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 如何挑選幼稚園?七大重點經驗分享

作者: crescent33 (乖)   2016-07-14 11:32:13
文章非常的長,兩篇將近六千字,但都是自己一路摸索的心得,
希望可以幫助到在找學校的家長們。
(想提供大家一些選擇的方向,但也請不要問我孩子的學校或者哪間學校好不好唷,感謝)
http://dubao33.pixnet.net/blog/post/115334203
第一篇討論老師、合法幼兒園、地點與口碑
http://dubao33.pixnet.net/blog/post/115340158
第二篇寫教學法、是否該學英語、學費/師生比/流動率/托育時間等
延續第一篇的文章,在家長們已經很確定孩子的年齡(建議三足歲)與狀態
適合進入幼兒園之後,就開始了各種類型學校的比較與挑選,
我將自己當初考量的重點列出來與大家分享:
1.老師:
如果問幼兒園最重要的是什麼?老師絕對是所有條件的重中之重!
很多家長挑選幼兒園的重點是學費貴不貴,有沒有全美,硬體設備多新多好,
但實際上,影響一個孩子喜不喜歡上學,影響一個孩子能否快樂自在地發展自我,
影響一個孩子能否順利適應這個社會化的過程,老師絕對是關鍵中的關鍵。
假設學校的老師不懂孩子、冷漠嚴厲、缺乏同理心,
那麼就算知識再淵博、硬體設備再怎麼先進、教學理念再怎麼遠大,
學校對小小孩而言依舊如同監牢。
對於幼兒教育這一塊,選教師絕對不是看是否年輕貌美,是否具備高學歷,
是否得過很多獎項,
只看他是否懂孩子、愛孩子、尊重孩子。
這一點又可以從兩個很簡單的項目來實測,
一是看他和班上小孩的互動,二則是看你的孩子喜不喜歡這個老師。
(之後實地參訪的文章中會再討論)
2.合法幼兒園:
強烈建議家長們在選擇幼兒園之前可以先看全國教保資訊網,
(http://www.ece.moe.edu.tw/),
裡面的內容非常充實豐富,
如果尚未有口袋名單,可以先【依照地圖搜尋幼兒園】,輸入住家地址後,
查詢附近有哪些公/私立幼托園所,
網站會將該區塊的學校顯現,點入之後則有更進一步的校方資訊(電話、地址、網站);
如果已經有中意的幾間學校,也可以直接輸入學校名稱,進行搜尋,
會出現該學校近年是否通過評鑑的紀錄。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
園所招牌與學校專用車的名稱上應該是OOO幼稚園(例:台北市私立OO幼稚園),
如果出現【國際學校】、【雙語學校】或【全美語幼兒學校】,
極可能並不是合法立案的學校,用短期補習班的資格來混淆視聽。
例如之前新聞報導學費一年五十萬,許多藝人都將孩子送去的全美幼兒園,
就是用短期補習班的證照來進行幼兒園與安親班招生,
這是違法的,但該校的學生家長依舊絡繹不絕,端看家長對幼兒教育關切的重點吧。
選擇合法機構的最大好處是安心,
在很多家長看不到或者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校方仍然要按照一定的規矩來做事,
所以我還是覺得合法的幼兒園勝過那些昂貴的補習班。
至於為什麼沒有就公幼或私幼的選擇來書寫,
主因是之前我們想抽籤的學校,釋出三個名額,而一大早登記抽籤時,已經是68號,
台北小班的公幼也是非常熱門,想要念到也得有著超強的籤運啊!
建議大家公幼可以抽抽看,但是千萬也要準備好其他的備案。
3.地點:
在可能的狀況下,絕對是離家裡或者接送者工作地點越近越好。
上學對孩子而言好比工作之於大人,所以通勤時間拉得太長,
所耗費的不只是車資、時間,還有接下來幾年得風雨無阻來接送的心力。
而且這些都還是在孩子開開心心上學的前提下,
假設臨時在學校發燒生病,又或者早上鬧脾氣拖拖拉拉不想出門上學,
如果選擇的地點離住家遠,父母親們真的會被逼得很緊。
選鄰近的學校有幾個好處,孩子的熟悉感強,睡覺的時間可以睡得更長,
突發狀況產生時應變的機動性較高。
所以爸媽們在挑選學校時,可以設定大約多久的路程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再從這個地域性做篩選。
4.口碑:
這件事情是非常主觀,卻也非常重要的。
建議父母們可以找家中也有小小孩的朋友、同事、鄰居多聊聊,
通常小孩已經入學的家長,對於學校的觀察或者實際上的教學方式、管教方法,
有著更深入的想法,而且可能得到很多相當寶貴、別人不會上網透露的資訊!
一旦鎖定好幾間學校之後,通常我會在網路各種平台搜尋一次,看看其他家長的發言
(無論正面或者負面),
同時將這些觀點做一些簡單的紀錄,可以在實地訪查的時候做比對,
甚至向校長、老師們提出來討論。
(不過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找到曾經發生虐童、違法、集體食物中毒的學校,在第一輪
的選擇就直接排除了)
http://dubao33.pixnet.net/blog/post/115340158
5.教學法:
目前台灣比較常聽到的教學法有以下幾種:
角落教學、大單元教學、蒙特梭利教學、方案教學、華德福教學,
當然也有幼兒園自成一格的混和式教學(這表示他們的教法沒有特定的主軸),
對於不同教學法的比較,其實網路上都google的到,
多數家長也沒有那麼多時間細細分析,
同時,更現實的是,採取心目中理想教學法的幼兒園也通常不在住家隔壁,
選幼兒園變成是幾個條件綜合權衡之後的取決;
所以我想分享的是幾個比較心儀的教學法,蒙特梭利、角落教學、以及華德福。
(1)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的教法當初是我心中的第一志願,原因無他,教學的理念契合,
同時裡面受過專業蒙式訓練的老師都很棒(註一)。
正宗蒙式教學有幾個特點:
混齡、重視孩子自己使用教具的【工作】時間、沒有分科的教學。
所以在學校裡面會看到三到六歲的孩子同個班級,然後各自在自己的空間操作道具
、開始【工作】,
重點是老師的態度並非一個高高在上的教學者,而比較傾向於示範、協助孩子的人;
自己參觀的感覺是孩子的成熟度、穩定度很高,學校內的整體氣氛非常的好,
老師們對孩子說話時的態度,都是不疾不徐,這些都深得我心!
但也有幾個小小的缺點,一是學費不便宜,我當初參觀的院校是正宗蒙式,
(並不是隨便擺些教具的假蒙式),每個月平均後的學費加上餐費將近三萬五千元;
另一個小缺點是我覺得孩子之間的互動性較低,
因為家中只有一個小孩,希望他可以在學校享受和同齡孩子一起玩耍的生活,
但太多的工作時間,相較於其他幼兒園就比較缺乏互動;
三則是課程安排的方法,以我參觀的學校為例,作息規劃很固定,
他們每天下午會自己做麵包,也就是整個學期都有麵包可以帶回家給父母吃,
我相信手做以及獨力完成工作的成就感非常重要,但是內容較為單一化的這一點,
也是當初我的掙扎。
關於蒙特梭利的延伸閱讀: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6418-%E9%81%B8%E5%B9%BC%E5%85%92%E5%9C%92%EF%BC%8F%E8%AA%8D%E8%AD%98%E8%92%99%E7%89%B9%E6%A2%AD%E5%88%A9/?page=2
(2)角落教學:
角落教學法是將教室切成不同的區塊,裡面有不同類型的活動,
例如:語文角、美勞角、益智角、建構角、圖書角、扮演角等等,
因為是【興趣本位】,所以孩子可以主動去自己喜歡的角落,
利用角落上的教材進行主題式的教學,
老師的角色則是引導、觀察、鼓勵、協助等,讓孩子擁有選擇權,同時發展出
自我的認知與探索。
我自己觀察角落教學的優點是【學習多樣化】、【社會性高】、【自主性強】,
因為在孩子選完特定角落的之後,一定會有其他同儕一起互動,
老師會在一旁觀察、做出一點示範或鼓勵,
所以對於剛入園的孩子而言,小小的團體融入較快,容易和同學熟絡,也適合興趣比較多
元的孩子;
同時,這個教學法其實是主題教學的延伸,
所以孩子有機會從不同面向來了解一個特定主題,
假設教學的內容設計得好,其實可以非常有收穫。
(3)華德福:
華德福是我很欣賞的教育法,雖然在台灣不常見,同時也非顯學(因為很另類),
可是還是想提出來和大家分享。
華德福的發展來自於德國的人智學,主要的教育理念是提供適合幼兒成長的學習環境,
強調身、心、靈全面發展,主張七歲以前的幼兒是完全的【感官體】:
不是用頭腦記憶,而是靠感官學習。
所以華德福幼兒園裡的孩子不看書、不寫字,只有純粹的玩(註二)。
他們強調藝術教育,也很尊重孩子個體差異,時常感恩這個世界,
在他們的教養法下,理想狀態是孩子們都尊重生命、自發性的熱愛學習,
我看過華德福的孩子,氣質都非常出眾,
或許是因為他們都是被愛與耐心好好對待長大的吧!
然而有幾個重點想提出來跟有意走向這個教育法的家長分享:
家庭必須高度配合學校的教育方針,
他們不看電視、不逛百貨公司、不建議使用科技產品,
基本上就是引導孩子走在一條自然的道路上;
對孩子有豐沛的愛與耐心,以前我妹妹班上同學爬到學校樹上一直不肯下來,
老師與學生們就一起圍著樹唱歌,直到他下來為止;
截至目前為止,國外的華德福教育已經一路延伸到高中大學,
但仍算體制外的系統,家長們也得考量之後與其他教育銜接的問題。
6.全美/雙語/幼兒園是否該學英文:
依照目前教育部對於幼兒英語教育的政策與主張,
他們是不贊成在幼兒園階段進行英語教育的,其中有幾項研究數據列值得參考:
依照大腦神經學以及語言學和英語教育的相關研究發現,
在英語是外語的狀況下,小小孩學得快也忘得快,越早學習不能保證其英文能力;
甚至認為全美語的環境,因為【不能說中文】所產生的語言隔閡,
導致影響中文能力的發展。
所以當前的幼兒英語教育政策推動的主張是,學習語序應該為:先母語、再國文、後英文

我曾經參觀過幾間有名的全美語幼兒園,好多小小孩真的就是一口漂亮的英語發音,
但是在教室現場看到孩子們竊竊私語,而老師嚴厲地說【NO CHINESE】,
就有一種莫名的反感,
英語當然是重要的,但,這是不是三到六歲階段最重要的學習?
學習的順位是不是在中文之前?
是不是要用嚴格的方法來限制才學的好?
是不是錯過這個時間點之後都沒有機會了?
因為對我而言,這幾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所以我們也沒有選擇全美補習班。
至於主打雙語的學校,在符合法規的狀況下就是不能請外師,
但可以由本國籍的老師教授一些英文,時間長短也不一,
有些是一天兩個小時,有些是半天,家長們可以多看多比較。
7.學費/師生比/流動率/托育時間:
(1)學費自然是選擇學校的考量重點之一,如果想要比較的學校很多間,
學費通常打電話詢問就可以了,
其中包含了:註冊費(不會退還,通常一學期繳一次),每個月的學費,
部分學校有將午餐餐費獨立列出來,制服費(一次性地繳交),
現在的園所通常都還會開設一些才藝課程,選修幾項再獨立計價,
如果是搭乘校車還有交通費。
(2)師生比依照教育部的規定,三歲以上是:一比十五或者二比三十,
通常私立學校的師生比會再好一點,
但之前還是有爆發學校超收孩子的狀況,這一點也建議父母可以事先詢問,
或者在實地觀察的時候看看孩子書包數量和鞋櫃數量。
(3)好的幼兒園教職員的流動率通常都較低。
教職員流動率高的學校,除了增添家長的困擾、孩子重新適應老師的問題,
同時也表示校方並沒有善待員工;
沒有被好好對待的老師,又如何好好的對待一整群的孩子呢?
流動率這一點除了問學校之外,也可以向其他已經就學的家長做打聽。
(4)托育時間,以我們後來選擇的學校為例,校方公布最晚接孩子的時間是5:30,
如果家長確定要延後托育也可以,就是付費加上提前知會校方;
但是我自己接送孩子的經驗是,雖說五點半是最後時間,如果五點去接孩子,
通常他都已經哭喪著臉,因為多數家長都在五點之前都接走了!
所以說學校地點非常重要,是否離家長的工作地點近不近,接小孩的路段會不會塞車呢?
有些幼兒園關門的比較早,那即使各種條件都符合,家長來不及接也是白搭啊!
林林總總的寫了這麼多的內容,總結來說,
我覺得家長在找學校之前最該釐清的三個問題是:
1.我的孩子需要什麼教育?
這個問題可能是個大哉問,但是也考驗你對孩子熟悉的程度。
每個小孩的天生氣質不同,適合的教育方法與環境也不同,
所以如果爸媽本身高度的理解自己的孩子,那麼在篩選學校的階段就相對容易
找到孩子接受度較高的學校。
以我自己為例,因為兒子是從小愛著呵護著長大的小孩,
記憶力好、理解力強、內心有著很多的正面能量,但我也明白他是慢熱、觀察型、
不主動嘗試陌生事物的孩子,
所以,我希望找到的學校、老師也是充滿愛與溫暖,可以讓他慢慢學習慢慢來,
至於課程中要教那些才藝、哪些語言,不過就是一個加分的選項,不會是必要條件。
2.希望他在幼兒園學到什麼?
如果父母親希望他在這幾年精通英文,那麼送到全美語的補教機構就是比較適合的選擇;
如果希望他發掘自己工作的興趣,那麼蒙式教育是很不錯的選項;
如果沒有特別的要求,那麼選擇就會更多更廣。
我自己的感覺是,可以用學校的教學法來做一個小小的區分,
看看他們教學成果最理想化的狀態是不是自己對於孩子的期待;
每個孩子都是心肝寶貝,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但幼稚園的教育重點是啟蒙,
只要他們可以很開心的【玩】,自然就會在各種遊戲中建構出一個世界觀,
所以其實這個過程必須是自由快樂的,
他們的潛質才能被激發出來,也才有餘裕去接軌之後的小學教育。
3.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否一致?
上面寫了關於全美語教育的缺點,相信一定有人不能認同,
【可是我們鄰居小孩就全美語然後中文也很好啊】,
【某某人的小孩也是幾歲就精通三國語言,所以學外語要趁早啦】,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
為什麼學者做出來的研究結果和大家的個案觀察有這麼大的落差?
最關鍵的是,家庭教育。
我認識一些孩子在全美語就讀的家庭,即使都是黃皮膚黑頭髮,因為從小國外長大,
他們家的第一語言就是英文,全美的環境是用來換取孩子的熟悉感;
也有朋友的孩子是中英日皆流利的,
那是因為爸爸日本人,媽媽跟她講中文,平時念國際學校;
如果家庭中沒有人使用英語,孩子踏出教室的那個瞬間就都是中文的世界,學習成效
會不打折扣嗎?
家庭教育本來就是所有教育的根本與源頭,
所以建議家長們在一邊看著美好的招生簡章同時,
也要思索這套教學是否與自家的教育能夠接軌。
上述只是提到語言這點,教育內涵還有更多,
你希望老師怎麼對待孩子?在他犯錯的時候如何指導?
能接受體罰嗎?語言上的暴力可以忍受嗎?我覺得這些問題都非常關鍵,
贊成不打不成器的家庭,與嚴謹傳統的教育體系能搭配得好,
但不能接受體罰的家庭,自然要找同樣主張溫柔對待的學校。
最後,
幼兒園的教育之於孩子,是一種啟蒙,其實家長不用過度焦慮或過度期待。
其實這個階段就是一個開心玩樂、盡情探索的過程!
退一萬步想,
如果孩子天生資賦優異,絕對不會因為選錯幼兒園而喪失了那些天分;
同理,
如果孩子的資質一般,也不會因為左腦開發右腦開發全美語加上天天補習而變成天才。
那麼我們要選什麼?期待什麼?
選一間好的學校,溫柔引導他進入多采多姿的群體生活,
期待透過同儕的一起學、一起玩,讓孩子的世界更大,心胸更寬。
祝福大家都找到適合的幼兒園!
註一: 台灣的蒙特梭利教師的師資證明主要來自:國際蒙特梭利協會AMI (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美國蒙特梭利協會AMS (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
這兩個體系。
註二:可參考 親子天下第四十期的華德福教育
作者: avalanche200 (死冥)   2016-07-14 11:52:00
大推分享!好文共賞!
作者: avagrant6080 (繼續潛水中)   2016-07-14 11:53:00
推~用心、中肯。
作者: syndrome1028   2016-07-15 00:47:00
推!謝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