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正大學傳播系畢業作 從在地出發,記錄鄒族打獵文化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8-05-29 17:14:03
http://www.peoplenews.tw/news/7fa1a93e-a6a4-4028-aff7-46a17edf4536
中正大學傳播系畢業作 從在地出發,記錄鄒族打獵文化
張朝福/嘉義報導 2018-05-28 16:48
中正大學傳播系107級畢業作,以劇情片、紀錄片、攝影展及雜誌共8組作品,傳達學生們
對台灣人事物、社會議題等多元觀點。其中紀錄片不僅有從該校所在地民雄鄉三興村耆老
的人生觀,探討身分認同,更進入阿里山深山裡的部落,一探鄒族獵人狩獵文化的神秘面
紗。中正大學傳播畢製首映場將於29、30日晚間6時30分在該校活動中心演藝廳登場,6月
也將陸續在北中南巡迴放映。
記錄阿里山鄒族獵人浦少光的日常生活紀錄片《上山走走》,傳達獵人對自然和土地的情
感與關係。導演田瑀說,「鄒族,爬一座山,絕對不會說征服。「對獵人來說,去打獵就
跟我們小時候去公園玩一樣。」一般人認為狩獵就是開槍射殺獵物,但看似瞬間的動作,
更長的是等待與準備,從聽風聲、看風向到觀察動物足跡,都蘊含著獵人的成長環境及價
值觀。
田瑀指出,由於學生團隊拍攝的鄒族部落在深山裡,光是騎車上山就花了3個小時,每次
到部落一待就是至少3天。拍攝中最困難的地方莫過於體力不足,獵人花1個多小時走的路
程,學生卻要花上6個小時,走在崎嶇的道路上,一個沒踩穩就可能滾下山。「實際走過
後,才發現台灣很大,人類很渺小。」田瑀說,渺小的獵人居然能橫越山林,堅毅的力量
實在令人佩服。
校門外,「就在三興村的某個轉角,有一個藍色的鐵皮屋,每到午後,總有日文的歌聲傳
出,原來是有幾位村民們來這裡找陳先生(sen-sei)唱歌學日語。」另一部紀錄片《陳
先生》透過導演宋慧昱與老村幹事陳珠華的互動,記錄高齡90歲阿公的人生觀。宋慧昱表
示,由於父親是外省第二代,從小被灌輸的觀念讓自己在同儕間有了差異,而陳珠華阿公
一生經歷日治時期、國民政府的時代變遷,希望從阿公身上找到自我身份認同。
宋慧昱說,「在這個時代,不需要再用國族認同劃分人跟人之間,我可以同時認同很多種
文化,因為是這些文化的刺激變成現在的我。」無論是和村民打招呼、聊天,或收集照片
、寫書法、教日文,雖然都是平凡的小事,但陳珠華阿公總是很認真的生活著,那些「古
早代誌」早已成為自我的一部份,延續至今。
另外,今年中正傳播畢製還有3部劇情片、2場攝影展、1本雜誌。除了挑戰女同志情感糾
葛的劇情片《霓虹深處的鱷魚》、以網路直播為題材的懸疑驚悚片《晦色直播》,《在告
別之前》也描述社工師在安置個案之前的艱難抉擇,每次安置都是短暫的告別,而《透早
誌》則結合二十四節氣與嘉義在地的人文故事。
總召蔡承豪表示,每年5月底是中正傳播系畢業製作發表的日子,剛好碰上24節氣的「小
滿」,此時稻穀漸漸飽滿卻尚未完全長成,就如同即將畢業的學生雖未臻成熟,仍努力用
心感受這片土地,並用四年累積的點滴,成就一個個動人的故事。6月2、10、16日中正傳
播畢業製作也將在嘉義、台北、台中巡迴放映,詳細資訊可參考官方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cucomgraduate/ 。
https://i.imgur.com/M1kGq1U.jpg
圖說:紀錄片《上山走走》記錄阿里山鄒族獵人浦少光(鄒族獵人協會副會長)的日常生
活,獵人花1個多小時走的路程,學生卻要花上6個小時,走在崎嶇的道路上,一個沒踩穩
就可能滾下山。「實際走過後,才發現台灣很大,人類很渺小。」(圖/中正大學提供)
作者: jiangxw (Goodman)   2018-11-21 15:35:00
我以前認識一個從中正大學外文研究生畢業的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