鋒無役不與)
打數少難見真實力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這就是現實人生,也是模擬人生的運動-棒球的真實寫照
。在球壇最高殿堂的大聯盟裡,眾星雲集,沒有三兩三別想上梁山;但徒具實力缺乏機緣
,也是功虧一簣。以陳金鋒在小聯盟的表現,縱使不算頂尖也稱得上出眾,無奈時不我予
,只能徒呼負負。自2002年登上大聯盟後,4年來僅出賽19場,少得可憐的22個打數,以
致於只有2支安打,打擊率不到1成。如此稀少的樣本數據,根本難以品評一位球員的良窳

愛放馬後砲的台灣眾諸葛,觀察美國職棒的目光多半不亮,倒果為因的評斷,道聽塗說的
見解,往往僅是「成敗論英雄」的障眼說詞。
事實上,大聯盟球員固然是英雄,3A選手也稱得上好漢,但在贏家通吃的美國職棒產業裡
,兩者間的待遇有如天壤。而且,即便是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更何況陳金鋒還有語言
文化等不利的因素阻絕其中。假使美國的職業專家個個都像「伯樂」的話,只要詳查紀錄
,名不副實坐領高薪的球員其實多如牛毛,換個角度來看,懷才不遇的遺憾之珠亦不在少
數!
誠如《魔球》(Moneyball)一書揭示的論點:「很難想像資本額如此巨大的美國大聯盟
,在自由市場的遊戲規則下,竟然如此沒有效率。他們不是商業社會中的營利企業,倒像
是俱樂部。」俱樂部中的老大哥洋基去年就開了大玩笑:3名先發投手接連故障,布朗(
Kevin Brown)、帕瓦諾(Carl Pavano)及萊特(Jaret Wright)共領走3千多萬美元的
年薪,交出了一張合計出賽43場13勝18敗的成績單;臨危授命的一少一老兩個寶出賽33場
,拿下18勝5敗的佳績,而王建民與史莫(Aaron Small)兩人去年的酬勞總額可能不到50
萬美金。還好,這玩笑真夠大,否則,我們無緣見到虎虎生風的王建民。
說來諷刺,財大氣粗且勢利無比的洋基球團,向來少給菜鳥機會,千載難逢竟被王建民給
逮到了。反而,原本希望較濃的陳金鋒,卻有一場沒一場在「閃避」球隊(Dodgers,原
義是閃躲者)裡,連「搵」四年「豆油」。各有因緣莫羡人,誰叫棒球如同人生呢!誰叫
球員的悲歡全繫於那群「人味」十足的俱樂部會員呢!
去年奧運大棒驚人
自從「亞洲巨砲」呂明賜淡出江湖後,多年來,台灣人始終將「全壘打王」與陳金鋒劃上
等號,還記得2004年雅典奧運,他從日本王牌投手上原浩治手中敲出那支石破天驚的3分
砲嗎?
如今,陳金鋒決定返航,身為他多年來死忠的球迷,雖然感到不忍(我至今仍堅信他夠格
成為一位場場先發的大將),但只要他選擇落腳台灣,我還是想對這位浪跡天涯多年的棒
球遊子高喊一聲:「陳金鋒,Home Run!歡迎回家!」
作者為自由作家黃國洲
2006年05月01日 蘋果日報
「伸卡球」與「德律風」
自去年王建民登上美國大聯盟以來,「王建民熱」持續地在台灣每個角落發燒。「台灣的
驕傲」也的確不負眾望,沉穩的表現贏得洋基教練團的信賴,今年球季開始,立即被排在
投手的先發名單,觀賞王建民的比賽,似乎成為全民運動,討論王建民的表現,更是輿論
的熱門話題。
翻譯名詞不夠貼切
拜公視場場直播與媒體大肆報導,王建民的剋敵特性「滾地球」與致命武器「伸卡球」,
連湊熱鬧的棒球門外漢也耳熟能詳。不過,從報導內容與球迷的討論中,筆者發現,訛傳
與誤解的情形不少,而這一切都得從「伸卡球」談起。
台灣棒球師承日本,因而在棒球的術語使用上,大都沿襲日本。舉凡好壞球、三振、投捕
、內外野……都是十九世紀時日本人所譯介的。研究漢語外來詞的學界人士,指出這種日
本意譯漢字的方法為「倒灌∕回流」現象,因為更早時,漢字是中國的輸出品,二十世紀
之交卻從東洋進口為數不少的新漢詞。(民主、科學在使用日譯漢字前,音譯為「德謨克
拉西」與「賽因斯」,也就是五四運動的「德先生」和「賽先生」。)
稍懂日語的人都知道,現代日語中有一支龐大的隊伍,即音譯外來語,書寫時以「片假名
」呈現。前面提的「伸卡球」即屬此類,是日本人從英語「Sinker」音譯而來,叫「シン
カー」(羅馬拼音唸法為shinka),台灣人又從日語音譯為「伸卡」。
語言文字是約定俗成的文化產物,孰優孰劣難以分說,可是在譯介外語時,意譯為主音譯
為輔已成共識,畢竟漢字不是拼音文字,除非難以意譯,否則不應輕率音譯。譬如說:原
本音譯的「德律風」(Telephone),後來就被意譯的「電話」所取代。(這也是拜日本
人之賜),前者需以音尋義,後者望文生義,是否較符合漢字造詞的原則?
「Sinker」譯為「沉球」或「下沉球」,一目瞭然,就算不諳棒球的人也大概猜得出,「
伸卡球」則像是謎語。而且,據筆者鑽研棒球多年的心得,稱王建民的拿手球路為「伸卡
球」也不精準,因為美日兩國對「沉球」(Sinker)的定義不盡相同。
下沉快速球較精準
美國投手廣義的「沉球」包括「下沉快速球」(Sinking Fastball);狹義則排除「下沉
快速球」,將它歸在「二縫線快速球」(Two-Seam Fastball)之列。依速度有兩類「沉
球」。(其實不僅球速,連球飛行旋轉樣貌也不相同。)
日本派的「沉球」定義與美國有些出入,日本人連美國人的「螺旋球」(Screw Ball,即
反向「曲球」),也列屬「沉球」。日本投手的「沉球」速度只有慢沒有快,將「下沉快
速球」視為「二縫線快速球」的一種。
仔細觀察王建民的「沉球」,球速可飆到90哩(約145公里)以上,這是台日傳統「伸卡
球」專家難以想像的一種「魔球」。傳媒稱呼王建民的拿手球路是「沉球」、「下沉快速
球」或是「二縫線快速球」都行,但「伸卡球」這一名詞則可以休矣!
作者為自由作家
黃國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