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研院保存馬太鞍部落文物逾60年 9月回鄉展出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22-07-20 16:31:54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207200144.aspx
中研院保存馬太鞍部落文物逾60年 9月回鄉展出
2022/7/20 13:57(7/20 14:31 更新)
https://i.imgur.com/T99gGpz.jpg
花蓮馬太鞍部落有500多件文物放置中研院協助保存及記錄,部落耆老20日與中研院簽訂
文物借展合約書,將於9月3日讓部分文物回娘家展出。中央社記者張祈攝 111年7月20日
(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20日電)花蓮馬太鞍部落有500多件文物放置中研院協助保存及
記錄,部落耆老今天與中研院簽訂文物借展合約書,將於9月3日讓部分文物回娘家展出,
其中包含歷史悠久的末代領袖大禮冠頭帽。
1960年代中研院民族所成立之初,曾到阿美族馬太鞍部落進行田野工作,蒐集到最後一代
部落領袖撒巴勒奧家族(sapalengaw)傳承故事,留下珍貴的口述歷史調查、影像紀錄,
也帶回500多件服裝、器具等文物研究。馬太鞍部落向中研院申請,選定48件文物及1件田
野筆記手稿帶回部落展出。
大馬太鞍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張宏政表示,「心繫Fata'an共作展」將於9月3日於消防局
光復消防分隊舊廳舍展出,返鄉文物包含撒巴勒奧家族留下的大禮冠頭帽、服飾等離家60
多年的文物,預計展出6個月。
馬太鞍部落會議主席蔡義昌說,過去並不清楚文物如何保存,很多竹製品、木製品都被當
柴火燒了,希望透過文物展,勾起族人重視文物保存,讓年輕族人學習祖先智慧。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主任郭佩宜接受媒體聯訪指出,共作展籌備期間,團隊多
次與部落開會、討論,館內人員修復文物過程全程直播讓族人參與,族人可直接與文物修
復師對話。
馬太鞍部落領袖大禮冠頭帽是地位標誌,帽上釘有貝殼串、巨型山豬獠牙及大冠鷲羽毛。
郭佩宜分享,修復過程中,末代領袖撒巴勒奧家族後代何德信特別帶著2支羽毛來到中研
院,希望能幫上忙,看到祖父的大禮冠保存完善,他頻頻向館內人員致謝。
郭佩宜說,共作展尊重部落的詮釋權,由族人自行選擇認為重要的文物,展出後由部落敘
述文物故事,希望透過展示為文化傳承帶來新的動力、契機。
馬太鞍部落族人蔡依靜(Lamen Panay)說,中央補助興建的豐羽計畫基地今年開工,規
劃有文化展區,希望完工後,每年豐年祭前可固定舉辦文物展,讓文物和族人一同回娘家
團聚。(編輯:陳仁華)1110720
https://i.imgur.com/MFnRpoY.jpg
花蓮馬太鞍部落20日舉行耆老會議,進行中研院與馬太鞍部落文物借展合約書說明及簽約
儀式,規劃9月3日辦理「心繫Fata'an共作展」。中央社記者張祈攝 111年7月20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