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員林幼兒藝術推薦-小指玩藝術

作者: iamis (包子臉)   2021-01-28 12:54:59
https://i.imgur.com/pk765ks.jpg
【不設限的創意,是獨一無二的美麗!】
#員林幼兒藝術課程推薦
因為孩子接下來的學校變動,
所以從去年九月至今,
為期五月的幼兒藝術課程在上週劃下句點。
回顧每個禮拜老師上傳相簿的照片記錄,
對照每一次的主題作品,
在在都感受到老師們課程設計的創意跟用心。
對我來說,幼兒藝術最重要的
不在於孩子最後的成品畫得漂不漂亮,
而是能不能享受課程當中的每一個時刻。
https://i.imgur.com/ZFJP5GI.jpg
我家孩子是小幼班裡年齡偏小的。
以牛牛老師的話來說,
就是還在珍貴的幼兒塗鴉期。
所以,不論是運筆線條或具象思考,
她的能力發展都還沒準備好。
一開始難免會擔心兩歲半的孩子
會不會不受控,影響上課秩序?
https://i.imgur.com/YwGUzXM.jpg
不過,從第一次上課開始,
我就知道這就是我理想中的幼兒藝術課,
雖然課程設計上,
老師會以多數孩子的能力為考量,
但實際上課過程中,
老師會依據孩子的特質進行引導。
比如台語是我家孩子的第一語言,
老師們在課程講解或個別指導時,
適時的翻譯成台語,
讓當時華語聽力還沒那麼流暢的她
可以進入狀況,聽懂老師在說什麼。
https://i.imgur.com/jLyW8lL.jpg
另外,
老師引導孩子創作的指令也都很可愛。
比如「寫一、寫一」,
用簡單的線條填滿整個畫面;
比如「敲、敲、敲」,
敲擊畫筆,點染整座星空;
比如「洗手、搓搓」,把黏土搓成長條狀,
比如「蓋印章、彈鋼琴」,
在畫紙上彈跳點擊。
https://i.imgur.com/IfIiBh6.jpg
從主題圖片/影片的引導暖身,
到運用泡泡紙、動力沙等異材質的使用、
甚至訓練小肌肉的黏土課程、
揉碎紙屑、塞圓紙筒等感官活動。
都讓課程的層次豐富又有變化。
https://i.imgur.com/R42mhCH.jpg
更讓我感動的是老師尊重孩子的每一次創作,
沒有規定的模板樣式,
也不刻意下指導棋讓作品變得「完美」。
因為每個孩子的創作都是獨一無二的美麗。
即使每堂課結束後,
孩子的作品經常屬於半成品狀態,
但在繽紛色彩的搭配下,依舊絢爛奪目。
https://i.imgur.com/eove6c8.jpg
對我家孩子來說,
每次的藝術課都是一場盛大的sensory play,
所有顏料最後都往自己的手腳上大抹特抹。
或許有人會問,
未滿三歲的她,真的會畫畫嗎?
如果這邊的畫畫指的是具象的創作,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https://i.imgur.com/Nonigpz.jpg
但她在顏料課習得的「敲、敲、敲」技能,
很自然運用在平常在家玩顏料的活動中;
或是黏土課中學會的「洗手、搓搓」方法,
也在家裡玩麵團黏土時派上用場。
這些在小指帶走的能力,
我想或許可以陪她走的很遠很遠吧!
https://i.imgur.com/nVRXLoJ.jpg
在小指的小幼班,
每個孩子都需要一位家長陪同,
身為陪同者的我,幾乎是不參與引導的,
我最常扮演的角色是小玉的爸爸,
瘋狂拍照錄影,記錄下孩子創作的每一刻。
而我喜歡這樣每週一次的陪伴,
從第一堂到最後一堂,近二十堂的課程中,
我看到孩子上課情緒的平穩進步,
還有她玩顏料時的專注投入。
當然,也有累壞了全場跑的失控時刻,
即使如此,我還是看到了她情緒調節的進步:
從一開始一旦失控就無法收尾,
到後面會自覺意識到自己的不耐煩,
進而提出到教室外面喝水冷靜的要求,
等自己準備好了再回教室上課去。
https://i.imgur.com/qMXxDyD.jpg
在小指的這幾個月,
除了讓她盡情的享受顏料的sensory play,
也讓沒有美感細胞的我
經歷一場場震撼的藝術饗宴。
原來畫畫可以這麼自由、這麼沒有框架,
沒有好壞美醜對錯,
只要隨心所欲那就是美的存在。
要跟小指告別的那晚,
心中滿是不捨,
對還不完全明白告別意義的孩子來說,
或許只是覺得教室一直放假而已。
但,
對我這個從小沒接觸任何美術教育的人而言,
在小指的這些日子,
也算是我的藝術啟蒙了吧!
感謝當初推薦我小指藝術教室的學姊,
我就是看她帶孩子去上課的課程紀錄下定決心
再怎麼難搶課也要幫孩子報名,
果然成為很棒的回憶,
也推薦給在員林想找幼兒藝術課程的大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